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0285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七章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与群众路线改革开放之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群众路线思想有了一定的推动发展,在具体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自从1957年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开始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便出现了曲折,又重新走上大搞群众运动的老路子。尽管后来党中央开展了1961年全党调查研究和1962年七千人大会以及随后开展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对改善党群关系、改进干部作风,恢复党的群众路线传统曾做过许多努力,但由于党中央在指导思想上错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论调,在贯彻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上不顾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一味地依靠群众运动,

2、错误地把群众运动等同于群众路线,结果加剧和导致了后来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不仅给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也造成党的群众路线的严重扭曲。粉碎了“四人帮”后,党内又经历了两年多的激烈思想论辩和交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终战胜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自此之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实践中不仅得到了重新恢复,而且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尽管面临和经历的困难、风险、挑战都很大,很艰巨,但党始终牢牢坚持和把握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

3、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勤政为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战胜了各种困难挑战,而且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历史成就,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全党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可见,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是党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取得的结果。进入到新时期新阶段,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0年党对群众路线思想

4、的探索、取得的成就、经验以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意义J,重庆日报,2014-04-0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51.及伟大意义,对于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理论探索:改革开放30年群众路线的恢复、发展与创新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时期先后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进行了恢复、创新和发展,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活力,也为我们坚持与贯彻群众路线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一)

5、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恢复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拨乱反正,使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弘扬,推动了党和群众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1)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恢复和完善1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了经华国锋同意的学好文件抓好纲领社论,明确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思想,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一经提出,即遭到邓小平的反对。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闭幕会议上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强调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

6、事求是这两条最根本的东西。当然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我个人觉得,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毛泽东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充分信任群众,历来反对不信任群众、不依靠群众。”1978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说:由于党内一批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的积极宣传,四人帮横行霸道造成的那种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结束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好文件抓好纲领N.解放日报,1977-02-0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在恢复和发扬二197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

7、一届三中全会,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广泛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2.恢复和发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建设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然而,中共自身却面临着党风建设问题的严峻考验,其中领导干部特殊化、脱离群众的现象最为严重。邓小平讲道:“要讲特殊化,恐怕首先表现在高级干部身上。”在1979年年底召开的党政军副部长以上的会议上,邓小平又作了高级

8、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讲话,他指出:最近一个时期,人民群众当中主要议论之一,就是反对干部特殊化。“我们脱离群众,干部特殊化是一个重要原因。干部搞特殊化必然脱离群众。我们的同志如果对个人的、家庭的利益关心的多了,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群众了,顶多只能在形式上搞一下不能不办一办的事情。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脱邓小平在会上作报告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因此,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邓小平要求从党的高级干部整起,恢复和发扬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2)邓小平对群众路线的探索和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对如何重拾人民群众的信心,团

9、结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如何满足和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希望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如何正确看待人民群众的自主行为等问题都做了科学合理的回答,这些回答成为光明的中国N.人民F1报,1978-01-0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6-219.他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邓小平一向重视群众的首创精神,他鼓励人民群众要敢想、敢闯、敢干。他反复强调,胆子要大一点,不要怕风险;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就走不成路。给人民言论自由,不压制、不争论。可以说,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形

10、成和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邓小平尊重人民群众创造性的科学态度,充分体现了党“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正是因为邓小平对各个地方人民群众自主意愿和智慧的尊重,我们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经济特区才能得以建立,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用具体的实践说明了“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以尊重人民群众为前提,这解决了党员和干部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对待群众提出的建议时应秉持的态度问题,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2 .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近20年里,由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错误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和国家忽视生产力发展

11、规律,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基本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与满足,就使得人民群众逐渐地对我们党和国家失去了信心,进而严重地影响了党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邓小平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人民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这是邓小平关于群众

12、物质利益第一位的唯物观的体现,同时也是他在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邓小平在践行群众路线时,把群众的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解决了在践行群众路线时应该怎么入手的问题。3 .提出衡量工作的两个标准。邓小平一贯认为,党和政府的工作好坏与否,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评判,而是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判。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意志与利益的代表,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邓小平在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开放中指出,我党所有的事情和工作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民群众的标准为最根本的衡量尺度,正如他指出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

13、,“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后来邓小平把检验标准提高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邓小平对于人民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论断,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国家政策经济的发展联系到了一起,使得国家经济的发展最终落脚于人民群众身上,更加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也从另一个侧面把握和实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与愿望。4 .强调用制度来保证党群关系。从建立健全保证群众路线贯彻落实的制度来看,邓小平认为,制度更具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邓小平在19

14、80年8月18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0年3月,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郑重地把保持和发展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问题,提到全党面前,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群关系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十三届六中全会召开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经验,要求党从七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健全民

15、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坚持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积极疏通和拓宽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坚定不移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内普遍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教育,增强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邓小平文选(第2卷HM1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3.(二)江泽民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也是根据实践的发展提出的。改革开放后党员干部继承了我党优良传统良,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少数党员干部的群众意

16、识逐渐淡薄了,与人民群众越走越远,甚至有些党员干部为了自己的私利,以权谋私,滋生了许多严重的腐败现象。这些脱离群众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党群关系,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事业,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产生了隔阂。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如何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维系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如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综合国力,已成为我们党必须回答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具有针对性的回答了这些问题,成为他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发展。1 .把党群关系提升到新高度。江泽民同志对群众路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关于群众路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江泽民同志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向全党阐述了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那就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一个根本的政治问题。江泽民还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