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共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共四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共四篇()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做好“乙类乙管”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克服底子薄、基础差、人群状况复杂、管理服务难度大等实际困难,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采取十项举措,牢牢守住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一、坚持高位指挥调度,发起总攻“动员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我市高度
2、重视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多次召开会议,深入一线调度,分管领导持续盯办跟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各级卫生健康委及所属医疗机构全面动员、全线出战、全力以赴,先后组建医疗救治、院感防控、物资保障、医疗资源扩容、重点人群健康管理5个工作专班,实行每日会商调度、每周研判分析、24小时动态跟进,建立完善医护力量、患者流量、医疗设备、药品储备、重点人群“五本台账”,在不折不扣落实上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医疗资源扩容建设、分级诊疗工作流程、医疗救治资源准备、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等9个工作方案,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快速、科学、有序落实各项措施。二、统筹医疗救治资源,吹响战时
3、“集结号”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和医疗资源“一体化”调度。加强发热门诊建设管理,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设立发热门诊51个,159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诊室,并实现24小时开放,实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向新冠阳性患者开放收治,科学设置阳性诊疗区、阴性诊疗区和缓冲区,划定独立的手术间、检查室、血透专用区等用于阳性患者的手术、检查及治疗,并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分区、扩充区域、增加诊间,确保满足救治需要。加强资源统筹调配,提高谋划,积极应对感染高峰,市级医疗机构通过开设夜间门诊、开通互联网诊疗服务、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开放所有住院床位等方
4、式,切实提升诊疗服务能力,市、旗两级“一体化”调度,通过跨区域调度医疗设备,跨机构调配医护力量,跨科室利用床位资源,努力实现各类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三、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全力构筑“补给线”全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各医疗机构加大药品采购和储备力度,实施新冠治疗药品“日报制”,动态掌握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现有库存量和使用量,根据收治患者临床用药需求,及时调整基本用药目录,多方拓展采购渠道,积极争取各方面医疗物资支持,有序推动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市、旗两级启动短缺药品会商联动处置机制,开辟医疗卫生机构与制药企业的采购“直通车”,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储备小分子药和中药“三药三方”
5、,药品短缺状况逐步缓解。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并用“,各级中医(蒙医)医院结合地区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及推广中药(蒙药)协定处方,向全社会公布中(蒙)药治疗方案,实现早期介入治疗,有效遏制轻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发展。四、强化分级分类诊疗,织密基层“防护网”构建以医联体为基础的分级救治体系,将我市人民医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我市传染病医院作为旗市区医联体外部协作医院,划定农区、牧区、林区、口岸四个协作片区,通过优化上下转诊流程、强化区域对口支援、开展基层巡回和驻点指导、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方式,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构建以120急救为基础的
6、应急转运体系,大力扩充院前急救转运能力,全市紧急购置急救车辆24台,将具备条件的苏木乡镇卫生院急救车辆纳入120急救指挥体系,全市120转运车辆达98台,在社会非急救转运车队的补充下,全力保障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及时转运、收治。构建以专家团队为支撑的分类指导体系,各旗市区二级以上医院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通过线上、线下、牵头医院下沉带教等多种方式,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包括乡村医生)掌握新冠重点人群分级分类诊疗方法,指导轻症患者居家康复治疗,及时转诊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人员。五、紧盯重点人群服务,撑起生命“保护伞”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集中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儿童、
7、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状况调查和监测,通过“红、蓝、绿”三色标识全部建立工作台账,全市783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利用云服务、电话、微信、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或上门随访等方式,动态掌握重点人群健康,开展健康监测、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服务。各旗市区进一步做实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建立服务包保团队、发放“健康包”、配备“指氧仪”、拓展“小药箱”,对孕产妇、新生儿、肾功能衰竭患者、肿瘤患者以及其他需要维持定期治疗的重症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动态跟踪健康状况,全力做好医疗服务。六、聚集急危重症救治,守住医疗“主阵地”当前,我市已经进入重症感染高峰,自2023年12月7日起,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
8、生机构每日急诊入院1794人次,各医疗机构重症收治压力剧增。市本级紧急调拨重症资源扩充专项资金,为全市21家医疗卫生机构增加综合ICU床位117张,增设可转化重症床位195张,全市三级医院综合ICU床位及可转化ICU床位共计471张,占比8.61%。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呼吸机,监护仪、经鼻高流量呼吸治疗仪等重症医学设备采购调配,进一步整合全院住院科室,扩增有效急救单元,强化重症、呼吸、感染、急诊、儿科、老年等科室医护力量配置,建立内外科联合收治机制和危重症患者分层收治、分级管理体系,采取基层首诊、远程问诊、分级转诊等措施,全力保障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七、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抵抗力”持续深
9、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制定全市新冠宣传引导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编制发布我市防疫手册,宣传新冠防治、居家康复、个人防护、药物及抗原试剂使用等知识,减少群众焦虑,引导合理就医。先后发起防疫药品“邻里互助”、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非必要不做核酸、医护“轻伤不下火线”等倡议活动,有效缓解医疗和药品资源挤兑。依托“健康我”互联网平台,开通新冠治疗线上咨询业务、推广中(蒙)医药方剂、发布药品指导目录、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广泛进行科普宣教,不断提高群众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筑起免疫“防火墙”强化各级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按照“政府找人、行业动员、卫生打苗”的原则,各旗市区通
