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4273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基础知识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是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4个科目中,最难通过的一科,具体原因有多种:一是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也分综合管理、现场检查、锅炉压力容器、教育培训、劳动保护等部门、岗位,并不是人人都要经常学习事故调查处理相关法规标准,因此,对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就不可能都掌握得很好。二是当前政策法规和教材中的诸多如政策打架、表述混乱等问题。譬如,对重伤的判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规定:重伤指相当于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天的失能伤害。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则规定:重伤仍按劳动部(60)中劳护久字56号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执行;在

2、企业职工作伤亡事故报告统计问题解答(劳办发(1993)140号)规定:重伤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还有特大事故的划分也是如此。如此政策打架的情况,确实让人无所适从。三是全国注册安全工程执业资格考试教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以卜.简称分析),对相关内容没有进行很好的整理分类,基本是相关法规的简单组装,包括对一些政策打架的规定悉数列出,使人读之如喝糊涂浆;在一些内容的表述上,前后内容衔接不好,条理性、逻辑性差:在一些定义的表述上,不够规范;对一个应该答案明确的问题,在教材中却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失去了教材的严肃性。如事

3、故调查组的职责:在分析P41,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列了7条职责;分析P44,又规定了火灾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为5条;分析P47,再次规定了事故调查组的职责为4条:上述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各有不同,到底让人以哪个为准呢?对于有事故调查处理经验的人来说,还可以明辨出最好的。对于那些对此不曾熟悉的人来说,肯定是一头雾水了。另外,对于事故基本术语,像重大危险源这样以标准规定的并不多,而且有些术语在标准中虽有规定,但是往往用词生硬、语句过于学术化,难以理解,让人似懂非懂。这都给考生的理解掌握增加了难度。四是考生对安全法规标准及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得不好,在事故分析中也就很难分析得系统规范了。五是还有一些

4、考生虽有实际经验,但是有些经验性的惯例行为却是不符合政策的,不知不觉中带到考场上。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内严格调查处理、对外变换内容、统一口径,这些严格保密的内外有别,常常使得对外公开的事故报告与实际内容有许多不符之处。如果将这些既有的经验”不自觉地带到考场上,自然就不会取得好成绩。根据上述分析,对事故基础知识进行正确理解,对相关法规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准确把握,熟悉事故调查处理的程序、方法、报告编写,无论是应对考试,还是实际运用,无疑都是至为重要的。本来这些知识在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中都已经有了,但是该书对于那些没有或很少接

5、触过事故调查处理相关基础知识、法规、实际操作的考生来讲,阅读起来不方便,有许多地方容易出现理解歧义(有些本身就是政策打架)。为此,笔者根据多年专业研究和事故调查处理的实际经验,以便于阅读理解为主旨,对这一科目的知识进行简要、系统的整理,使广大考生通过简要的阅读,就能对事故调查处理知识建立一个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框架性理解和规范性操作。特别是对教材中有歧义的地方、当前相关政策中打架的地方进行比较分析,为考生准确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供参考。特别说明:在下面的专题讲座中,对于不必背熟仅方便于考生理解的释义性内容将用区别于正文字体的楷体来表示。一、事故管理基本术语1 .危险、危害因素危险、危害因素,统称

6、危险因素,即能对人员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上述定义是作者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的。教材中对危险因素、危害因素先进行了含义不同的定义:危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因素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又进行了可以统称危险因素”的分析: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员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然后,又说危险因素强调突发生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但是,由于用词生硬,并与汉语词典的词义和用法不同,而不好理解。既然是

7、汉语,那每个汉字自然要符合汉语字词中已经规范的词义,不能因为翻译等因素,将原本的汉语字词的词义改变。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危害即:使受破坏;损害。如危害生命、危害社会秩序。危险即:有遭到损害或失败的可能。如危险期,危险标志。前者是动词,而后者是形容词,不能作动词。因此,严格来讲,危害因素”的称法并不恰当,只是说得多了,顺嘴顺耳而已。因此,称危险因素是恰当的。况且,教材中也说了可以统称。因此,在事故分析中,统用危险因素就应是比较规范的用语,不必再去为判别是危害因素还是危险因素费脑筋了。2 .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

8、,其实质与危险因素并无差异。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安全规则等能够导致事故的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能够引发事故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和物质条件:管理的缺陷是指能够引发事故的管理行为,在很多教课书中,都将其纳入人的不安全行为当中。因此.从上述事故隐患的定义可以.推断出,事故隐患的内容其实都是能对人员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共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因此、也就与危险因素实质无异。不要认为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不是一码事,而费尽脑筋地去找差别。出于应对考试的考虑,既然教材中做了这样的规定,如果遇到让解释事故隐患的定义,则还应按照教材中的定义进行解答。而

