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课文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课文理解.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拿来主义?课文理解?拿来主义?课文理解一、阅读文章第八十段,答复以下问题。(1-13)1 .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2 .以下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大宅子一拿来一文化遗产B.姨太太一遣散一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C.鸦片一毁掉一文化糟粕D.烟灯烟枪一送博物馆一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鸦
2、片一治病一文化遗产中既有益有有害的局部。)3 .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4 .“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选项是C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B.挖苦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D.挖苦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5(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鱼翅比喻文
3、化遗产中的精华局部。3 3)“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4 4)“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5 5)“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6 .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吸之有害而在医学上是有用的(或:精华、糟粕兼而有之)。7 .第八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4、的投降主义者。8 .根据第八段观点,指出以下词语所指代的内容。“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9 .“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意思是什么?“鱼翅之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吸取精华要“群众化。10 .第八段最后说“&1squo;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占有,挑选,即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I1文中的“大宅子指代文化遗产,这里用的是比喻论证方法,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1
5、2 .文中画线句子“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如何理解?指出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要自己主动的有选择的去拿,而不是别人送来的。13 .八、九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比喻论证。作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比照论证。作用: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先从反面批三种错误态度,然后从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者的正确态度,先破后立,比照鲜明,说理透彻。二、阅读文章第三段,答复以下问题。(1416)14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鲁迅先生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唐的境
6、地。15 .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16 .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三、阅读文章一四段,答复以下问题。(1725)17 .还有几位“大师们(拿、捧、扛)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举、挂、贴)过去。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你选用的理由。“捧貌似郑重、敬慕,实那么表现一种媚外的丑态;画只有几张,却还要一路的“挂过去,表现出寒伦可怜和欺世惑众的丑态。18 .作者在第一
7、段中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请结合上文,具体阐释“进步的真正含义。“进步一词是反语,是对媚外求荣、欺世惑众行为的强烈挖苦。具体表现为:卖国者采用“送去主义,送古董、送古画、送人,由“一批到“几张到“人,不仅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19 .“抛来和“抛给在实质上有何主要区别?“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企图,不带有强迫性;“抛给往往带有不良的动机或企图,带有强迫性,本文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阴谋罪行。20 .第三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
8、分析。一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作者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唐的境地;二是“类比论证的方法,用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而最后却“发了疯,类比说明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21 .说说?拿来主义?中下面两句话的含义。(1)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那么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2)要不然,那么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采用形象的说法,说明没有“拿来
9、,只有“送去,把国卖光了,子孙后代将一无所有,只好向帝国主义乞讨点残羹冷炙,深刻指出国民党卖国政策将会造成严重后果。22 .鲁迅批评了当时国民政府哪些错误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批评当时的民国政府采取盲目的“送去主义政策从而博得外国的廉价的喝彩的做法。这样写的目的是先驳后立,应出下面自己的正确的观点。23 .开头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文章一开始先否认(反驳)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立论)做铺垫。24 .简析画线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中加点词“丰富、”大度的表达效果。反语或褒词贬用,这是对统治者的自我
10、吹嘘、自欺欺人的嘲讽。25 .请简要概括“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实质:崇洋(投降)媚外或卖国主义。危害:贻害(祸延)子孙或亡国灭种。四、阅读文章全文,答复以下问题。(2631)26?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是对这两种主义的否认,而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比照衬托的手法。27 .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闭关主义的实质就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28 .文章中说“还有几位Sdsquo;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1squo;发扬国光’。对这段话,(1)你能
11、体会出其中的挖苦意味吗?请指出。作者挖苦的对象是什么?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1)能。“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2)挖苦了向外国人献媚的奴性。(3)反语、引用。29 .仔细研读”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Sdsquo;抛来’的东西,这是&1squo;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1squo;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请说明以下词语的含义。(1)抛来:根据我们的需要,向我们提供。这里态度上不恭,“抛,有施舍的感觉,但多少有点“文化交流的意思。(2)抛给:人家把不要的东西,硬塞到我们手里,是一种不平等的文化侵略。送来:
12、把他们不要的东西、甚至于以次充好的东西硬塞给我们,还要我们感恩戴德,为他们的善行喝彩,这不仅是文化侵略,更多了一层欺骗色彩。30 .“送去、”送来、拿来三者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不同的后果?送去:是媚外卖国的表现,其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会使我们的子孙没有立足之地,民族没有立足之地,国家沦为殖民地。送来: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侵略手段,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有分析地主动吸取外国的长处,这样国家能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31 .本文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局部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开头写“送
13、去主义的表现,以说明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同时,会使读者重视下文的正面阐述与批驳。32 .仔细研读“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作者为什么批评了一味送去,又说“也不算坏事情呢?在主张送出去的人看来自然不是什么坏事情,反而是他们的功绩一件。“丰富”大度是反语,实际上挖苦了这些人妄自尊大的愚蠢,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献媚。33 .分析以下语言的形象性。(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捧和”挂都是极其动作性的词语,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加了挖苦效果。注重炼字炼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2)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
14、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青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鱼翅比喻文化遗产的精华局部,“萝卜青菜比喻群众化的有营养的东西。和“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又有用的东西,“烟灯、”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中糟粕局部一样,均取材于生活中的典型形象。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比喻深奥的道理,使论述的道理浅显而生动。(3)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有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尼采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作者暗引他的话,与中国的送去主义进行类比,论述中国不能只“送去不”拿来,通过语言的暗引,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4)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贺喜“讨等词语,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它渲染了一定的气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挖苦效果。34 .文中有哪些词语使用了反语的手法?请列举两个。“大师们、发扬国光、进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