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7021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海龙范式与流派第一节 话语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节话语研究【夏日之阳】在本节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把思路梳理一下。学习传播,首先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传播”,但是关于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回答。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普遍学者都会采用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来定义传播。但是这必然会“顾此失彼”并且我们知道,不同的的场景中对传播的讨论,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极不方便我们进行交流和讨论。所以为了拓展传播学讨论的范围,最大程度上的容纳相关的知识,我们采用话语研究的方式来定义传播学的范畴。这样我们可以兼顾不同情境下传播学的不同侧重点,又可以深入的理解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本质主义视角定义传播1 .本质主义(1)定义:本质主义是指认为事物均

2、有其本质,可以通过现象的认识加以揭示的理论。持该说者把对象的特性分为本质属性和偶有属性。本质是完全的理想形式,是不容怀疑地真实的,确切的,事物是理想形式的不完全模本,是可争议的,不真实的,不确切的。柏拉图在知识论中,把知识分为两个层次,一种是永远完全的不可见的抽象形式,即原型或本质,一种是可见的可感觉的事物。(2)基本内涵:真知识:把反映了事物本质的知识称为真知识,其他都是伪知识、意见甚至谬误。本质获取:事物的唯一本质不能通过直观和自然观察来把握,只能通过概念的思辨和经验的证实取得。造福人类:一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就把握和占有了真理,从而控制事物为人类造福。【夏日之阳】来,先不说别的,啥是本质主

3、义?就是说无论什么事物,就像一个桃子一样。外面是果肉,然后是桃核。那本质就是桃核,从生物基因这个根本上决定了这个东西是桃子。外面的果肉,都是一些现象。我们要对一个事物进行定义,就要破除外面的果肉,诠释出桃胡是什么,甭管他外面是不是被虫子咬了,是不是破皮了。那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就好理解了,就是说揭示出某一事物的完全理想、不容怀疑的内容揭示出来。2 .传播的概念(1)英国学者雷蒙德威廉斯“传播(communication)的词源是拉丁文communis,意指“普遍。因此communicate是指“普及于大众”、“传授”的动作。早期这个词也指道路交通,而且这个观念显得更加具体。(2)其他定义中文单

4、向:中文的“传”和“播”都是单向的。从词源上看,对传播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它既可以是“操纵式的传播”,也可以是“分享式的传播:西方单向双向皆可:西方“communication”所指的“普及”、“传递”可以是单向的;对比COminUnity(社区,团体)和communism(共产主义),也可以是双向的,有“共同”共享”之意。(3)出现多种传播的概念的原因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大多数学者的定义都采用了“传播是”这样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所以得出了多种传播概念。使用本质主义这一定义方式的原因有二:更“正确”:一些学者认为,他采取的某种定义要比其他定义更“正确”O使用方便:这是一种个人化的研究策略。【夏日之

5、阳】这里有必要跟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个人化策略”。其实很好懂,本质上就是把字拆开来理解“个人化+策略二“个人化”就是以个人为中心,我怎么方便怎么来,完全不考虑其他因素。那策略呢,可以理解为方式方法。那为什么一些学者觉得自己的定义会“更正确”。其实这种思维方式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自然科学中,因为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大家认可的统一的数据获取方式和判断结果的标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找出个最符合这个标准的解释,它当然比其他解释更“正确”。第二点就很直白了,其实就是“偷懒”,为了研究的方便。所以也说是一种个人为中心的个人化的策略。3 .对本质主义定义的批评(1)在社会研究实践中不能保证更“正确”在社会

6、研究实践中,每个人对同一现象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使这种自封的“标准”得到其他人的认可是本质主义的定义方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2) “方便”自相矛盾:既然各定义之间没有本质上的真伪,为什么又要采取其中一个定义,而排除另外一个定义呢?如果只是为了使用上的方便,那么这种策略必然给接下来的讨论埋下隐患。【夏日之阳】本质主义很耿直,就是很直白的告诉你,我要把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要把我的桃核给你看,为什么我手里的东西是桃子,你手里的东西就不是。我用本质主义的方式能够一语道破传播的本质,但是,因为社会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不同,社会研究开放性和包容性更强,所以不能保证在自然科学上成立的标准在社会研究中仍然被

7、认可;其次,使用“方便”,这歌看起来就很随意,所以注定是会留下讨论的隐患的。那为了避免上述困境,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更为宽容的态度:既然客观上存在分歧,那么就承认它们。具体怎么做呢?来,我们接着往下看二、话语研究1 .话语研究(1)源起:话语研究源自康德的研究康德对形而上学的种种结论是否可能(人的认识能力)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的重点不是处理事实,而是处理各种可能性的条件或状况。(2)目的关注事件:关注、揭示、反思或批评那些借助语言所构建的或与语言使用相关的实际发生的、特别是那些具有现实社会文化意义的事件,甚至寻求言说方式的创新。关注具体语言实际行动相关:借助各类相关的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揭示、

8、反思、改造由语言活动所构成的、与语言生活相关的社会文化现实,而不是脱离了语言生活的“社会”、“心理”、“文化现实二【夏日之阳】康德这里在说什么?康德的研究再说,不关注我们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关注我们的知识是在什么前提下获得的,它是否可靠。所以,话语研究的目的也顺承了这种思想,我不需要知道一个字、词、句、篇章或一个语音单位的形式或内容是什么,或者生成的原因、规则是什么,我只要知道他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对当时的情景有什么意义就可以了。比如说,话语研究者可能试图澄清一篇报道中记者站在谁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事物的描写方式和策略,以揭示意识形态、叙事结构、修辞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而不是直接定

