《《师说》复习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复习清单.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师说复习清单1、作者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2、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
2、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3、文化常识1.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2.百工:各种工匠。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
3、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4.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人物传记。5.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4、重点实词释义古之学者(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者,所以(用来的)传道受(同“授”,传授)业解惑(疑难问题)也。人非生而知(懂得)之者,孰(谁)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相当于“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本来)先乎(相当于“于”,在)吾,吾从而师之(以之为师,意动用法):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学习,用做动词)道也,夫庸(表现反问语气)知(了解
4、、知道)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因此,所以)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风尚)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口(尚且,还)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学于师。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越发)圣,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自身、自己)也,则耻师焉,惑(糊涂)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使学习)其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者,非吾所谓
5、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宾语提前的标志)不知,惑之不解,或(有的)师焉,或不(同“否”)焉,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异义)而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遗(放弃),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相师。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十分)羞,官盛(高大)则近谀(阿谀奉承”呜呼!师道之不笈,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与之同歹J,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今其智乃(竟)反不能及,其(难道,表反问)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固定)师。孔子师(把做为老师,名词的意动)郑子、慕弘、师襄、老聃。炎E子
6、之徒(同类人),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如是而己。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散文与骈文相对),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皆通(普遍)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赞许,嘉奖)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赠送,赠予)之。5、一词多义1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传送)招待宾客的馆舍)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得璧,传之美人(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2 .从惑而不从师(.跟从)民弗从也(普
7、刿论战)(依顺,听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参加)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指堂房亲属从余问古事(项脊轩志)(跟,向)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自,由)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合纵的盟约)樊哙从良坐(鸿门宴)(紧挨着,依傍)3 .师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有专门技艺的人)孔子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以为师)吾师道也(学习)或师焉,或不焉(从师学习)十年春,齐师伐我(普刿论战)(军队)4 .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德学问)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道路)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正确的方法)从郦山下,
8、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取道)5 .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语气)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副词,就)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副词,表判断语气,就是)6 .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6、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 .名词作动词(1)吾师道也(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2 .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表动作的情态,成群)3 .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以为师)(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
9、(1)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难的问题)(5)位里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贱的人、低下的人;势盛位高的人)2 .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遇到疑难问题)位卑则足羞(感到耻辱)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以为耻)7、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表否定判断)(二)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H)倒装句1 .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
10、置句)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短语后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短语后置)不拘于时,学于余(于余学,介宾短语后置)2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3 .省略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其,指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省主语)(师)位卑(者)则足羞,(师)官盛(者)则近谀(省略谓语动词)固定用法庸乎:表反问,难道吗,哪里呢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8、情景式默写1 .韩愈师说中开篇便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指出了古代求学的人获得成功的必然原因。2 .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
11、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3 .韩愈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苕,孰能无惑,”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4 .韩愈认为从师与年纪大小无关,比自己大的人只要“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就要以之为师;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也要以之为师。5 .韩愈师说中表明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句子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6 .韩愈师说中“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一句阐述了自己选择老师的唯一标准。7 .韩愈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两句,分析了人们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
12、因。8 .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古代圣人已经很优秀了,还不断学习,批判了“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的错误态度。9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士大夫之族”在从师学习上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和对自身“则耻师焉”的不同态度。10 .韩愈师说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心理的原因。11 .韩愈师说中用“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两句和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都体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12,韩愈师说中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两句强调了技能和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14.韩愈师说中说人人都可以为师,在知识面前没有尊卑贵贱和年龄限制,”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两句即表达了这种平等的学习观。18. (2018年高考全国卷I)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好古文”,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19.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I)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