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成家立业的伦理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社会成家立业的伦理观.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古代社会成家立业的伦理观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礼俗的重视源于男女成婚所产生的重要社会作用,如“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从古至今,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家族的延续、国家的统治、民族的繁衍,都是以人为基础的,没有人口作基石一切都可谓是空谈。儒家论语里孔子阐述了国家治理的三个阶段,即庶、富、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足够多的人口是治理的基础,有了人口之后再使他们富裕起来,最后再进行礼乐教化,这样就能使国家长治久安,可见人口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民间也一直存在多子多孙的子嗣观念,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多子多福是传统文化所极为推崇的,而人口的产生溯其本源,从生理学来讲都源于男女婚配,男女结合是一切得以实现的源头活水,故而社会上积极促进适龄男女早日成婚,倘若没有及时成家,不仅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还可能受到国家条令的处罚。礼记大学第四十二中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构建了一个理想的人生历程,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逐步实现它们,不可不谓之人生赢家。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家成而后立业“,家境殷实的子弟在长辈的统筹安排之下娶妻成家,而后成为小家庭的支柱,人格和经济上开始真正独立,担负起家庭的重任,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