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政法大学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说明.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西南政法大学2018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说明为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列为2018年度本科教学重点工作稳步推进,现就相关工作说明如下。一、修订思路(-)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以结构性调整和优化为主,不做颠覆性变革,针对师生反映的问题,稳中求进,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二)本次培养方案修订要更加鲜明体现新的高等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实现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强化分类培养,提升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空间。(三)各专业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进一步强化专业交叉融合,以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
2、才的需求。(四)通过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全面推动教学方法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度。二、修订原则(-)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原则,切实贯彻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坚持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培养原则,从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角度出发,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实务能力的提升,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进二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适当增加学院办学自主权,鼓励开办各种专业交叉融合的实验班I一睦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人才培养原则,对接坚定理想信念的人
3、才培养要求,切实贯彻立德树人带格式的:字体:(叙认)方正仿宋GBK.(中文)方正仿宋GBK1加粗,字体颜色:门定义颜色(RGB(49,49,49),中文(中国)带格式的:正文,缩进:首行缩进:1.13J用米,定义网格后不调整右缩进,行距:固定值29磅,不对齐到网格带格式的:字体:(城认)方正仿宋BK,(中文)方正播宋GBK,字体颜色:自定义颤色(RGB(的,49,49),中文(中国)带格式的:字体颜色:自定义颜色(RGBm9,19,49)中文(中国)带格式的:缩进:首行缩进:O匣米,定义网格后不调整仃缩进,不对齐到网格带臂犒字体颜色:自定义颜色(RCB%带格式的:字体:(就认)方正仿宋GBK,
4、(中文)方正仿宋GBK,(国际)Ca1ibri蹴式的:字体:(默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仿宋GBK,(国际)Ca1ibri能力”、素质规格得以协调规划与统筹施行,为学生的,(二)坚持通专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原则,带格式的:字体:(默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仿宋GBK,(国际)Ca1ibri带格式的:字体:.(默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仿柬GBK1(国际)Ca1ibri带格式的:字体:(默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所宋GBK对接扎实理论功底、系统专门知识的人才培养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使学生的科学基础、哲学社会科学基本理论、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协
5、调发展、同步提升;推进以选修为平台的复合型辅修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柘宽学生知识广度,积极弓I导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制定学生个体量力而行的个性化其他专业辅修培养方案,实现对接未来重要职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带格式的:字体:(轨认)方正仿宋GBK,(中文)方正仿宋GBK为对接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本次方案修订须贯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6、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能够让学生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对接培养具有政法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潜力、凝练特色,开发、设置凸显专业人才培养亮点的专业构建研究型高水平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就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将课程体系设置为通识课、专业课、应用课、创新课和国际课五位一体的有机融合、层次分4通识课T指除思政果军事理论果体育果专业课应用课、创新课、国际课以外培养学生跨界思维的课程,对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功底的人才培养要求,分为通识必修课Tg识限选课、通识任选课。(二)专业课:指用于构建学生专业槽的课程,对接系统专门知识、良好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课的设置应注重专
7、业间的交叉融合,满足经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三)应用课:指培养、训练学生实战技能的课程,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分为应用必修课、应用限选课、应用任选课,实习、实验实训、观摩模拟等实践类课程均纳入此(四)创新课:广义的创新课指所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T惭能的课程,在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丁制斤课特指除通识课、专业课1应用课国际课带格式的:字体:非加用带格式的:字体:非加粗带格式的:?体:(默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仿宋GBK,(国际)Ca1ibri蹄式的:字体:,(默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忻宋GBK1(国际)Ca1ibri带格式的:字体:(默认)方正仿宋
8、一GBK,(中文)方E(jGK,()Ca1ibri带格式的:字体:(戏认)方正仿宋一GBK.(中文)方正仿末GBK,(国际)Ca1ibri以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课程,对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分为创新必修课、创新限选课创新任选课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社会调查一职业教育与就业规划、专业导论课等课程纳入此模块。,E五-卜国际课十指除通识课专业课1应用课创新课以外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对接国际快才培养的要求,分为国际必修课、国际限选课、国际任选课,大学英语、学生出国出境交流经历及其研修交流效果一语研修要求专业课外的外语类域外划飒法A情各种外籍境
9、外人士来校开设的境外课程纳入此模块。,(四W)坚持强化实践教学的原则,对照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与要求,制定细化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在现有实践教学课程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课堂外实践教学形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践教学项目类型与学分量;积极探索课内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六五四)坚持亮点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突/出色的人才培养原则坚持课程体系和布局的科学性原则,以教育部对专业核心课程相关开设要求为基础,优化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重视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科学规划课程学期分布;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交叉融合的新课程,重视开发设置与现
10、代网络信息技术、中华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的课程,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领域。一二坚持通专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原则/爆蕾脸高”舒咫掰艮QHbri),中文(中国5对接扎实理论功底、系统专门知识的人才培养要求,加推进以选修为平台的复合型辅修制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广度,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下制定学生午体量力而行的分性化其他业辅修培,格式的:字体:(就认)方正仿宋GBK,(中文)方正仿宋GBK1字体颜色:自定义颜色(RGB(49,49,49),(国际)+西文正文(Ca1ibri),1文(中国)带格式的:子体:(线认)方正仿宋GBK,(中文)方正仿宋GBK,字体
11、颜色:白定义颜色(RGB(49,49,49),(国际)+西文正文(Ca1ibri),文(中国),(三五,)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原则,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规划和建设,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能够让学生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帝格式的:字体:(嚣认)方正黑体GBK,(中文)方(五)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原则/P魅GBK,(国际)CaHbri*带格式的:字体:(默认)方正热体GBK,(中文)方为践行学校国际知名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
12、实现国际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拓宽本科生国际交流与学习的渠道;通过增设国际课版块,明确学生接受国际教育元素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完善符合我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冲抵、免修等制度,推进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学分互认;通过积极开设双语、全英文授课课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一带格式的:正义.缩进:首行缩进:1u厘米,段-一卜溶洞一段前:O就行山:固定值29确三、修订要点此次培养方案修订在维持总学分和总学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重点做以下修订:(-)简化课程结构版块,将课程结构板块简化为通识课、专业课及实践实验实训教学三个版块。(二)优化课程体系,
13、适当压缩必修课程学分,增加选修课程学分;适当扩大各专业自主安排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弹性空间;丰富课程形式,增加与实务部门联合开设或开发课程;增加专业交叉融合课程;增加创新创业及提升基本能力的课程;畅通跨专业选课的途径。(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占比;做实课堂内实践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种类;增加实践实验实训教学及项目;鼓励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自行确定实践教学形式。(四)改革部分课程的教学方式,如英语、信息技术等拟实行分级教学,探索引入以考代修机制。四、配套措施(-)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效果评估、解释和沟通工作,确保平稳完成;(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的有效度;(三)推动课程设计、开发和建设,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四)进一步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强化学生能力培养;(五)完善外聘教师与授课制度,落实实践教学;(六)强化考试制度的实施,保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