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2833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理论研究进展崔玉龙,刘爱娟(1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232023;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0引言地震是所有触发滑坡因素中最危险的一种,能量巨大的地震甚至在地貌的改变上起着主导作用。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地震发生后,早期的地质灾害统计工作相对缓慢且不够充分Q近年来,人们加强了对地震触发滑坡的统计和编目工作,地震滑坡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于大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而言,王涛等1对评价的类型进行了阐述,并着重指出具有预测性质的潜在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评估的缺失是目前地震滑坡危险性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实际应用角度讲,防患于未然的思想主要体现

2、在预测性边坡地震危险性分析之上,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具有较大意义Q本文主要梳理并阐述具有预测性质的边坡地震危险性分析所需数据资料及各类数据的研究进展。目前,在区域范围内对地震边坡进行危险性分析与评价主要以边坡的Newark永久位移作为评价参数。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求算边坡地震时产生的永久位移或失稳概率进行区域范围内边坡危险性分析与评价2-9利用永久位移法进行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所需数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边坡在地震影响下破坏程度的判定依据;(2)区域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阿里亚斯强度;(3)边坡坡体基本参数如黏聚力、摩擦角、重度、滑块厚度、坡角等。这三个方面既相互独立,又

3、相互联系,它们各自的准确度均影响着评价结果的精确程度。1地震边坡破坏判定依据边坡在地震影响下破坏程度的判定依据以边坡稳定性分析为理论基础。目前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拟静力法、数值分析法和永久位移法。拟静力法和数值分析法需要提供详细的坡体材料和形态参数以及地震动数据,难以应用在大区域分析中。永久位移法又称Newmark位移法,由Newmark于1965年提出10oNewmark位移原本作为一种判断指标应用在堤坝稳定性分析中,后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在实际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中,为了计算出NeWmark位移,需要有当地的加速度时程曲线。然而,特定地点的强震记录并不容易获取,所以

4、Ambraseys和Jibson等在NeWn1ark提出的临界加速度比的基础上发展了经验性的回归关系,称为永久位移预测模型,以此作为无强震记录地区地震边坡危险性评估的依据6,9,11-13。永久位移预测模型主要建立永久位移DN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边坡临界加速度ac以及阿里亚斯强度IA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建立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关系模型。AmbraseysJibSon等创立了具有代表性的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表达形式后,多个国家的研究者也根据所研究地区的实测地震资料做出了符合本地区区域特征的模型表达式14-16o利用永久位移预测模型作为计算依据,一部分文献根据数值大小对永久位移进行分级3,从而判定研究

5、区各位置间地震危险性的相对大小;另一部分文献通过拟合永久位移与实际地震滑坡的关系得到以Weibu11曲线为表达形式的失稳概率模型2,17-18,进而计算研究区的失稳概率并进行危险性分级评价8,12,19-20。这种由某次地震诱发滑坡与当地地形与地质条件下的永久位移拟合而得的概率公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地域性。由于地质状况和地形的差异,同样的地震能量作用下,不同区域的边坡失稳概率未必相同。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某地的失稳概率公式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其他地区的地震边坡失稳概率计算与分析。获取通用型的失稳概率公式还需要更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鲍叶静等21采用震中距与震级的关系、刘甲美等22采用5Cm临界失稳位移法

6、思路,结合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法,判断了各自研究区边坡的地震失稳概率。虽然都以边坡失稳概率命名,但上述文献中失稳概率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不同,失稳概率的判定标准、方法也不相同。2区域地震动参数从永久位移预测模型表达式可以看出,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是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过程中采用最多的两种地震动参数。为了建立合理适用、符合实际的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分布图,需分析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地震动衰减关系、因场地效应或地形效应对地震动参数的调整这三类影响峰值加速度和阿里亚斯强度大小的关键因素。目前对震后峰值加速度的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研究,而对震后阿里亚斯强度分布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主要列举地震动峰值加

7、速度预测过程的相关研究成果,对阿里亚斯强度仅做简要叙述。2.1 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在地震未知区域建立可能产生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目前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主要有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简称确定性方法)、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简称概率法)以及有限断层震源模型方法。SANTIPA11OP1EE等23以峰值加速度为评价参数分别用概率方法和确定性方法评价了泰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结果具有一定相似性,确定性方法得到的地震危险性程度更高,两种方法可分别用于指导不同的工程用途。RodrguEZ-PECES等24分别利用概率法和确定性方法做出NeWnI

8、ark位移分布图并与已有滑坡分布图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依据475年和975年地震重现期得出的滑坡重合性非常差,依据2475年地震重现期难以得出相应的重合性,而依据确定性方法得出的永久位移结果和已有滑坡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确定性方法实现了特定地震场景的模拟实现,由于其不考虑地震复发周期,揭示了沿活动断层带的最高危险水准。目前,震源参数的设计思想包含设定地震的概念,主要包括设定震源位置与震级。目前,在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法中,设定地震的思想均有体现。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27将设定地震定义为“预期对某一区域可能产生震害的具体地震,包括震中、震级”。这种设定确切震源位置和震级等参数的做法也是目

9、前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发展方向Q设定震源位置时,高孟潭等28、李山有等29、胥广银等30、刘博研等31均强调设定地震与地震构造的一致性,认为未来地震沿断层发生时应均匀分布,可直接在贡献潜源或发震断裂上设置震源。无论是确定性方法还是概率法,其目的均是预测性地给出某工程场点或者研究区域的地震动参数和规律Q在地震危险性评价过程中,应该选用哪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区域范围大小、详细地质构造状况等综合确定。对于区域内具有活断层的地震危险性评价,还有一种基于有限断层用地震学知识建立震源模型的方法25-26。由于是基于活动断层以及相关数学理论建立的震源模型,需要提供更多的活断层信息如断裂的长度、宽度、埋

