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7931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4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经典讲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第一章概说一、推拿的起源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二、什么是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

2、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三、推拿学派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这里主要介绍,青岛市立中医院小儿科的治疗经验。其特点是,只运用左手各部穴位以代替全身的推拿,取穴简单,疗效迅速,可免脱衣解带的麻烦,小儿易于合作和接受。第二章推拿手法一、什么是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医者的双手,在患者身上某部及穴位进行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或清(泻)、或补

3、、或清补兼施等手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开脏腑之闭结,扶正祛邪之治疗目的,即称手法。医者在操作时,必须手法稳定,穴位准确,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二、穴位分型人体各部穴位,一般分点、线、面三种类型。1、点型:,入体某部位或经络穴位,采取揉、拿、点、捣等手法称为点型。如小天心、二马等穴。2、线型:人体某部位的二点中间的连线,这个长型的穴位,采取用推、打、提、捏等手法,称为线型。如大椎、天河水、六腑等穴。3、面型:人体某部或经络穴位(面积较大的穴位)采取推运的手法,称为面型。如八卦、板门等穴。三、推拿手法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1、推法: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

4、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推法:1.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2 .清法(泻法)一一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3 .清补法一一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的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一般用于点型穴位,例如缓解痉挛拿列缺穴。也是儿科推拿的辅助手法之一。如推拿结束拿威灵,精灵。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3 .揉法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

5、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4 .运法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到穴。5 .捣法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用于点型穴位,例如:捣小天心。6 .掐法凡用医生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例如: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掐五指节。7 .分法医者两手拇指从选定的穴位上,向两侧分推,叫做分法。例如:分阴阳穴。8 .分筋法医者右手(或左手)在患肢做左右扭转捏拿等动作,以达到舒筋和血的疗效,适应于肢体

6、瘫痪等症。以上推拿八法,适应于小儿常见疾患,其他手法,不多赘述。附:提捏手法两手半握拳,以食中两指,将患者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的灵活动作,叫做提捏手法。例如:提捏大椎穴。四、推拿次数推拿的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一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20003000次,大约需要10分钟到15分钟。推拿次数与年龄、病情成正比例。年龄大,病情重的推的时间宜长,手法宜重。婴儿或病情轻者,推的时间宜短,手法宜轻,一般推一次约需30分钟,每日一次,重症可一日二次。五、注意事项1 .医者必须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 .施术前要备好滑润剂(如滑石粉等)要

7、洗手,修短指甲。3 .推拿室要保持一定温度,不可过凉过热,空气要流通。在严寒季节,医生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惊惧,造成操作时困难,治疗后要注意避风,以免复遭外邪侵袭,加重病情。4 .患儿的姿势要适宜,在操作时先施行一些不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手法,力求合作,然后再作较为痛的指法,如提捏大椎。5 .操作手法要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有熟练手法,根据辩证施治的精神,灵活地运用这些手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一个推拿医生,不仅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注意手法的锻炼,以达到柔和、深透,持久,有力的要求。这样在临床上才能得心应手。第三章常用穴位1 .、部位:拇指外侧缘,赤白肉

8、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补脾:向心性推之,用于虚症,如脾虚泄泻。清脾:离心性推之,用于实症,如伤食、积滞。清补脾:来回推之,为平补平泻。用于虚中挟实症,如消化不良。3 .作用:健脾调中,消食积化痰涎,补血生肌。4 .主治: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二、肝穴1 .部位:食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平肝(清肝)一一离心性推之。补肝一一向心性推之(少用)。注:推本穴时宜用泻法,少用补法,如肝虚应补时,则以肾穴代之,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3 .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镇惊,开郁除烦,和气生血。4 .主治:急慢惊风、感冒、目赤

9、、昏闭、烦躁不安、脾虚泄泻等。三、心穴1 .部位:中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清心:离心性推之补心:向心性推之(不用)。本穴在临床上极少用,若须用时,则以天河水代之。3 .作用:清心火、利小便、镇惊搐。4 .主治:口舌生疮、小便赤涩、眦红、惊搐、弄舌等。四、肺穴1 .部位:无名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清肺:离心性推之(多用)补肺:向心性推之。3 .作用:疏风解表、顺气化痰、利咽止咳、补益肺气。4 .主治:作伤风感冒、咳嗽痰喘(肺炎、急慢性气管炎、百日咳等)、麻疹不透。凡肺经实热者宜清,虚寒者宜补。五、肾穴1 .部位:小指掌面,由指根到指尖,属线

