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6194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典籍里的中国经典人物事例一、伏生(西汉经学者)事例适用主题: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伟大情操等事例:伏生是秦朝的一位儒学博士,在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的背景下,他冒着被诛杀的风险,以命护书,暗将述录唐尧、虞舜、夏、商、周史典的尚书藏在墙壁之夹层内,由此逃避焚烧之难。后为逃兵荒,伏生流亡异乡,直至刘邦平定天下,伏生返回家中,凿壁取尚书,却发现尚书早已严重腐坏,仅剩28篇,但庆伏生早已熟读心中,于是他广收门生,传书讲书,后传至汉文帝耳中,于是便派晁错到伏生家中听书后回宫传书,将伏生胸藏尚书整理记录下来,补叙出所失篇章,才使尚书得以完整流传。伏生用其一生“护书”、“讲书”、“传书”的事迹广流人间,后

2、人颂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二、宋应星(明末清初农学家、博物学家)事例适用主题:匠心精神,实践出真知等事例:宋应星在经历了几次科举失意之后,最终打消了走仕途的念头,放下包袱,安心地回到家乡,一边侍奉老母,一边开始了为未来的天工开物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撰写素材和资料的工作。但其实,早在先后数次从南方到北方的应考往返途中,他就没有闲着,行程数万里,他沿途都在考察、寻访和记录,对南北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状况,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用他自己的话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意思是说,来去行程数万里,没有什么事情和物件是我不想知道的。而他在奉新乡居的日子里,更是走遍了田

3、野和村镇,遍访打谷场和手工作坊的各类匠人和艺人,以及店铺、窑场、工地等等。他的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并将所搜资料编著成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开工天物。三、徐霞客(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事例适用主题:爱国情怀,执着追求,不畏困难,尊重实践等事例:1608年,从小立下“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徐霞客正式出游,他的出游与一般人的旅游不同,徐霞客是出于对祖国山河热烈的热爱,以地理研究为己任,即便已“手无一文”,需把“袜裙三事悬于寓外,冀售其一,以为行资”,来顾及一饱;即便路途遥远,湘西遇盗,被洗劫一空,友人劝归,他仍坚定表示:“不欲变余

4、去志”。他把重重困难踩在脚下,对传统的地理观念和结论投以批评的眼光,敢于用实践出真知反驳儒家经典禹贡关于“岷山导江”的错误结论。以三十余年的游历著成的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热烈赞颂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长篇颂歌;是记录徐霞客一生献身科学事业的不朽传记;也是徐霞客通过实践探索科学奥秘的经验总结。徐霞客留给我们爱国献身、挚着追求、勇攀科学高峰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发扬。四、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事例适用主题:价值追求、伟大气节情操、不屈不挠等事例:公元前99年,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专心著述史记之时,李陵事件发生,因司马迁对李陵表以道义上的支持,汉武帝怒将其打入大牢。在牢中,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

5、肌肤,受榜例,幽于圜墙之中受尽了残酷审讯。入狱第二年,司马迁被迫决定接受腐刑。腐刑乃奇耻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人,司马迁悲愤至极,曾一度想过自勿1但每曾想到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司马迁便“就极刑而无愠色”,他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只为完成他父亲遗愿完成撰写史记。公元前91年,史记终于完成,这是一部闪烁着正义和人性之光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蘸着血泪谱写的生命之歌,亦是其矢志不渝、坚持理想之体现,鲁迅曾如此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典籍里的中国跨越时代的长河,推开历史的窗,吹拂起新时代的风,足以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看清脚下

6、的路、坚定前行的路。五、金句摘抄O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典籍里的中国既是一趟精神反刍的求索,也是一场满怀自信的告慰。我们需要这样有历史责任感的节目,带我们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智慧。让我们在文化典籍中展望未来,获得不辱使命、奋勇向前的力量。02中国典籍:字句中,讲述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篇目里,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在告诉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而又将去向何方。03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其实重视记录和传承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为什么要写史?因为我们要“以史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我们为什么要读史?因为我们要在血

