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血凝块病例分析发生原因识别方法疾病原因及护理注意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输血血凝块病例分析发生原因识别方法疾病原因及护理注意措施.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输血血凝块病例分析、发生原因、识别方法、疾病原因及护理注意措施案例重现临床上遇到一位颅内肿瘤切除术后病人,术后第三天出现贫血HB71g1,因此需要输血同型悬浮红细胞2单位。晚上22:00经两名护士认真核对后,确认同型悬浮红细胞无凝集无破损且在有效期内,复温30分钟后,22:30开始为患者输血,当时发现血液不滴,经过护士的细心观察,发现原来是血袋内有血凝块堵塞了输血器的输注口,导致输注不畅,所幸含有血凝块的血液并未进入病人的体内,在源头上杜绝错误发生。1 .血凝块的观察与判断(1)较大血凝块的观察与判断将血袋竖直静置30min后,红细胞下沉至血袋底部,将血袋上部轻轻提起,用手轻捏血袋底部进行
2、观察。如发现有颜色较深(暗紫色)的冻块状物,即判定为血凝块。(2)细小血凝块的观察与判断细小血凝块很难用上述方法进行观察。如未发现大的血凝块,就将血袋平放于手中轻摇使其混匀,观察其上层,如有细小的深色悬浮物,可判断为血凝块。2.血凝块产生原因(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大的血凝块(直径170m)能被标准输血器过滤掉,但由血细胞碎片、变性蛋白及纤维蛋白等形成的微聚物(直径约20120m)的则可能通过标准输血器进入患者的血液,易造成患者肺微血管栓塞等输血不良反应。根据红细胞的使用剂量(单位)-WXVX目标hb(g1)实际Hb(g/1)/24go注:W:患者体重(kg);V:每公斤体重的血容量,成人O.
3、O81/kg,婴幼儿O.091kg;24g:每单位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总量按24g计(20OmI全血制备)(2)悬浮红细胞输注适应证(阈值)剂量:在没有活动性出血的情况下,患者Hb达到目标水平所需输注的最少单位红细胞;成人患者输注1U红细胞一般能提高Hb10g18o(3)血液采集过程中,血流不畅:全血流速35m1min为血流不畅,5070m1min为血流正常。血流不畅是血凝块形成的重要原因,因通过红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红色血栓及启动止血机制形成血小板血栓和纤维蛋白血栓5。血流不畅导致采血时间延长,形成的血栓因采血者的拍击和加压随血流经采血针头、血袋导管,流入血袋形成凝块,至最后针头堵塞。血流
4、不畅的主要原因有献血者的心理因素、体质因素、血管条件及环境因素等。(4)采血者未将血液与血袋内的抗凝保存液及时且充分混匀,未充分抗凝的部分凝固成块,形成血凝块2。(5)冷凝集现象极个别献血者自身血液中冷凝素效价过高,血液离体后,随着温度的降低出现冷凝集现象,血袋内见红细胞颗粒集聚,散在整个血袋中,似有一大血块,若置于恒温水浴箱(37%)内12min,颗粒及凝块则自行消失,观察其又和普通全血及红细胞悬液无差异。(6)可能因效期较近或运输、贮存过程中保管不当,造成血袋内保存液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凝块血的形成,也可能因去白血袋为较柔软PVe材质,受到硬质滤器的挤压易产生变形,影响血袋内的血液与抗凝剂的
5、充分混匀,甚至产生血液凝块。(7)临床输血过程中,在血液中加入其它药物,如葡萄糖、氨基酸、钙剂、乳酸林格氏液等,也会引起凝血。3.处理方法:1 .立即停止输血,保留剩余的血制品及输血器送至输血科,以便查明血凝块发生的原因及时间。2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重新交叉配血后,再输注悬浮红细胞2单位。总结1、输血科应加强成分血制备及发血时的检查,对有可疑血凝块的血液,要特别注意,必要时请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检查,发现有凝块的血要及时处理妥善保管,事后要及时分析原因,防止有凝块的血流向临床。2、血液制品应该在出血库30min内开始输注及4h内完成输注。输血前应选择较粗的静脉穿刺,成人一般用9-12号针头,为输血通畅打下基础,切忌使用输液针头,从而提高了输血的内涵质量以及临床输血护理管理水平。3、如遇血液粘稠输入不畅时,可以加入适量生理盐水于血液中,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在临床输血及成分制备工作中,常会遇到血液有凝块的现象,血液中如有凝块,不仅会造成血液浪费,还会影响血液质量。如用于病人,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绝大多数血凝块是在采血过程中造成的,只要针对血凝块产生的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