9、且,明白了事故隐患与危险因素的实质无异,回答起二者的定义解释想必也不难了。3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统称重大危险因素,即能够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上述定义是笔者根据相关信息归纳总结得出的。分析P8中的定义: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够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但是,m大事故因行业不同而有不同的量化数据,因此,虽然依据各行业的重大事故分类数据,对重大危险因素可以进行量化,但是.由于缺乏行业之间可通用的实际意义,以及长期使用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一般情况下,重大危险因素只是一个表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感性概念。重大危险源,在GB18218-20oo重大危险源辨识中的定义是:

10、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特定是具有一定范围的空间。这与重大危险因素就有明显的不同。重大危险因素可以是一堆危险物质,也可以是有一定范围的空间,更可以是管理上的严重缺陷(没有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制度、规程等)。再者,重大危险源雀我国有一个量化的界定,如集中存放的200OtTNT,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重大危险源,但同时,又是重大危险因素;而对于一个位于繁花华市区的日常储存汽油18t的加油站按照标准构不成重大危险源(达到或超过20t即为重大危险源),但如果不当作重大危险因素来管理显然是不行的。在实际

11、工作中,经常有人将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危险因素完全等同。如分析P9(二)中讲,对于重大危险因素的辨识可以依据该标准,这本身并不错,但是不做二者差异的辨析,往往就会误导管理人员只认为重大危险源是重大危险因素,这就会弱化对重大危险因素的管理。同时,重大危险因素与重大事故隐患从名称上来看也好像应是一回事。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并不是一回事。其差别与重大危险源一样。劳动部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1995年10月1日施行)。对重大事故隐患做了如下规定: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重大

12、事故隐患分为两级: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导致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的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也就是说,在当前,重大危险因素基本是非量化的泛指.而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都是有量化范围的。不过,重大事故隐患分级为特大事故隐患与重大事故隐患,这分级本身存在问题,即重大事故隐患既是特大事故隐患与重大事故隐患的统称,又区别于特大事故隐患。4 .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这是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

13、182000)中明确规定的。I必须完整理解记住。5 .能量物质做功的能力。这是分析P1中的定义。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它包括位能、动能、电能、热能、光能、化学能和原子能等。在安全管理中.可以直观理解为在事故过程中物体打击力量,燃烧、爆炸放出的能量等。6 .危害物质能对人员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物质。上述定义是笔者根据相关信息总结归纳得出的。分析P2中的定义:危害物质在一定条件卜.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从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辨析中,可以知道危害物质其实应称作危险物质,即具有危险性的物质,

14、但为了应对考试,可以按照上述定义进行理解与答题.(未完待续)7 .失控正常的生产工艺、操作等无法有序地进行,使得危害物质和能量无法控制。上述定义是笔者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的。分析P2中的定义:没有采取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这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名词,但是,结合实际理解起来就不难了。比如,火者得太大了,用当时拥有的消防力量无法灭掉,这就是火灾失控;发生井喷,采取既定的所有措施都压不住井了,只能眼看着井下液体或气体向外喷,这就是井喷失控;炼油操作中,阀门泄漏了,引发了火灾。火势太大,既换不上阀门,又不能近前堵漏,又不能截断管线中物料,只能看着它肆无忌惮地烧,这就是泄漏失控;在化

15、工生产中。化学反应过快,引起超温超压,虽采取多种措施,仍无法控制,这就是极为危险的反应失控。8 .故障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现象。这是笔者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的。分析P2中的定义:故障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故障产生的因素很多,有些是由于使用不当,如监测仪器未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有些是由于环境条件突然的变化,如有的设备环境温度最高不能超过35度,超过40度的持续高温就可能使之出现故障:有些是由于本身使用寿命到期了,随时出现的故障;有些是由于质量低劣,等等。教材中,对故障定义为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

16、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并不合适。性能低卜.,充其量只能是引发故障的一种类型。因为,性能低下并不一定引发故障,它性能再低,只要能实现它的性能就不应算故障,可如果它的质量低劣,使用环境恶化,引发设备、元件的故障却是很自然的了。因此,如果将故障定义为由于质量低劣、环境恶化、使用不当等原因使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应是比较客观而且易于理解的。9 .不安全行为能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这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11-86)对不安全行为的定义。10 .不安全状态能造成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这是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11-86)对不安全状态的定义。11 .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1)根据国家标准GB/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