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docx
《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规程管理制度(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第一条操作规程是装置或设备从初始状态通过一定顺序过渡到最终状态的一系列准确的操作步骤、规则和程序,是生产单位进行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文件,是操作人员操作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生产指挥系统指挥生产的依据,具有法规性质。第二条操作规程的编写要反映设计思想,不断总结生产经验、教训,执行上要保证安全生产以及同一操作的统一性,做到可靠、先进、合理、有效。第三条操作规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工规程、停工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操作规定、仪表控制系统介绍、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附录。第四条职责分工1、生产运行处是操作规程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根据股份公司
2、的要求和本公司生产实际提出操作规程的修订、审核、上报与发布,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年度评审,起草管理规定,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执行和检查。2、生产单位负责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核、上报及日常管理,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生产运行处、科技处、机动设备处、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相关专业内容的制(修)订,并进行专业审核和会签。4、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负责新版操作规程的批准。第五条卡片化操作规程的具体内容要求1、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专用设备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规程以卡片形式编写,其操作步骤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格式编制:1.1 结构格式。操作规程按照以下顺序分页:封面(第一页)、版本记录
3、(第二页)、统筹图、纲要、操作、解释。1.2 分级编写。通过纲目分级来携领和建构其内容,分三级编写:A级是规程的纲要,规定了规程的主要操作顺序和状态,对所有稳定状态及该状态下的操作目标进行详细规划,主要用于统筹各个岗位或系统的操作。B级描述详细操作过程,不同状态的过渡和各种具体的操作动作。包括初始状态卡、稳定状态卡、最终状态卡,操作目标以及目标下全部具体操作动作。B级操作步骤的编号与A级对应一致。C级是要点和说明,主要针对操作动作进行解释,为使用操作规程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说明,包括安全、设备、工艺流程图表等。1.3 操作步骤的语句构成。操作规程编写用语应统一规定,使规程具有通读性,使得对同一个操
4、作动作的描述语言在各个装置的使用者看来,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样一句话在不同装置使用有不同的理解。语句格式为:“(操作者代号)(操作性质代码)+(谓语动词)+(宾语及宾语补足语)”的语言格式表达要阐述的内容,且每一句话只表明一项动作。一个动作规定了动作的性质、执行人、动作的内容以及要求达到的目的。14操作者代号和操作性质代码。分别用M、I、P作为操作者代号表示倒班班长、内操和外操;用()、作为操作性质代码,其中“()”表示对某项操作的确认,“”表示对某项具体操作动作的描述,“v”表示对安全操作或确认的描述。1.5 稳定状态卡。操作步骤进行到规定的稳定状态时,需要插入初始状态卡、稳定状
5、态卡和最终状态卡,并列出进行条件确认的内容。1.6 提示卡。操作步骤之间,可根据需要插入提示卡,说明操作过程中的应引起注意的操作事项。提示卡内容必须注意细化、量化,避免原则性提示。2、开工规程、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和专用设备操作规程,须按下列程序编制:2.1 确定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是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中,可以停留较长时间,进行条件确认或问题处理,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必要过渡状态。稳定状态包括初始状态、最终状态和过渡的稳定状态。初始状态对应装置或设备开停的起步状态,最终状态是开停之后的目标状态。按照装置或设备开停过程的特征,规程编写小组集体研究确定装置的稳定状态。在稳定状态之间是具体的操作动作,用
6、于实现稳定状态之间的过渡,将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分解成简单的状态和简单无误的操作动作,从而实现操作规程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一个装置的稳定状态不宜过多,一般以常规开停工大步骤为基础。2.2 分级编写。按照分级编写的要求分别编制A级纲要、B级操作和C级解释。2.3 编制统筹图。按照A级的操作步骤,编制开停工统筹图,并安排相应的时间进度,协调开停工过程中各个岗位操作。统筹图中的操作步骤、编号与A级对应一致。3、事故处理预案是装置发生一般生产事故或操作大幅度波动的状态下,避免扩大事故范围,使事故向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达到最终的安全受控状态的处理步骤。其作用是帮助操作人员判明事故真相,决策处理目标,明确操
7、作处理方案。内容和要求是:3.1 事故名称:每个事故处理预案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标题。3.2 事故现象:事故发生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异常,如异常的声音、气味、报警灯闪烁等等。3.3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的原因。3.4 事故确认:列出确认事故的必要条件,对这些条件进行“是”或“否”的判断,从而确定事故的属性。3.5 事故处理,包括:1)立即行动:用明确的、简洁的语言指出必须立即进行的操作行为。2)操作目标:用简洁的语言表明事故处理的努力方向。3)潜在问题:提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的事故后果。4) A级操作步骤:以框图的形式列出操作步骤清单,各操作步骤都设有编号,要列出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操作规程 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