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2823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第二课时内容。一年级上册比长短和上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而本课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一一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学习目标: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 .认识长度单位一一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

2、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实践感知。师:同学们,请你动手量一量,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告诉大家,你的课桌有多长?二、巧妙设疑,引发思考。师:课前,同学们都动手量了量课桌的长度。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结果?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小结: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人们还设计了我们平时经常用的测量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三、交流讨论,学习新知。1 .

3、认识尺子。师:听到大家的声音毛毛虫聪聪连忙赶来,想请教大家。尺子上都有什么呢?许多数: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刻度线:尺子上有这样的小竖线,它们叫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都一样吗?它们的排列又有什么特点呢?格子:每两个短的刻度线之间是一小格,每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是一大格。一大格中有几个小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大格里面有10小格。厘米(cm):尺子上的cm,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cm就是厘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认识1厘米。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1大格,就是1厘米。我们也可以写作1cm,但是读:“厘米。2 .认识1厘米。(1)找一找1厘米师:毛毛虫在大家的帮助下认识了尺子。但是他还有个疑问,长

4、长的尺子上只有这一段是1厘米吗?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厘米吗?师:你是怎么找到的?(对,O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就是1大格,一大格就是?1厘米)(2)感受1厘米毛毛虫:听妈妈说,我刚出生时,身体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们能试着用手比一比,那时我有多长吗?活动1:比一比,1厘米1看一看:拿出尺子,找到尺子上任意一个1厘米,记住它的长度。2 .比一比: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师:比划之后,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呢?(短)对,所以我们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为单位。活动2:找一找,1厘米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上或者身边,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3 .认识几厘米。师:孩子们,你们在学校里一

5、天天长大,毛毛虫也在一天天长长。你们看看它现在多长了?你是怎么判断的?师:你们真厉害!大毛也想量一量身长,它长多少厘米呢?师:(出示二毛:0-5)那这一段是几厘米呢?为什么?师:观察这些数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结: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这时,小毛来了)毛:你们看!我在6这里!我有6厘米长呢!师:同学们,他说的对吗?生:不对,应该是2厘米。师:你们都觉得是2厘米吗?为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或大数减小数)师:其他长度也能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吗?我们试一试。师:看来它的长度不光要看它指到哪,还要看他是从哪里开始的。小结:要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前面小刻度数,得

6、几就是几厘米。师:既然你们都学会了计算长度的方法,敢不敢挑战快速算长度。(0-8、12-21、0-94)师:第一次计算这么快,为什么第二次就慢?(数变大了)那0-94呢?怎么计算这么快?小结:一端对准。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所以,通常在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把尺子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样比较方便。活动3:量一量,几厘米1 .估一估:估一估乐乐的身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么估的?(分享)2 .量一量:它到底长几厘米?师:你是怎么测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在提醒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所测物体要“紧靠尺子

7、(板书:靠),然后用物体的一端对准O刻度(板书:对),再读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板书:读)。师:刚才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进行测量时,小熊兄弟也拿出手边的直尺橡皮在测量,它们是这样量对吗?为什么?活动4:画一画,几厘米再过两周,乐乐的身体,就会再长长2厘米了!到时候它会有多长呢?你能利用直尺线表示吗?师: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师:老师有一个小窍门分享给大家,我知道在尺子上,从。刻度线到6是6厘米,所以可以先在尺子上找到O和6,再从O刻度线画到6,最后标上长度:6厘米。四、分层练习,应用感受。第一关:神奇的尺子。师:神奇的尺子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快来看看吧!这把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只

8、能测量一次,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注意不能补画刻度)第二关:有趣的小车。师:哪一辆车可以顺利通过小桥呢?快自己算一算吧。五、课堂小结,交流收获。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师:现在你们可以准确地用尺子测量出“课桌有多长了,对不对?如果你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尝试探究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会继续研究。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测量学习的第二节内容,是让学生感受1厘米的长度,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一一也就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前小活动,让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测量方式,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课堂伊始

9、就请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发现同样的课桌,每个人的测量结果却不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引入关于尺子的学习。在新授环节,我以毛毛虫聪聪的学习经历为线索,串联整节课。先认识了尺子,由于不少孩子之前见过刻度尺,所以直接让学生自己分享刻度尺上都有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尺子上刻度线的排列规律和意义,介绍尺子上的1大格,便于之后对于1厘米的描述。另外介绍了cm的含义,并强调了ICm的读法。在这一环节中我还告诉学生,尺子上的O刻度线距离尺子边缘还有一点距离,为后面的测量活动打下基础。设计在尺子上找一找ICn1,并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记住ICm米的方法,都让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中建立1cm、几

10、Cm的表象和长度观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新课程倡导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先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出发提出问题,创设充分的活动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再通过生活经验上升为自己探寻得来的体验,建构新知反过来应用到数学中。在毛毛虫的问题引导中,让学生自己找出尺子上的1厘米(限整数厘米),并总结归纳出:尺子上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当学生已建立起ICm的表象并掌握测量方法后,告诉学生,毛毛虫刚出生的长度就是1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比划一下它的长度,增添了课堂趣味性。认识几厘米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我依然利用毛毛虫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判断不同毛毛虫的长

11、度,并总结规律:一端对准。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然后从O道几推进到几到几,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毛毛虫的错误,加深学生印象,也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学会认识长度以后,我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时间,加深印象并总结测量方法,结合小熊兄弟的测量过程分析测量中容易犯的错误。最后,我又设计了毛毛虫又长长了2厘米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并分享自己画线的过程。回顾整节课,毛毛虫的人物加入,增添了整节课的趣味性,让环节之间的过渡变得流畅。但是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改进:1.对1厘米的感知不够,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这一环节中,我预

12、留时间不足,没有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应该启发学生发现教室以外生活中的1厘米,把这个长度带入平时的生活中去。2,估测环节没有及时小结。在估一估环节,学生只是凭个人理解对被测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估计,课堂上并没有及时强化估测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应在学生分享自己的估测结果之后,追问学生:你是怎么估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根据1厘米来判断其他物体长度的能力。3,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总结发现。本节课的几处关键结论出示过早,应该在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及时巩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再进行总结和提炼,放手让学生去总结,而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结论的准确表达。本节课的设计在数学学科的“读写框架下进行。读写

13、应该是信息的提取与输出二读包括读教材:了解本节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和内容;读概念:在深入理解之后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知识内容。写则是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呈现,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过程。所以在设计时我也加入了“读写的元素。包括让学生读活动要求,读数据,并在读的过程中寻找规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线的长度,算一算物体高度,学生在丰富的读写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课后,我也给学生推荐了本节课相关的数学绘本。当然,读写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贯穿学习始终,课前的预习读书,可以让学生对新课有大致了解,在后续的学习中更与针对性,课后学生可以借助绘本了解相关知识,也能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价值,并在写一写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归纳。虽然本节课已结束,但是关于它的思考仍在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