10、藏深度、平均错动量等Q这种方法虽然对震源的讨论非常细致,但由于对活断层的探查需要大量投入,所以在缺乏强震观测数据的地方应用还不太多。2.2 地震动衰减关系(1)地震动衰减关系简介地震动衰减关系也称为地面运动预测方程,指的是某种地震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通过震级、距离、场地等参数表征的关系公式。一般利用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关系式与实际地震观测资料做回归分析确定。地面运动预测方程种类很多,自1964年至今每年都有新模型或改进模型出现,每种模型的适用条件也不相同。在区域边坡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大多使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获得地震动参数。由于各地地质条件、场地条件的巨大差异,地震动衰减关系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世界

11、上多个国家也都依据相应的地震动数据记录建立了各自区域的衰减关系方程。美国西部地区的下一代衰减关系(NGAweSt)研究代表了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研究前沿。该项目组利用173次地震事件的3551条强震记录,拟合出5个综合性地震衰减关系模型32-36。但是,这些利用NGA地震数据库所拟合的衰减关系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其主要原因在于:(I)NGA衰减关系使用的震级和震源机制等地震参数、断层距和剪切波速等场地参数与我国常用的模型不同且表达式组成复杂,计算不便;(2)一般认为不同地区的地震动衰减特点存在差异,如果采用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衰减关系难以与我国地震区地震环境相符合。我国地震研究者根据

12、相对齐全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实测资料,也建立了各自的衰减模型37-41。在无其他可用实震资料的情况下,附近地区可以采用这些参数及关系模型做出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虽然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边坡临界加速度可以做出研究区域的永久位移分布图,但按照随机过程观点,加速度峰值在地震时程中的出现并不固定,不宜仅以此参数作为地震动特性的标志。阿里亚斯强度则能够包含全部时程中的地震动信息,很多文献指出阿里亚斯强度能更全面准确表达地震波的能量大小。阿里亚斯强度包含了震动幅度、频率和持时的全部信息,描述了观测场点震动总释放能量,比其他地震动参数更能全面反映地震整体情况。利用阿里亚斯强度作为地震触发滑坡的研究参数,即是

13、利用地震动总强度描述其与滑坡的关系,与实际破坏情况更加吻合。与峰值加速度衰减理论相比,目前阿里亚斯强度衰减关系研究主要体现在某次地震的衰减规律成果,还不具有通用性。阿里亚斯强度衰减关系表达形式已从最简单的阿里亚斯强度与震级和距离的关系9,42-48到关系中包含场地项以及断层项和vS30项49-52。可以看出阿里亚斯强度衰减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场地、地形和断层类型对震后阿里亚斯强度分布规律的影响。(2)衰减公式与权重选取原则目前已公开发表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已有很多,选择合适的衰减关系是获得研究区域相对准确峰值加速度的关键步骤。FABRICECOTTON等53给出了7条选择标准

14、:模型应与研究区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模型应公开发表;模型数据来源应充足;模型建立时间应较新;模型应适合于工程应用;模型表达式应科学合理;回归方法和系数应正确合理。其中第条与第条对峰值加速度计算起着关键作用。由于中国地域广大,各区域地层分布与地质构造差别很大,应尽量选取与研究区位置相符合区域或相近区域的关系表达式。衰减关系表达式一般包含震级和距离两个参数,在中等地震和大地震中,近源区存在震级饱和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用aebM项进行表述。该表述更加符合近震源处地震动并不随震级增大而显著增加的特点,这也是衰减关系表达式的一种发展与进步。根据文雯等54的分析,评价潜源近距离处的影响应选用含震级饱和项的

15、表达式,而评价潜源远距离处的影响则应选用不含震级饱和项的表达式。根据不同地震动预测方程计算得到的基岩峰值加速度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差异。为了减少这种差异,可采用逻辑树赋予权重的方法综合若干种地震动衰减关系做出研究区域的地震基岩峰值加速度分布图,如文献55-58。为所选择的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权重时,以上文献主要考虑了与研究区域地理位置的符合情况、衰减关系数据记录来源的数量和可靠性、衰减关系的适用震级范围、地质构造的相似性、衰减关系的表达形式、衰减关系的确立时间等。权重的选择具有主观性,SABETTA等59对衰减关系选取和逻辑树权重选择的研究发现选取合适衰减关系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权重方案选择。所以建

16、议尽量选取适合于研究区域的衰减关系而把权重判断与分配作为辅助手段。2.3 地震动参数调整(1)峰值加速度的调整从原理上讲,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建立的峰值加速度是地震波传至基岩时所呈现出的大小,然而地表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地形条件对地震动参数起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在基岩峰值加速度上乘以系数的方法进行调整。场地效应系数吕悦军等60研究发现,峰值加速度的场地效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场地平均剪切波速、基岩输入地震动强度和岩土层的厚度等。场地效应调整方法,一种为NGA预测模型工作组个别学者在建立地面运动预测方程时综合了场地效应,将其以地表30m平均剪切波速vS30作为自变量列入衰减公式;另一种为利用实测加速度值拟合得到函数表达式,并用于计算连续分布的场地效应系数,主要文献有61-64。地形效应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