10、型穴位。2 .操作方法:补肾:向心性推之。清肾:离心性推之。古书记载的清补法,与此相反。3 .作用:补肾益脑、益气养神、温下元、止虚火。4 .主治:先天不足、遗尿、小便短赤、五更泄泻、咳喘、肾亏骨软等。六、胃穴1 .部位:由腕横纹到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清胃:离心性推之。(此穴只清不补)3 .作用:清胃热、止呕降逆、除烦止血。4 .主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痘疹潮热不退、吐血及鼻蚂。七、大肠穴1 .部位:食指外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清大肠一一离心性推之。补大肠一一向心性推之。清补大肠一一来回推之3 .作用:调

11、整大肠功能,有固肠、涩便、止泻等作用。4 .主治:赤白痢疾、泄泻、便秘、脱肛、肛门红肿等。八、小肠穴1 .部位:小指外侧缘,由指根到指尖,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清小肠一一离心性推之。3 .作用:利尿止泻、分清降浊、清膀胱之热。4 .主治:尿闭、小便不利、口疮、泄泻而无小便者多用之。附:利小便穴我院儿科,常用自腕部沿手掌内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治腹泻甚效。九、八卦穴1 .部位:手掌面,掌心的周边,顺着时针的方向,划一个圆圈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卦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2 .操作方法:顺运八卦一由乾卦起运转一周到兑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顺运八卦。逆运

12、八卦一由艮卦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推运一周,到震卦止,周而复始的推运,称为逆运八卦。3 .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4 .主治:胸闷胀饱、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十、运水入土穴1 .部位:由小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2 .操作方法:由小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水入土。3 .作用:润燥通滞。4 .主治:便秘、痢疾、遗尿等。J一、运土入水穴1 .部位:由拇指尖起到掌根之中点,属弧型穴位。2 .操作方法:由拇指尖起,沿掌边推向掌根处,称运土入水。3 .作用:止泻。4 .主治:腹泻。十二、板门穴1 .部位:拇指下,大鱼际肌之中点,

13、属面型穴位。2 .操作方法:左右旋转揉之,或来回推之为清板门。3 .作用:能清胃热,通调三焦之气。4 .主治:止吐泻、退虚热、隘奶、胃疼等症。十三、小天心穴1 .部位: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的中点,属点型穴位。2 .操作方法:捣小天心法一一医者左手托患儿之左手,以其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穴位,称捣小天心法。掐小天心法一一拿法同上,医生以拇指甲在穴位上掐之,称掐小天心法。3 .作用:通窍散郁、畅通经络、安神定惊、清热明目止咳等。4 .主治:惊风癫痫、实热急喘、痘疹欲出不透等为一切眼病的主穴。凡眼疾:眼球上翻向下捣。眼球下翻向上捣。眼球左翻向右捣。眼球右翻向左捣。十四、四横纹1 .部位:

14、掌面、食、中、环、小指,四指本节之横纹处,属线型穴位。2 .操作方法:推四横纹一一医者左手掌托患儿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节处,以右手拇指外侧或螺纹面,来回推之。3 .作用:调中行气、退热消胀、散瘀结。4 .主治:肚胀、疳积、咳嗽痰喘、气促胸满、唇裂腹疼。十五、小横纹1 .部位: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属点型穴位。2 .操作方法:揉小横纹一一用右手拇指螺纹面揉之。3 .作用:消郁热、化痰涎。4 .主治:口疮、流口水、为治百日咳、肺炎之要穴,一切痰壅喘咳等症皆良。十六、二马穴1 .笳位: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缝陷中与手掌兑宫相对。属点型穴位。2 .操作方法:揉二马一一医者左手握患儿左手。使手心向下

15、,小指屈于掌心,以右手拇指左右揉之。3 .作用:大补元气、健脑补髓、顺气散结、利水通淋。4 .主治:先天不足、气虚喘咳(慢性气管炎)、脱肛、疝气、小便闭塞或不利,虚火牙疼、瘫痪、脑炎后遗症等一切虚症均宜之。十七、外劳宫1 .部位: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属点型穴位。2 .操作方法:同二马,将无名指,小指屈曲,与掌面成90度,使穴位显出。3 .作用:温中去寒、安蛔止疼。4 .主治:下寒腹疼(一切腹痛均宜,如肠梗阻、肠套叠等),往来寒热、胆道蛔虫、久泻不止、透发痘疹、疝气脱肛、夜啼症、感冒风寒、揉之取汗,一切虚寒症均有效。十八、阳池穴1 .部位:腕后二寸陷凹中(相当针灸的外关穴部位),属点型穴位。2 .操作方法:揉阳池一一医者以左手握住患儿腕部,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螺纹面揉之。3 .作用:解表散寒,祛风止疼,降逆清脑。4 .主治:头晕头痛(各种类型之头疼均宜)、鼻塞流涕、感冒、急慢惊风及其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十九、天河水穴1 .部位:前臂正面,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