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6987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农村人居环境情况调研报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全面了解东莞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近期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开展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东莞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人居环境整治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村民对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满意度高,但也存在土地开发强度大导致环境资源和空间利用方式粗放、产业发展难以持续等问题。0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1.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先后制定“行走东莞”“洁净城市”“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方案以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把农村

2、人居环境改善与美丽东莞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统筹衔接,与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紧密结合。2019年2月,东莞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市。一:改善基础设施,扮靓村容村貌实施村际道路联网升级改造和镇际联网路升级改造两大工程。截至2018年底,东莞市农村公路总里程4467公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20户以上自然村已完成村庄道路面硬底化3689公里和村内道路硬底化4021公里,为448674户农村家庭提供集中自来水供应。投入超9300万元整治道路设施,共计治理机动车道路面约21万平方米,盲道约7700平方米,自行车道约4.1万平方米,树池设施约5500个,其他人行道设施约11万平方米

3、,各类市政井盖约10500套。盘活乡村资源,突出人居特色东莞现有高标准农田17.8万亩,农业总体规模虽小,但提质增效空间巨大。注重发挥现代都市农业优势,按照“农民的家园、游客的乐园、城市的花园”的目标导向,采取市镇共建、镇街运营、市场参与多种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批内涵多元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休闲功能突出、生态效益明显的农业公园。2018年将东坑农业园、中堂百香岛、横沥农业园等6个条件成熟的农业产业园和休闲农业场所改造升级为首批市级农业公园。参照东莞市森林公园的建设模式,建设由市、镇财政全额投资的公益性农业公园,助推“行田”像“行山”逛森林公园一样,成为现代都市人近地休闲的时尚潮流。三:聚焦关键领

4、域,整治人居环境一是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常态化。统筹推进“三清三拆”和“六乱”治理,建立完善属地管理机制、部门联动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等制度。2018年,出动执法人员66万人次,开展联合执法4649宗,其中清理“六乱”和市容环境违章广告29万宗,立案1276宗,处罚1054宗,罚款3071962元。二是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完成重建(新建)公共厕所63座,升级改造公共厕所7座。东莞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以上。三是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城乡市容环卫统筹管理标准体系,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街转运、市处理”的三级管理网络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

5、。四是推进农村污水治理。2019年初,东莞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议上介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38座,总处理能力326.5万吨/日。2018年,累计建成截污管网超过4115公里,基本完成106条河涌的整治。五是开展违法建(构)筑物大整治。大力推进违建治理工作,2018年,已完成治理面积1060.47万平方米,提前完成了省下达的治理任务。四:聚焦精品提升,擦亮人居品牌2018年,东莞已累计完成389个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建成湿地公园19个,森林公园19个,镇级城市公园270个、114个“小山小湖”社区公园。28个镇创建成国家卫生镇和省卫生镇,522个村(社区)创建

6、省卫生村,占东莞市村(社区)92.6%。有I11个村(社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绿色村庄名单;174个村(社区)先后获得“省宜居社区”“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名村”等称号。打造了周屋社区、东坑农业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选择了13个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村(社区)作为东莞市第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第一批万江、东城、长安3个美丽幸福村居市级特色连片示范区示范片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将麻涌镇、石排镇、东城周屋、中堂潢涌等35个镇、村分别作为东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对象。五:注重队伍建设,强化队伍力量实施“头雁”工程,按照1:2的比例配齐配强592个村(社区)党工委书

7、记储备人员。选配非户籍“两委”成员102名,拓宽外来人口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全覆盖,东莞市村(社区)基本达到市级“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乡村优秀文化进一步弘扬传承。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莞家”数字化服务全覆盖。1.2 人居环境彰显特色升品味调研组选取了巷头、塘尾和大岭Y等三个代表性强的村(社区)开展现场调研,分别作为东莞城中村、半城中村和传统农村三种类型农村的典型代表。三个村通过强化规划引领,推进村庄建设编制,更好引领乡村规划建设,它们根据各自的特点,注重从整体空间塑造上进行提升,挖掘本村特色优势,注重保留村庄特色风貌,防止“千村一面“。三个村结合农村的文化

8、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建设美观的乡村生态巷道,进一步增加整个村场所的自然生态美感,建成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并通过抓好“点睛亮景”专项行动,着力彰显特色、提升品位。一:城中村型:巷头社区以“夜景灯光+绿化升级”思路,投资1400多万元对富康路灯光升级,总长超过2.1公里,建设东莞市首条“星光大道”,提升毛织片区周边的营商和居住环境,使沿线商铺租金提升30%以上,沿线自然村纯收入同比增长近20%o鼓励自然村积极借鉴“星光大道”建设经验,6个自然村进行道路灯光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居住、产业环境,照亮了乡村环境与产业发展互促提升的新路子,擦亮了“中国毛织第一村”人居环境的品牌。二:半城中村型:塘尾村

