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

上传人:350469****qq.com 文档编号:24333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获奖|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 编者按:本文为转贴。片段一和片段二为人教社内容,第三部分为完整的名师教学实录。 片段一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师: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生:非常敬重他,说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师:有道理。谁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师:那你们是从哪儿体会到

2、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马渡过对岸,给大家带来方便。 生:从“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可以看出他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生:我还有补充,他在这涧水上已经站了几百年了,说明他为大家服务的时间很长很长,从这儿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师:说得好。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生齐读。) 师:这就是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

3、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片段二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 师:不仅把林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朋友,当他进入树林,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的句子,体会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生自由读句体会。) 师:谁先来交流。 生:他把树看做自己的朋友,树也把他当做朋友,在望着他。他们真的像是难得的知己。 生:我有补充。“知己”是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意深切的人,一般是在说人。而现在说每一棵树都是他的“知己”,表明他和树之间的这种深情。 师:真能干,你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体会。 生:我也有补充。靠在一棵树上,靠着靠着,他自己也仿佛是一棵树了,他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了。我从这儿也体

4、会到他们之间非同一般的情谊。 师:说得好。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了一体。这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情境啊!从这种想象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知己”情谊。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再来读一读。 山中访友教学实录(名师) 师:(李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上课! 生:(精神抖擞,声音响亮的)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学习山中访友。刚才李老师把课文读了一遍,也很有感触。文章题目是山中访友,我今天是宜都访友,我第一次来宜都。 生:(笑) 师:文中有一句话,在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茫茫天地间,我们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今天是一个幸运的日子,因为到宜都来这辈子或许不会只有一次,但今天毕

5、竟是第一次。 大家想想,茫茫天地间,我和大家在这个舞台上相遇,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我以后可能还有机会遇到你们中间的某一位同学,但是绝对不会在这个舞台上和所有的同学上一节课了,正所谓空前绝后,这就叫缘分,所以我们要珍惜这次缘分。这篇文章李老师也才接触,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篇课文,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用手势告诉我。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请明确地告诉我。 生:(同学们高高的举起自己的小手) 师:(环顾整个教室)喜欢这篇文章,证明大家都读懂了这篇文章。有谁告诉老师,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了? 生1:我觉得就是弄明白了要表达的意思。 师:(点头)读懂,就要知道写的什么。读

6、懂还有什么标准? 生2:要了解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让自己和有一个感情上的共鸣。 师:(赞许地)说得多好,要有情感共鸣。 生3:要一边读课文,一边能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生4:还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师:(快速地接过话题)你读这篇文章,有什么联想? 生:我联想到了山里的景色。 师:嗯,不错。刚才李老师就由文中和蚂蚁的缘分,联想到我和大家地相遇,也就是一种缘分,这也是展开联想。 生5:我觉得要揣摩的写作意图,明白他的用意。 师:(肯定地点头)怎样叫读懂一篇文章,同学们说得很具体,也说得很全面,我以为关键有这几点:最起码字要认识,大家在文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 生:(面面相覻,默默无语) 师

7、:李老师有一个不认识的字,“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涧”字什么意思?谁告诉李老师呀? 生1:就是从山间流下来的水。 师:非常好。你怎么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 生1:(笑嘻嘻的)我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做思考状) 师:(摆手)不管它叫什么,知道曾经学过,掌握了这个字就行了。 生2:我以前学过一个词叫“山涧”。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生:有一个地方我不明白。第61面的“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中的“逝川”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能帮助他? 生:“逝川”就是流去的一去不复返的河流。 师:“逝”就是流逝。“川”就是河流。(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条河流)古人写“川

8、”就是这样的,像流水一样,具有曲线美。 生:(学生大笑) 师:今天,李老师要告诉大家一种阅读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读一篇课文。刚才同学们说过读懂一篇文章要明白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我补充两点: 一是要明白是怎么写的?二是读一篇文章,要发现问题。 生:(疑惑地望着老师) 师:读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是说明你没读懂课文,恰恰说明你读进去了。越是动脑筋,越是发现的问题多。请同学们把“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八个字写在书上。 【多媒体屏幕显示:“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或读出自己: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时代或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读出自己:是共鸣、欣赏审美(把自己读进去)

9、读出问题:是质疑、研究、批判(与对话)由于生活经验不一样,面对同一篇文章,每个读者的收获不可能完全一样。】师:刚才那位女同学说,读文章要让自己和产生情感共鸣,那就是读出了自己。读出自己就是想到与自己相似的思想,相似的情感。有人在看红楼梦的时候,看得流泪,是红楼梦里面有他的表姐,有他的表妹吗? 生:(摇头,笑)没有。 师:那是因为和产生了情感共鸣。前几天,李老师给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一碗参汤荞麦面,讲的是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的故事,读着读者,我就流泪了。后来,我跟同学们说:“李老师失态了,但请同学们理解李老师。因为老师在9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我的妈妈带着我和妹妹一起生活的,

10、这叫什么?这就是读出了自己。 师:什么叫“读出问题”?不明白的地方勾画出来,不同意的观点做上记号。读出问题就是质疑,研究。告诉同学们,无论什么样的大作家写的文章,你们一定不要迷信课文,不要迷信,更不要迷信老师。 师: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这就是老师交给大家的一种阅读态度,这就叫读懂了文章。 师:下面我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有不懂的地方,注意勾画。李老师不一定读得准确,请同学们认真听,跟老师提出意见。 师:(范读课文)山中访友,李汉荣(看看同学)我发现姓李的人都会写文章。(得意的笑) 生:(哄堂大笑,舞台上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息。边听边勾画)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最喜欢哪一句?最喜欢哪个词?同桌互

11、相交流。 生:(热烈的交流,朗读) 师:谁来谈谈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 喜欢瀑布大哥。“你好,瀑布大哥!从古唱到今。”“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好像在讽刺人间为了利益而做的一些可笑的事。 师:嗯,他也产生了联想。由瀑布想到了人们的一些唯利是图的做法。只有大自然是最慷慨的。 生2:(饱含感情读)“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 师:读的多有感情呀,请再读一遍。 生2:(富有深情的朗读)“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逝川”。 师:他读出了自我,他好像就是一座饱经沧桑的老桥。 (全班同学大笑) 生2:我们从出生到老去,仿佛就是短暂瞬间。 师:而我们此刻度过的这一刻很快

12、就会成为过去,时间的紧迫感就是这样的。 生3:“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我喜欢这一句是因为它写出了雷阵雨的气势。仿佛是一千个侠客在吼叫一般。 师:天上有侠客吗? 生3:没有,它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一千个诗人”也是比喻的手法。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 生:我也喜欢第5段,里面称呼有“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等等,把山泉比作姐姐,把溪流比作妹妹,把白云比作大嫂,把瀑布比作大哥,给人以非常自然,非常亲切的感觉。 师:哦,这位同学提醒了我,全文用的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呀? 生:(齐声说)拟人。 师:文章在哪个地方开始采用拟人的呀? 生:第一段。 生:第四段。 生:第二段。 (学生众说纷纭。李老师笑着不断地摇头) 师:有的说第一段,有的说第二段,我觉得不是,比这还早。 生:(恍然大悟,大声喊道)题目。 师:对了哦,是题目。山中访友中的“友”,就是指的大自然。想想:为什么采用拟人的手法?注意,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这可是一个科研难题。为什么这样写,还用许多比喻?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