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要具备出色的调节自己生活与学习状态的心理技能,能够在生活中从身心上激活自己、调控情绪、集中注意力等,这些心理技能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心理保障。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和调节,使大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多元、多变、多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给高校教辅人员的学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大学生思想灵活、思维活跃、思考前卫,在自信方面优越感较强,我”的价值判断高于你他(她)的判定,在
2、人际关系处理上存在意识依赖。大学生的心理现状能够反映当前大学生心理维度中存在的堵点,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取向问题也愈加明显,躯体焦虑、抑郁、冲动、行为异常等都是心理健康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性反应。心理素质不仅是整个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应重视对卫生类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根据青少年心理形成及发展规律,开展对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的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矫正心理偏差的途径,对保证卫生类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对象以江苏医药职业学院3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性8人年级相互平衡的原则进行配对,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各100人,每组男
3、生50人,女生50人,平均年龄在18.021.1岁。实验组除正常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外,还需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对照组仅限参加学校心理辅导课程,控制组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课程活动。每次课程教学时长80min,为期8周。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1-90)进行调查,包括敌对性、焦虑、精神病性、恐怖、偏执、强迫症状、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和其他共10个因子,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从1(没有)到5(严重)。数理统计法:运用平均数、标准差等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等探讨差异性。实验过程与目标:通过为期8周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课程实践,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达到提升大
4、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如表1所示。3研究结果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质性分析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的相关人口变量和身心健康水平在各项指标上具有同质性,如表2所示。3.2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由表3可知,从性别维度来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表明新时代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从年级维度来看,新时代大一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因子的差异性显著(P0.05),其得分明显高于大二学生的得分;从其他因子来看,性别和年级维度的差异结果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3.3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前后差异比较由表
5、4可知,通过为期8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有明显提升,各因子分值普遍低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前的水平,特别是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得分实施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结语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业与成才、情绪调节、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困惑。高职学生网络使用的时长、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满意度以及参与社会实践会在不同层面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坚持把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实蹑口新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干预研究是在校本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的资助下完成的,
6、本研究中使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与检验,在实验中团队发现了当前医学类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持平。在各项维度指标体系中,性别和年级维度的差异不显著。实验前,对实验组、对照组、控制组等三组同研究对象进行了同质性探索和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具有同质性,达到了实3佥预期。另外,实验所采用的课程实践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数据显示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得分实施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通过为期8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干预,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本方案对大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