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心得.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暑假前,苗红主任向我推举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期望我可以在这本书中学习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这本书最初只存在我印象里的一句“(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扫瞄过正文的代前言后,我便恍然意识到这是一本如何培养真正的人的书,不仅论述了如何使教师继续开展,更论述了如何将不谙世事的孩子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策略。一、做学生生活中的指引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公平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自身才是学习的主体。“好似师生之间各司其职,师生关系就会形成一种语义上的公平。而实际情况是教师依靠工作猎取的工资来支持生
2、活,因此便区分了工作和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回家后完成的任务也和学习有关,期盼的假期也是因为学习而存在。那么在长达12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学习等同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教是工作,学生的学是生活,师生双方对教与学的态度不对等,问题出现了,怎么可以用教师有限的工作来理解学生无限的生活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许多人和生活现象都在影响儿童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学校的使命,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人而斗争,克服消极的影响,使积极的影响发挥作用。”既然这种影响来自人,我们便要做正确导向的指路人,这种影响来自于生活,我们就要把工作生活化,用我们的生活,去融入学生的
3、生活。“拂晓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当这种生活态度以诗文、以实践、以教师以身作则的表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中时一,便是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必须使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个性施加最鲜亮、有效和有益的影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这样的鲜亮个性表达在学生的教育和教师的言行中时,就是援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性。因此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中要拥有积极的态度和观点,用进步的个性、美的言语和思想、美的艺术和智慧去影响学生。下策是硬性的班规条例要求,上策则是源自教师生活习惯中无意发散的魅力。二、要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产生于学生的“错误行为,我们又
4、该怎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或错误的推断呢?首先,能够理解和感觉到儿童产生过错的最细微的动机和原因。我们判定学生的错误行为往往基于其行为结果,特别是在情绪不稳定时简单忽略学生的行为动机,或者是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会隐藏其行为动机和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足够了解自己学生的一切,有足够的经验分辩学生行为的最细微动机。其次,要明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学生是不断开展的人,今天的学生就和昨天的学生有了差异。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就要时时更新,这种“更新不只存在于肉眼可见的开展变化,还有学生心理上的成熟和灵魂上的升华。我第一次见识过学生的积极进步是在我实习的时候,在课上我邀请了一名坐在班级后排的同
5、学答复下列问题,问题并不难,他的答复不算正确但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便就此表示支持和鼓舞。当天放学送队时这位同学的家长来问我孩子的表现情况,我自然是对他的表现进行欣赏,并没有华美的夸奖,只是一般的支持和鼓舞,但这个孩子在第二天课上便表现出出奇的认真,对我提出的问题也是积极作答,这是一种肉眼可见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认为我观赏他,从此他也情愿去信任老师,达成一种心理上的进步。再次,便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如果只抱冷漠无情的理性态度,对发生的一切都进行非常认真的斟酌,惟恐各种可能的规定遵守得欠精确,就会引起儿童对教师的戒备和不信托态度。过于重理性,而轻感情的教师,儿童不仅
6、不喜欢,而且在他面前绝不会吐露自己的心思。”当然,重感性而轻理性的态度同样不可取。“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按照最初的内心冲动所要求的那样做这种冲动总是最崇高的。但同时,教师还应当会用理智操纵自己的内心冲动,不要屈服于自发的情绪。”因为一些非理性的冲动推断会给学生的心里留下X的伤痕。这种“心灵与理智的和谐”我更愿称为“内理性而外感性”的表现。无论是推断学生行为的原因和动机,还是关注学生的“常新,亦或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如上种种都是以观察和理解为根基,观察学生的变化,理解学生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只有共情,才能在走近学生后产生真情,而没有真情作为灵魂的师生交往多数是虚伪的外表关系,没有真情作为根底的教学活动大抵是虚伪的文艺表演。(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共有100条建议,虽言微而旨远,亦经世而致用,这里的每一条建议都表达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价值观,又可以给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实在在的方法论。看这本书的时间尚短,未能精读,但已经收获的感想确是实打实的,所以,今后会继续在这本书中听取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毕竟入宝山岂可空手而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