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党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确定为我们改革的目标。在此以前,党的公开文件中没有使用过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十二大以来相继使用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这些不同的提法,反映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发展
2、过程。而这个过程一方面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对市场经济能不能和怎样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一直在探索之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后,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概念的时候,对改革的目标怎样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三种提法供大家研究。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他指出,上述这几种提法,究竟哪一种更切合我国的经济实际,更易于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更有利于促进我们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可以继续研究,眼下不必忙于做出定论。同时
3、他还指出,不管十四大报告中最后确定哪一种提法,都需要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之后,1992年6月12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的谈话中赘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提法,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后来,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并从三个方面深化了认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制经济不是对立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必须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
5、下全体劳动者或者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为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邓小平指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正是由它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性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不是简单地从数量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即体现在产业属性、技术构成、科技含量、
6、规模经济、资本的增殖能力和市场的竞争力等方面。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当然,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即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坚持贯彻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所为,就是国有经济要控制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在国防和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行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益性行业
7、要占支配地位,在重要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可以控股,也可以参股,通过少量国有资本控制和影响更多的社会资本。有所不为,是指国有资产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让更多的社会投资主体进入,依靠多种经济成分解决现阶段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它一方面同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相联系,按社会主义原则进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在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直接结合,不存在剥削关系,劳动者建立了平等互助合作关系。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
8、种重要形式,与全民所有制一起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要努力寻找和大胆利用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如独资企业、合作或合伙企业、股份公司、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由国家和集体控股,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股份制企业的经营方向,而且扩大了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形
9、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行业劳动方式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众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所决定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二是有利于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是有利于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四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五是促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提高中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1)个体经济。它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一般以手
10、工劳动为主,经营方式灵活,适应性强,方便群众,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安排。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体经济受到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从属于公有制经济。(2)私营经济。它是指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泄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目前我国的私营经济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它受国家的监督、管理和公有制经济的制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外资经济。它是指中国大陆以外的港澳台地区和外国投资人根据我国涉外经济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开办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我国在继续坚持积极合理利用外资的工作方针指导下,将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更好
11、地把引进外资与提升国内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结合起来,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中西部地区,限制高消耗、高污染项目。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和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由现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根据实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第一,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坚持效
12、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第三,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我们党在分配理论和实际操作原则上的又一新进展。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性质和条件决定的。首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国分配制度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性质的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反映和体现。这两个“主体”地位是一致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13、度的基本内容。其次,按劳分配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的。我国现阶段还不能创造极丰富的社会财富,决定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不能实行惟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只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再次,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公有制经济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直接原因。由此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按劳分配为主具体体现在: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起主导作用。第二,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按劳分配,是基本的分配方式。虽然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也是必要的,但按劳分配是主要方面。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
14、收入为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将因具体公有制经济组织形式不同存在很大差别。在城镇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借助于工资制度实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成为独立的分配主体,职工个人的收入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技能和提供的劳动量,而且取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劳动收益,还包括农户对土地投资带来的收益等。同时,农户的收益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政策和改革措施紧密相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虽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它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分配方式,体现了分配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组织部分。2 .多种分配方
15、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居主体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资分配,即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厂房建筑、土地等非劳动要素获得的收益。其主要形式有利润、利息、股息红利、租金等。(2)按经营权分配,指在多种经营方式中享有经营权的人获得风险和机会等报酬。(3)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指采取雇工经营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马克思曾经指出:“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就有与
16、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制的经济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多种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结构。其次,多样经营方式也是多种分配方式发展的原因。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公有制模式和单一的经营方式被多种公有制形式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所代替。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虽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但是改变了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必然会产生多种分配方式。再次,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既要求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求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要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