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坚持医防融合、平急结合、中西医并重,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公立医院主体地位和公益属性,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
2、府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公立医院主体地位,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实际,围绕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分级分类明确功能定位、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强化工作指导和政策保障。坚持因地制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群众需求和改革基础等,制定改革举措、实施路径和发展指标,按属地原则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不搞一刀切。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
3、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病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四、重点任务(-)建设高水平公立医院网络。发挥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作用,与其他专科医院、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等,共同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医养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接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县医院提标扩能。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建设胸痛、卒中、创伤、呼吸以及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等急诊急救中心。强化医院院区功能定位,加强老
4、年医院建设,新增2所三甲综合医院。依托中医院建设市康复医学中心,推进医院创建全国知名专科医院,打造区域中医医学诊疗中心。(二)筑牢县域医疗服务基础。以县域就诊率90%以上、基层就诊率70%以上为目标,加快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基础强、技术精、服务好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到2025年,90%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院纳入三级医院管理。全面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统筹管理。将部分业务能力强的中心卫生院打造成县域内医疗副中心,逐步对建在乡村医生自己家中或租赁其他村民房屋的村卫生室进行公有化产权建设。到2023年底前
5、,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覆盖60%县区,到2025年底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网格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县(市、区)。(三)加强临床专科建设。针对严重影响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薄弱专科及短缺专业,提升重症、心脑血管、呼吸(含尘肺)、消化、儿科、麻醉、老年医学科等临床专科能力,扎实推动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建成重点专科联盟。加快建设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相关临床专科群,着力解决市域外就医主要病种的群众需求。建设多学科联合诊疗和查房制度,重点推进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肺、前列腺、儿童实体肿瘤等肿瘤诊疗中心建设,支持市第一医院开展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学科建设试点,推进以疾病为单元的亚专科建设,
6、促进专科协同发展。加强中医优势专科、特色专科建设,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传承发扬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医药流派,制定10项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30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推广中医共享药房、院内制剂和中医药经方运用,探索引进合作道地中药材基地种植、生产。(四)推进医学技术模式创新。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围绕重大疾病防控、重点人群健康保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等重点领域,加强应用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聚焦城乡居民多发病、常见病,以慢性病、地方病、尘肺病、青少年近视防控等为重点开展科学研究和适宜技术推广。强化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重点中医药科研
7、院所及各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疗效提升、运动康复技术应用推广和开发应用研究。加快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重点推进医院与医学高等院校合作共建临床医学实验室,依托医学院等建设临床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12家市级重点医学实验室,支持公立医院参与国家级高水平医院申请国家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公立医院可设立学术型(科研型)岗位、配套相应绩效制度,重点建设一批工期临床试验病房。设立市级中青年卫生健康科研资金,每年联合评选一批科研项目。(五)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推行日间服务模式,提高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推动公立医院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提供健康管理、健康
8、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和住院等一体化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压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拓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和内涵,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开设药学门诊或用药咨询中心,开展精准用药服务,为患者科学用药提供指导。大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推进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开展慢性病筛查干预与健康管理项目。建立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实现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信息互联互通。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建设10个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推动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强化医疗机构药事服务管理,
9、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推进公立医院总药师制度落实落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推动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六)强化公共卫生职能。支持部分实力强的公立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的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发生重大病情时迅速转换功能。建设省公共卫生中心,建设5个省级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支持新建5个市级传染病专科医院(或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4个市级传染病医院,保证每个市(区)者B有1所达标的传染病医院。县域内依托1家县级医院,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加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设置,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
10、化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保障群众就医安全。严格落实常态化病情防控要求,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病情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七)健全医务人员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老年、儿科、重症、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养培训,推动护理岗位科学管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分层分类评价,合理设置评价标准,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增加临床工作数量和质量指标,探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淡化论文数量要求。支持、鼓励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重点学科建设需要和基层群众需求,通过刚性引进、柔性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名
11、院长、名医。做好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加强传统医学师承人员的备案审核、考试报名和初审及日常管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选送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市直属医院、国内知名医疗机构或高等院校研修深造。实施卫生健康人才培育计划,引进培养300名左右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中西医人才,培养500名左右学科带头人、1000名左右中青年技术骨干、10000名左右基层实用紧缺人才。(八)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构建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即搭建一个综合信息管控平台,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台,完成新区10
12、个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公卫机构信息化升级改造建设,5个集约化中心及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推动全区分级诊疗、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向纵深开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让更多更好的医疗资源通过互联网下沉到基层,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更便捷、更智能、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在远程医疗等场景应用,构建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互联网医疗服务规范管理,坚守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底线。依法开展对药品网络销售环节的监督检查,探索公立医院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九)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公立医院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子规划
13、和年度需求清单。完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卫生人才编制周转制度。在核定的总量控制数内,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市属公立医院开展专项公开招聘工作,支持和鼓励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走出去,到卫生高等院校去招聘医药卫生人才。公开招聘医药卫生专业毕业生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面试或笔试与面试(技能测试)相结合方式,由公立医院和主管部门研究确定公开招聘方案后,按国家、省、市事业单位有关规定事先报送核准备案。科学编制岗位说明书,全面推行竞聘上岗、目标(合同)管理和绩效考核,试行内设机构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任期制、目标考核制、协议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适当提高公立医院高级职称岗位比例,三甲、三级、二级公立
14、医院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分别提高到35%、30%、25%,完善职称聘任标准,建立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等倾向。落实两个允许,建立适应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薪酬制度,可采取固定薪酬、即时奖励、专项奖励的薪酬体系。结合单位实际自主确定更加激励的分配模式,合理兼顾差异平衡,原则上临床医技一线科室负责人的月(季度)奖励性绩效不得高于同科室低年资住院医师的3倍,鼓励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薪酬分配方式,可参考人才市场价格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医疗机构可将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用于人员绩效奖励。在医院原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可建立动态追加机制,建立统一的院级绩效奖励调节机制,可设立
15、医院人才专项资金或者院长奖励金,用于奖励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科研、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应用以及运行效益好的科室、团队或个人。(十)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公立医院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配置总会计师,建设基于数据循证的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临床、医技、医辅等业务科室运营指导,鼓励设立一线科室运营助理(团队),建立病例组合指数(CMI)、四级手术、微创手术、成本产出、平均住院日等监测指标,推进专业化医疗团队与职业化行政团队分工协作治理机制,形成科学决策、分工负责、协同落实、分析评价、沟通反馈的高效运营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和结果运用,坚持一院一策,完善与功能定位
16、、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公立医院院长年度目标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医院管理团队、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年度绩效考核排名制度,推行任期制,探索末位约谈、能上能下工作机制。完善院科两级、诊疗组、护理部等绩效分配办法,临床科室应以工作数量、服务质量、技术风险等为主,辅助科室应以成本控制、工作质量等为主,后勤保障科室应以成本控制、工作数量等为主,支持将微创手术、四级手术、CMI值、DRG/DIP.专项成本管控和新技术等作为单项奖励纳入考核指标,全面推行科室(诊疗组)绩效分配的内部公开。五.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把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强化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形成推进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