10、过包片负责的形式,逐级压实责任,紧盯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底数台账,对禁忌人员和其他原因未接种人员进行动态管理,针对4类高风险人群启动新冠第二剂次加强免疫(第四针)。各旗市区持续优化预防接种服务,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上门接种、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提供送“苗”进村、送“苗”入户等多种服务。针对大面积感染后,造成疫苗接种量持续低迷的情况,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逐人逐户排查核对,精准落实接种服务,尽最大努力消除群众“疑虑”和打通工作“堵点”,持续提升全民免疫水平。九、落实关心关爱措施,提高医护“战斗力”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务工作者带病坚持、连续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
11、、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了落实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措施,明确发放临时补助、核增一次性绩效工资、实施职称评定倾斜、支持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先进奖励表彰和开展人文关怀等“十四”条措施。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一线医务人员的防护设备配给,改善工作生活条件,统筹调配卫生人力资源,尽量调优工作班次,开展结对帮扶慰问,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保证医护队伍的相对稳定,实现日常诊疗服务不间断和医疗救治有序开展。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构筑健康“新天地”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结合创
12、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启动实施冬春季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环境创建,加快城乡环境治理,引领文明健康生活,助力疫情防控。聚焦农村牧区、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福利机构等重点场所,强化健康监测、新冠防治、消毒消杀等举措。结合新冠“乙类乙管”各项措施,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切实用千千万万个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环境。目前,随着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医疗救治工作进入最吃劲的时候,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韧不拔努力,坚信曙光就在前头,坚决夺取疫情防控的全面胜利。(二)为了贯彻好国家“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要求,落实好党中央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
13、乙类乙管”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XX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财政厅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X医保发(2023)1号)有关要求,XX市立即行动、全面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和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做好“乙类乙管”和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工作目标,有力有序推进“乙类乙管”后新冠感染患者治疗费用保障工作,全力以赴保障好广大参保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安排部署有关工作,确保全市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和谐
14、稳定。市医保局、财政局、卫健委于1月8日印发了XX市医疗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关于做好“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赤医保发(2023)1号),分管副市长组织医保、卫健、财政、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和全市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于1月9日召开“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保障工作会议,市医疗保障局于1月10日组织全市医保系统、全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确保“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政策落实落地。紧盯工作重点,抓好贯彻落实。各旗县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工作统筹和组织实施。强化住院
15、费用保障,落实符合卫健部门诊疗方案的住院医疗费用继续执行“乙类甲管”费用保障政策,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切实保障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救治。做好门急诊费用专项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新冠病毒感染及疑似症状门急诊费用,不设起付线和封顶线,报销比例为70%o用好医保药品目录,严格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治区医保局纳入的新冠感染临时性治疗药品目录,明确报销类别和支付等级,切实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做实“互联网+”医保服务,针对能够开放互联网首诊服务的医疗机构,按规定为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符合居家治疗指南的患者,首诊诊查费及
16、药品费用执行线上线下一致的价格及支付政策;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复诊服务,仍按现行互联网复诊价格及支付政策执行。严把救治标准,实施科学救治。市县两级卫健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市指挥部工作部署,指导各级医疗机构落实第十版诊疗方案,做好患者认定、信息登记与上传等工作,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积极引导轻症居家患者使用个人账户到药店诊所购买药品;引导轻症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门诊治疗;引导重症、危重症患者按照分级诊疗及时住院进行科学救治,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各级党委政府多渠道组织调配医药物资,加大市场投放力度,确保具备救治能力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配足医保药品目录和临时目录内的治疗药物,持续强化基层用药保障。压实各方责任,维护基金安全。各旗县区建立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综合研判疫情形势、基金运行情况和社会舆情,统筹考虑财政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资金筹措力度,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市县两级医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