7、脉和文脉传承中,找到个人、民族的根与魂。04牧野一战,庞大的商王朝轰然崩塌,新生的周王朝强势崛起。牧野一战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人心向背,德政兴替,不仅决定战争的胜负,也决定政权的兴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05感谢司马迁给我们留下这么一部信史,创造了纪传体这样一种写法,它不仅写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同时它还有刺客、有游侠、有货殖、贩夫走卒。其实历史就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以人民为视角,把人民作为核心,才能够写出这样的精彩的青史,也才能创造出更加精彩的青史。天工开物篇01天工开物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被世界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

8、全书”。它梳理了一百三十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在对古代各项生产技术的系统总结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适用主题:文化自信,古代科技)02天工开物这部著作的名字来源于两部典籍,一部是尚书,另外一部是易经,“天工人其代之“,“天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的能量,自然的职责;“开物”是易经里头的一句话“开物成务”,就是开创万物,开发万物,成就万物。“天工开物”四个字里突出人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力相配合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这也是天工开物这部作品的思想精髓,是一种中国人自古传承的技术观。(适用主题:传统文化,科学发展,人与自然,文化典籍,哲学思想)03古有屈原天问,后世登月问天;古有天工开物,今人

9、继往开来。书中篇目乃粒在前,珠玉在后,取其“贵五谷而贱金玉”之意。(适用主题:科技强国,古今科技发展对比,人文思想)04为家国天下,为黎民百姓写一部实用之书;不作溢美之词,不作浮夸文章,书中要包罗先人之智慧,书中要囊括今世之技艺,此书(天工开物)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适用主题:文化自信,古代科技,民本思想,家国情怀)05著天工开物以传承科技传统的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用一粒种子造福全世界的现代科学家袁隆平,两位都是心怀梦想的人。禾下乘凉,天下富足,是两位相隔了三百多年的中国科学家心中共同的梦。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科学家一直在延续和传承一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科学梦想:发展科学利益民生,造福人类,促进文明

10、。(适用主题:文化自信,古今科技,梦想,中国梦,文化传承)06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浩如烟海的科技典籍的积累。先秦时期的考工记,东汉科学家张衡所著的天文学著作灵宪,还有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等等,它们都是我国科技史的坐标,不仅构建了璀璨的中华科技文明,而且在文化交流中,也同样远播海外,造福世界。(适用主题:文化自信,科技文明,文化交流)07我们中华民族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古人就讲“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说,创新精神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一个禀赋。(适用主题:创新精神,变与不变,守旧与创新,推陈出新)08宋应星,宋应昇,涂绍煌三个人,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组合;袁

11、隆平院士和他的团队是创新组合;屠呦呦女士和她的团队也是创新组合;这一个又一个组合,就是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始终秉持着用科技造福民族,造福世界的梦想,传承着深深地刻在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创新基因。(适用主题:文化自信,古代科技)09“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是天工开物首篇乃粒中的一句话。节目中,相隔300余年的袁隆平与宋应星透过一粒种子,找到了属于科学家的共同梦想:求真务实、造福人民。(适用主题:科学精神,时空对话)尚书篇O1尚书: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适用主题:传统文化,文化典籍)02相传孔子白头整理尚书,让上古美德流

12、传后世,敦煌遗书,洞藏近千年,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中国典籍,字句中,讲述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篇目里,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而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在告诉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而又该去向何方。(适用主题:传承,匠心精神,文明印记,文化密码,人文观念)03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尚书流传了两千多年,不论是尧舜禹上古德政,鼎定九州,还是夏商周民望兴替,礼德治邦,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适用主题:中华文化,文化典籍,华夏文明)04尚书包含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共58篇。“民本”最早源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适

13、用主题:民本,以人为本)05青石刻经,青史永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尚书在传承过程中,几经波折,离厄重重,但是还是传之后世,为无数的读书人、护书人所传承,他们的这种精神,也为时代所坚守,如今我们更需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对历史进行深入思考过程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适用主题:文化自信,历史观,时代思想,古今之变)06到底什么是中国?“中国“这个词,在文献中,最早就是出现在尚书里,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是中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是中国;有典籍才有中国。(适用主题:文化自信,中国,民本,传统文化,历史人物)07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而尚书的光芒闪耀至今,无论孔子或伏生,都是用生命去接续和守护这盏灯火的人。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丰富而又珍贵的典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品读,也应该与世界分享,让我们从典籍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适用主题:文化自信,中华文明,历史典籍,阅读与思考)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故事,实现“护书人”与“读书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古今对话”。今人为何要读典?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