9、义“意识形态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二【夏日之阳】那话语研究和话语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话语研究说白了就是研究“某人在某情况下对某事的某种说法和看法”,那这个“某人在某情况下对某事的某种说法和看法”其实就是话语,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所以我们要想进行话语研究,那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话语:那什么是话语嘲?2 .话语(1)定义: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文本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2)特点:关注对事物本质所做出的的话语的可能性,不关注事物的本质。【夏日之阳】俗话说的好,“字越少,事越大”,这一部分确实有一丢丢难以理解,但是又是咱们整本书的一个核心逻辑,所以咱们来一点点的捋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确,在什么

10、是话语的问题上,不同的研究取向差异较大,为了讨论,我们还是暂时给出一个关于话语的说明,但是这个说明只是为了方便,它是开放的。关于话语的特点,咱们可以这样理解: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为什么人们用某种方式对该事物进行表述,是什么社会条件导致了这种话语,这种表述是否能够自我证明,它导致了什么后果。3 .为什么采用话语的方式认识传播(1)社会层面:传播是一个社会现象,对它的定义与理解在不断地变化。认识传播的关键不在于客观认识,在于人们的主观界定即对其功能的规定。这些实践观念才是真正影响社会的东西。(2)历史层面:阶段不同功能不同。传播是一个历史现象,在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

11、会赋予传播不同的功能。(3)现实层面:传播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某个时期,任何一种对传播的界定都无法概括所有的传播实践。采取某个本质主义的定义,只是为了简化研究对象的权宜之计。【夏日之阳】社会层面这个,大家好理解。那历史层面咋个理解来?在某个时代,人们会对传播做出新的理解,并不是传播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社会实践发生了改变,因此某种对传播的理解的备选项会被大家选中,重新提出。比如说在封建社会,比如封建社会时期,受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我们认为传播主要是上情下达、宣传是传播的重要功能;而在网络传播时代,显然这种功能仍然存在,但是明显已经弱化了许多。关于现实层面“传播是

12、一个复杂的现象”,相信大家深有体会,大众传播相对来说还能理得清楚,但是一加上网络传播,啊,这都是个啥?所以,虽然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自身的偏见或者理解的思维定势,但是我们不应做慢地否定其他的理解,唯我独尊,而应该保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尽可能地超越自己的视阈,理性地分析各种不同看法在具体语境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一种建设性的态度对社会现象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4 .话语的分类按照以上这种思路,根据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把大众传播问题上关于“传播是什么”的话语分成六类(1)传播是传递;(2)传播是控制;(3)传播是游戏;(4)传播是权力;(5)传播是撒播;(6)传播是共享和互动。【夏日之阳】哈哈哈哈,怎么样,学

13、传播你怕了么?另口旦心,这不是还是有我呢么,接下来这六节,保证给你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这一部分的知识,看看难,好像都在说一些我们看不懂的话,但是实际上,只不过是思路换了一下而已,从另外一些角度去看我们已经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比如,传播是传递,就和拉斯韦尔的5w模型是一个道理;传播是控制,联系到维纳的控制论,传播是游戏,绕不开史蒂文森的游戏说,你看看,咱不是都会么,怕啥!干就完了!第二节传播是传递1 .拉斯韦尔:传播是信息的传递(1)概述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传播就是谁通过什么渠道向谁传递了什么内容,取得了什么效果,即传播的5W模式。(2)分析使用隐喻:传播就

14、像物质(原子)的位移,有一个东西从传者那里转移到了受者那里。信息发生了位移:在传播过程中传递的是信息。(3)将传播过程与交通图式进行类比的原因:社会背景a.交通的变革:交通运输方式不断革新,使交通成为人们解释信息传递的最直观模型。b.我国的翻译:CommUniCatiOn有“交通”之意,国内最早引进“大众传播”概念时,曾将其翻译成“群众思想交通”。信息移动:信息被看成是人或货物,从甲地原封不动地被运输到乙地,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同样,传播过程也是信息从传者到受者的位移。(4)评价:“传播是信息的传递”,这是个隐喻,把信息理解为物质。隐喻限制理解:隐喻使我们对事物做出形象的理解

15、,同时也限制了对被比喻物的想象。信息与众不同:信息是与物质、能量截然不同的事物。忽视复杂性和社会意义:上述定义虽然强调了信息客观性的一面,却忽视了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复杂性,忽视了传播的社会意义。【夏日之阳】与交通图示的类比,该定义还把讯息看做是一个包含了某种意向的胶囊,受者不只获得了讯息,同时还获得了某种行动意向,产生了某个效果。关于第一点,相信都好理解,那第二点,什么叫信息是截然不同的事物嘲?正如申农强调的,“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会带来传受双方物质和能量拥有量的变化。但是信息的传递,正如美国总统杰斐逊所说,“就像蜡烛,以一根蜡烛点亮另一根蜡烛时,本身的光却

16、不会减损”。所以信息和其他物质是截然不同的。那啥又叫忽视了信息的编码与解码的复杂性和传播的社会意义呢?比如,小姐姐向我眨了一下眼,我看到了,是不是表示她喜欢我呢?她为什么会冲我眨眼睛呢?她是喜欢我还是钓鱼呢?是想让我过去问她要微信还是想跟我促膝长谈呢?她眨眼睛是因为眼睛里进沙了?是我在这里过度脑补了?等等这些问题,都能体现出传播的的复杂性和社会意义。第三节传播是控制【夏日之阳】本节的内容从控制论视角展开。首先,我们对控制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他掀起的原因,具体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具体展开。咱们学控制论,并不是仅仅学这个理论,而是要从传播的角度分析,控制论话语下的传播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所以第二部分控制大众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