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32025年.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市贯彻落实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3-2025年)工作措施(征求意见稿)为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中共中央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3-2025年)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措施。一、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一)把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列入全市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把*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课程,举办*法治思想培训班、研讨班等。积极推动*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做好进教材、进课堂、
2、进头脑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实效,推动*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二)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切实加强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宪法学习教育,把宪法法律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宪法、尊崇宪法。从2023年开始,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原原本本读宪法活动。继续加强青少年宪法教育,持续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在全省教育系统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教育长效机制。每年12月份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推动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
3、氛围。(三)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认真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和*省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组织办法,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四)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宣传重点。组织开展民法典专项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中。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八五”普法规划,积极围绕维护国家安全、营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疫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加强诉讼法律制度宣传,引导全社会尊重司法裁判,维护司法权威。(五)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领导干部
4、学法清单制度。根据执法、司法工作实际,建立国家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测试机制。实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测试。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开展常态化旁听人民法院庭审活动。(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确保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经费“五落实”。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持续推进“一校一律师”工作。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队伍配备率要达到100%。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七)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建立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落实“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工作任务。积极依托各级党校、法学
5、会、律师协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等,建立“八五”普法讲师团队。(八)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各级司法机关要落实庭审直播、生效法律文书上网、典型案例发布、新闻发布会等制度。法官、检察官要利用办案各个环节宣讲法律,及时解疑释惑。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不断提升公信力。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要结合案情进行充分释法说理。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落实。律师要在辩护、代理和提供法律咨询、担任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中,详细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和法律程序等,及时解答有关法律问题。适时组织典型法治案例和事件的编集、展播等工作,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事)件法治解读
6、,广泛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九)加强立法解读。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过程中,要通过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新闻发布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公开征求意见,解读立法工作具体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十)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全面落实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公益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频段、重要时段推出普法宣传内容,及时解读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在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广播电台、电视台要加大公益普法节目制作播放力度,不断提升法治类公益广告在公益广告总投放中所占比重。(十一)丰富法治文化产品。积极组织创建一批法治文化产品,推出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在日报、广播电视台开办法治
7、栏目,积极打造有影响力的普法平台。继续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织各类文艺团体开展经常性下乡文艺演出。利用重大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十二)不断扩大法治文化阵地。各县区要有一个宪法宣传教育基地、一个法治公园(广场)、各乡镇(街道)有一个普法大讲堂,各村(社区)有一条法治街路(长廊、文化墙),确保法治文化阵地100%全覆盖。二、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十三)根据国家立法进程,及时制定、修改社会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根据国家有关完善教育、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社会保障、道路交通、社会救助和妇女、未成
8、年人、老年人正当权益保护等领域立法进程,完善我市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十四)完善社会规范。2023年底,实现全市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全覆盖。全市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行业规章、社会组织章程等社会规范建设,推动社会成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加强对社会规范制订和实施情况监督,将行业协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十五)深化行风建设。全市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强化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通过发布公益倡导、制定活动准则、实行声誉评价等形式,引领和规范行业内社会组织行为。定期开展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十六)加强道德规范建设。要积极推动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加强社会公德
9、、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奖励制度政策,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持之以恒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十七)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整治污蔑诋毁英雄、伤害民族感情的恶劣言行以及以次充好、破坏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言语不文明等突出问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立惩戒失德行为常态化机制,对违反社会道德、背离公序良俗的言行,及时进行批评、驳斥。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十八)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
10、设。积极完善我市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信息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不断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鼓励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严格落实省政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依法规范个人信息采集。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健全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十九)弘扬诚信理念。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各类行业协会商会要建立诚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章程等形式,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各关部门要通过开展诚信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和诚信行业创建活动等,弘扬诚信典型,培育诚信文化,建设诚信。三、加强权利保护(二十)
11、完善重大决策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的制度。认真落实国务院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制定和出台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工作措施,要公开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健全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涉企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机制,凡是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二十一)积极推动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的作用,各级行政机关在制定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订立重大的协议时,原则上要经过法律顾问的合法性论证。积极推动企业落实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和公司律师、企业法律顾
12、问制度,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能力。(二十二)在行政执法中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全面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执法事项,完善执法事项清单,严格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需行政相对人提交检验检疫、技术鉴定、卫生消杀等结果的,应当提供符合条件的技术机构清单供行政相对人选择,并公布技术标准和收费标准,避免增加企业成本,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造成的负担。严格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生态环境、安全生产、野生动物保护、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提高严重违法行为成本
13、。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方式,细化执法自由裁量标准,依法审慎运用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限制人身自由等行政处罚以及查封、扣押场所、设施或者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完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和处理等制度,建立人民群众监督评价机制,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二十三)加强对产权的平等保护。落实对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犯罪行为,有效保护企业合法经营权、财产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权益。将产权保护列为专项治理、信用示范、城市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法分配公共资源和服务,
14、严禁与个人或企业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严禁个人或企业倒卖公共资源和服务。(二十四)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依法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处罚决定、行政强制决定、行政征收决定等,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十五)完善司法程序中保护人权的机制。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大涉民生案件查办力度,加强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司法保护。积极推动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集体诉讼制度。依法保
15、障律师执业权利行使,完善律师参与诉讼调解、信访处理。健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制度规定。严格依照规定收集、审查、认定证据,避免出现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完善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范法庭调查和庭审量刑程序。建立健全案件纠错机制。全面深化公安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切实加强执法办案活动的系统管理和实时监督。人民法院要完善院、庭长监督管理“四类案件”的发现机制、启动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健全完善司法人员和律师权利保障机制和惩戒机制。健全常态化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统一查处标准,细化查处程序,强化查处措施,推进“执行难
16、”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检察机关要强化对民事、行政、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建立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评查制度。(二十六)保障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各级政法单位都要深化司法公开,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人民法院要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人民检察院要全面推进检务公开,完善检察告知制度,推行不起诉案件公开听证和公开宣传。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落实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二十七)建立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人民法院要完善“互联网+诉讼”模式,健全完善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快构建数据融合治理体系,加强诉讼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二十八)建立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有效全覆盖。对标“两快两全”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均等普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