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低碳节约型机关实施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低碳节约型机关实施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创建低碳节约型机关实施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发挥机关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机关率先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按照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和关于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以及市相关部署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引领全社会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要求,推进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统筹开展行为节能和技术节能,发展绿色办公、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食堂,推进节电节水、垃
2、圾分类行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开展绿色文化、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机关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二、创建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机关是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根据工作方案要求,细化各自创建台账,逐项落实创建任务。创新合同能源管理等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坚持标准引领、评价保障。严格落实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相关标准,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创建工作可操作、能考核,构建形成
3、目标清晰、任务明确、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创建工作机制。坚持多方参与、系统推进。围绕建设低碳节约型机关,统筹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的创建工作,在理念、制度、宣传、教育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引导和推动机关广泛参与,整体提升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水平。三、创建范围县级及以上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四、实施步骤2023年,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在全市机关中同步推开、全面实施、当年完成,今后常态坚持。五、创建内容(-)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强化能耗、水耗等目标管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能源资
4、源消耗考核指标;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公示工作。(二)推行绿色办公。规范机关运行经费预算管理,按照总额控制、从严从紧的原则申报预算和安排支出,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政府采购硬约束,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严格按照标准配备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盘活存量资产,减少闲置浪费。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无纸化绿色办公,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带头践行绿色出行,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推进机关率先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三)发展绿色建筑。严格执
5、行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严格办公用房使用标准,加强对办公用房资源的统筹使用管理、分类处置利用,以全面推进办公用房集中统一管理为核心,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统一配置、统一处置、统一维修,实现办公用房的科学合理配置和集约节约使用。加强办公用房维修、新建过程的节能评估审查,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推进供暖、空调、配电、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推动机关办公和业务用房以及学校、医院、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新建项目全面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四)建设绿色食堂。推广应用节能燃气灶具、节水型洗菜机等节能节水餐饮设施设备,推广实行明厨亮灶、安装在线监测和节能高效油烟
6、净化设施,完成食堂油烟污染治理。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全面实行定点回收,具备条件的机关食堂要安装餐厨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引导绿色食材采购,加强食堂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减少生产制作环节造成的浪费,改进餐饮服务方式,倡导文明餐桌和光盘行动,引导就餐人员适度取餐、合理消费,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浓厚氛围。(五)加强节电管理。强化教育管理,办公设备力争实现零待机能耗。加强办公空调系统节电,严格执行室内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合理设置公共区域空调温度和开关时间。加强照明系统节电,充分利用自然光,优先使用1ED灯具,减少照明设备电耗。加强设备设施节电,建立健全节电管理制度和电
7、器设备操作规程,推进低碳能源管理模式应用。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倡导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六)强化节约用水。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应用节水技术,积极实施用水器具、设施设备等节水改造,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改造,机关全部使用节水器具。加强用水日常管理,强化供水管网维护,开展水平衡测试,杜绝跑、冒、滴、漏现象。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建立中水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和微喷、滴灌、移动式喷灌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七)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充分发挥机关示范引领作用,对照国家标准对办公环境涉及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生活
8、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强垃圾分类推广指导,在办公区域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合理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正确清晰标识垃圾类别,做到应分尽分、应收尽收,以机关引领促进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取得实效。(八)培育绿色文化。加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节能节约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节能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广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宣传推广厉行节约的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提高节约节能、绿色发展意识。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9、创新宣传形式,加强集中教育,不断提高文明素养,养成绿色节能行为,营造崇尚生态文明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机关文化,推动机关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九)倡导绿色生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共建共享,强化机关干部职工榜样作用,号召广大干部职工改变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培育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加强日常生活自律,在居住、生活、出行、饮食等各方面践行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材等要求,倡导绿色饮食、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从自身做起、家庭做起、点滴做起,自觉履行节能减排义务,进而带动促进绿色生活、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习惯。(十)开展绿色出行。严格执行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严格实行公务用车统一编制
10、、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严格规范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实行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和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及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创新公务出行保障方式,优化全市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平台,逐步推进保留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大力倡导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更新、新增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低于30%;加快充电桩建设,机关停车场要规划建设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预留相应专用停车位。六、评价对象低碳节约型机关以单一机关单位为评价对象。当多个机关单位共用一个建
11、筑时,楼管单位单独评价;驻楼单位公共使用部分按楼管单位评价分值的85%计入,本单位使用部分和创建工作内容单独评价。当一个机关具有多个建筑时,以建筑群为总体进行评价。七、评价内容低碳节约型机关评价包括基础评价和附加评价。其中,基础评价指标总分IOO分,包括目标完成、能源利用、管理制度、绿色办公、绿色建筑、绿色出行、绿色食堂、节电管理、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绿色文化、绿色生活共12部分;附加评价指标总分10分。八、等级划分低碳节约型机关根据评价指标总得分情况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总分60分(不含60分)以下不符合评星标准,总分60分至74分评为一星级,总分75分至90分评为二星级,总分
12、91分以上评为三星级。星级低碳节约型机关实行一年一评,每年动态调整。九、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机关,负责牵头组织推进、检查考核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各地区部门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建立组织机构,加强谋划研究,明确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安排相应的预算资金,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资金支持。(二)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目标责任制。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系统推进的原则推进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各地区负责制定本级创建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本
13、地区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市级教育、卫生、国资、体育、文旅广电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创建实施方案,牵头推进绿色学校、医院、国有企业、文体场馆的创建工作。把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纳入市委政府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畴,加强对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的督查考核,统筹市部门力量,加强协同配合,加大督查力度,严格考核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日常督查和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以督查考核倒逼各地区部门单位保质保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低碳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落地见效。市委将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命名一批星级低碳节约型机关。(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加大对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支持的工作氛围。要注重挖掘先进典型,加强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做法,推动整体工作提升。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传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和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