9、利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品牌,挖掘古村文化元素。按岭南传统建筑特色风格,精心设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参与打造石排镇美丽幸福村居“塘尾古村落-云冈古寺-燕岭古采石场遗址公园”特色连片示范区,全方位提升古村落周边环境。以“走进百年古村,感受莞邑风情”为主题,让外来游客更深入了解塘尾的文化底蕴,开发古村落旅游,提升塘尾古建筑群的景区效应。以旅游文化发展为导向,谋划构建全村服务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村集体收入增加,推进产业兴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土地流转方式,盘活农民闲置农房及宅基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三:传统农业村型:大岭Y村坚持村组“一盘棋”,充分考虑当

10、前人居环境整治地方性差异和特色,做好村庄规划设计蓝图的总体设计图,制定人居环境提升工程项目库。利用位于东莞市中心与水乡新城中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着力打造“水岸枫林”水乡特色景观,进一步改善全村生态环境,将全村打造成集休闲养生、观光旅游、文化博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村。同时坚持健全三套机制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范发展。一是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用制度建设统筹项目发展,坚持专班专人专责管护,投入保障,用于全面推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约2900万元。二是逐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投入机制。鼓励下辖六个分社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重点

11、围绕集体产业更新、特色精品、城市亮化等进行加强修补和融合,促进人居环境整治一体化发展。三是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治共建共享机制。村民群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直接受益者,更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只有让村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才能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采用激励性奖补、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动员全民参与环境建设工作中,努力发挥参与者的角色。1.3 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感受情况调研组从巷头、塘尾、大岭Y三个村各选取20名(共60名)村民代表开展座谈调研,了解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感受情况。一:村民支持度高座谈会了解到,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村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居环境改善的情况。村

12、民对本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支持度高,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分别占33.3%和36.7%,全部村民代表都能够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本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认为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家乡生活环境的污染,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调研显示,村民认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村容村貌,认为明显改善的比例占88.3%。村民认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村委结合本村实际,推进“三清一改”“厕所革命”等工作,有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从调研结果看,村

13、民对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满意,对村委的评价较高。02存在问题2.1产业低端不可持续2018年,东莞市村组两级经营总资产突破1700亿元,约占全省的三成,但依靠传统制造业带动发展难以持续。一是环境资源不可持续。低端制造业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大,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放弃发展经济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模式也不符合现阶段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二是产业模式不可持续。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城市,东莞低成本要素驱动之路已经走到尽头,以往“村村点火”的放养式、低层次的产业模式是难以为续的。2018年5-6月,东莞市关停的“散乱污”企业2500多家。三是空间发展不可持续。东莞土地面积为2465

14、平方公里,开发面积已经达I1OO多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强度达46.7%,远超国际公认的30%的临界点。东莞农村过去充分利用土地、厂房等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但粗放的发展模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当前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时难以提供连片可供开发的土地。2.2集体资金效益不高近年来,东莞市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地方金融机构向村组推出20多项金融服务产品,2018年村组集体非出租收入占比创历史新高。但集体货币资金总额还有300多亿元,其中约50%用于定期存款、金融理财项目,年收益率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研结果显示:认为对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看法中,60名村民中有16名认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增

15、长势头不强,占比40%,村民认为应该灵活使用集体资金,获取更高收益。2.3环保健康意识淡薄东莞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群众素质参差不齐,普遍缺乏家园归宿感,对环保健康的意识比较单薄;广大市民群众参与环境建设、公共事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不足,缺乏有力引导和有效载体,在提升市民综合素养、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等方面投入不够、办法不多、效果不强。2.4镇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经历近40多年的成长,东莞市镇域经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市32个镇街GDP都排在全国千名以内。但东莞市32个镇街内部相比,尚有8个镇属于次发达镇,与排列较前的虎门、长安、厚街等发达镇相比,这些镇不仅GDP总量不高,财政能力不强,发展能力也比

16、较弱,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力量不足。2018年,东莞镇街GDP前三名都在600亿元以上,后三名都不足100亿元。个别排名靠后的镇,无论是在区域发展水平上,还是在当地居民的获得感上,都呈现出急需提高、缩小差距的状态。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相差较大,走访调研的巷头、塘尾、大岭Y三个村常住人口都在5000人左右,2018年集体年收入分别为18894万元、1015万元、4001万元,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03相关建议3.1全域提升,引导城市资源向农村延伸东莞土地面积小,开发强度大,为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强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完善的前瞻性,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基础设施,促进城乡高度融合互补,让农民享受更高文明。紧紧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的主线,坚持城乡一盘棋布局,把东莞市592个村(社区)全部纳入“干净整洁村”和“宜居美丽村”创建工作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