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统编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游记。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是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作者在文章开头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接着按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记叙游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每个游览的地点,作者都抓住了主要特点通过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来写,比如路上景色的明艳溪流变化大、洞口的“宽、外洞的“高大,重点写了孔隙的狭小和内洞的“黑、奇、大。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大自
2、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浙,会写“鹃、郁、肩、臀、笋,了解石钟乳、石笋。2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3 .感受双龙洞孔隙小的特点,了解课文是怎么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孔隙小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怎么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反馈预习在前一课的学习中,我们跟着巴金爷爷欣赏了海上日出的变化之美,今天我们要继续跟着书本去旅行,完成这一站的旅行手记。(-)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交流内容预设1游览景点,金华的双龙洞,顺势教学生字”浙。预设2:理解记,借助字典知道是记录的意思。2.仿说题
3、目老师游了千岛湖,那就可以写记淳安的千岛湖,你游了(),就可以写()。(二)反馈预习1第一题,关注月的位置和大小,学生练写“臀2.第二题,根据预习情况教学词语。预设笋容易写错。预设2:借助图片了解石钟乳、石笋。二、借助图示,理清顺序过渡语:同学们真厉害,课前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下面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去双龙洞看看吧。(出示学习提示一)学习提示一:1边默读课文,边圈画出表示地点的词。2.完成语文作业本第三题的示意图,理清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一)学生圈画,教师巡视指导方法引导:边默读,边圈画,完成示意图。(二)展示学生成果,交流反馈承接语: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填写的,他们哪几个
4、地点相同?哪几个地方不一样?1对比发现异同点一一交流填写的原因。预设1:有同学写“罗店、金华城、入山等答案。追问:为什么不写这几个地点?预设2:孔隙漏写。追问:你在哪里找到的?2.梳理游览顺序。小结语:叶圣陶爷爷从路上开始,先到洞口和外洞,经过孔隙进了内洞,最后出洞,游到哪里写到哪里,这样的顺序就是游览顺序。你看,交流平台的小伙伴也说了,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时,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立得下一只小禽t山,小和只舱两个人井押仰叶三、感受孔隙狭小,学习写法过渡语:叶圣陶爷爷介绍了双龙洞的这么多个地方,哪里特别吸引作者呢?(一)默读孔隙,感受特点1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孔隙,这是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第5自
5、然段)2 .快速默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孔隙有什么特点?(狭小)(二)再读孔隙,学习写法过渡语: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出示学习提示二)学习提示二: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1自主学习:圈画相关词句。2.小组合作:完成语文作业本第4题(P58)。1方法引导:圈画关键词句,长话短说。3 .学生自主学习,圈画相关词语,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合作,小组长负责汇总填写的学习成果,完成作业本第4题。4.汇报小组成果。过渡语:不少小组已经填写完成了,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呢?请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们填写的内容。预设1:自以为从后
6、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1)关注“贴,发现作者坐在船里的样子。(2)小结语:正是因为孔隙狭小,所以作者只能全身上下紧紧地贴在船底,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坐在船里,就是通过这么独特的坐船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我们来读一读相关句子。预设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1)关注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准会、撞破、擦伤,发现作者在船里的感受。(2)小结语:作者通过他的乘船感受也写出了孔隙的狭小,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预设3: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
7、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1)关注“拉,发现与平时不一样的行船方式。(2)小结语:作者通过写与众不同的行船方式写出了孔隙的狭小。5 .引导发现:作者是通过看到的“小船的小、行船方式和坐在船里的感受来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6 .小结语:孔隙如此特别吸引着作者,所以叶圣陶爷爷把它作为重点来写,你们看,交流平台的小伙伴也说了,我们在写游记时,也可以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通过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把特点写清楚。7 .学习行踪(1)同学们,第五段还剩3句话在写什么呢?(2)引导发现:这几句写清了地点的转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叶圣陶爷爷按游览的顺序写双龙洞,他把特别吸引自己的孔隙
8、作为重点来写,通过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这两个方面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了。下节课我们将跟着王老师继续学习其他地方特点,特别是内洞,下课。板书:17.记金华的双龙洞游记行踪(地点变化)游览顺序看到的感受路上一一洞口一一外洞一一孔隙一一内洞一一出洞狭小教学反思:记金华的双龙洞选自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围绕语文要素,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强调按照景物变化顺序来写,记金华的双龙洞虽是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却担任着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重任。后面还安排了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单元习作”游。记金华的
9、双龙洞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游记,在深入对文本进行解读后,我试着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推进的教学设计。一、基于统整理念创设学习情境,让语文要素落地在第一次的试教中,我按照教材内容设计很多的活动,但是学生真正要去哪里,学什么?还是比较模糊的。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统整教学,我们便架构了这样的单元统整体系,让单元学习设计对接语文要素。先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一一旅行手记,学习任务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在这一主任务下,又设计了四大活动,学习任务在各个活动中一一落实完成。在第一课时中,我们适时融入了交流平台板块去帮助推进学生的习作运用。这样的统整,可以明确地知道最后想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在每课时的训练中就可以有
10、的放矢地进行训练,教师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清晰。二、基于真实问题调整目标,让教学方向清晰目标是前行的方向,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清晰的目标是深度学习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前先要确定希望学生学会什么。作为游记,了解游览顺序和“作者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写清楚的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借助了语文作业本上的两张示意图,帮助孩子们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狭小写清楚的。特别是孔隙部分,各小组在不断的对比和辨析中,了解作者就是从小船的小、拉船方式、坐船方式、乘船体验这四个方面来写狭小的,在这样自主开放的小组活动把目标落到实处。通过对学生的预学情况的批改,对学生的前测,发现学生对于石钟乳、石笋有疑惑。所以
11、,我们把字词教学的目标调整为学生易错的、难以理解的字词,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本课时的目标,立足文本、单元、学生视角,设计精简集中,为后续的教学指明方向。三、基于习作思维设计学习提示,让习作表达凸显学习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要促进学生深度思维,必须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还是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课模式,没有体现出习作单元的特点,习作方法的指导表述不够凸显,教师的问题指向更多的时阅读理解,没有引导学生去关注习作表达。例如,在孔隙这一段的学习中,我原本设计的问题是叶圣陶爷爷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介绍了多个地方,那吸引你的是哪个?这一问题的指向还是在引导学生站在阅读的角度去感受。后来改成了叶
12、圣陶爷爷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介绍了多个地方,那特别吸引作者的是哪个?虽然只是几个字的改变,但是让学生从传统的阅读思维转换到作者写作的角度。再如,我又以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为主问题,结合学习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圈画关键词句,再开展小组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渐渐明晰,写游记时可以把印象深刻地作为重点去写,通过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把特点写清楚。这样的学习提示(问题)更加明确的指向了习作表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寻习作方法。四、基于学评融合理念优化评价语,让思维方式转向老师的评价语、小结语对扭转阅读思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评价语指向的是阅读还是习作,学生在回答、交流的时候,会有很大差异。比如学习孔隙这一自然段时,一开始我的点评语是你感受到了空隙的狭小,这是典型的阅读思维在作祟。后来我们改成了你发现了作者通过写船的小来写出孔隙的小的特点。教师的习作思维有了体现,学生的习作思维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向,从我感受到到我们小组发现作者是从学生从感受景点的特点,到发现作者的写法,最后为单元习作把重点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做好准备。这样的“评为后续的教和学作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