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之油气2021年发展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之油气2021年发展回顾与展望.doc(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能源之油气2021年发展回顾与展望一、政策与大事1.油气勘探取得系列重大突破2021年,我国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原油产量1.99亿吨、连续3年回升,天然气产量2060亿方左右、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方,页岩油产量240万吨、页岩气产量230亿方、煤层气利用量77亿方。2021年,我国油气勘探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重点盆地和区域勘探获得重大发现,塔里木盆地发现10亿吨级超深油气区和顺北新区带发现亿吨级油气田;渤海再获大型油气发现垦利10-2油田,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页岩油勘探获重大突破,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完成,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长庆油田在
2、鄂尔多斯盆地长7石油勘探获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成为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页岩油首次实现商业产能突破,新增页岩油预测储量4.58亿吨;苏北盆地页岩油探井获高产油流,预测资源量3.5亿吨。此外,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实现全面投产;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投产,这是我国南海首次实现3000米以上深层油田规模化开发。2.多措并举保障今冬明春能源供应2021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能源供应持续偏紧。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组织供气企业尽可能增加资源供应,统筹协调用气资源,适时组织“南气北上”,用
3、好已形成的储气量,做好调峰保供。此前,国资委召开会议对央企做好能源保供工作进行部署,要求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要增产增储,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提高管网运行效率,多元开展国际油气合作,不断提升保供能力。各大油气企业采取一系列举措,做好今冬明春能源保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加强油气管网重大工程建设和互联互通,建成南气北上中通道潜江韶关段、西气东输西段增压等25项工程,新增原油输送能力1000万吨/年、天然气管输能力4000万方/日。目前国家管网集团所属4.9万千米天然气管道年一次管输能力达到2680亿立方米,今冬明春总供气能力将超过1100亿立方米,民生
4、用能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储气设施采暖季前实现应储尽储,地下储气库提前超额完成注气计划。华北最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建成投产,库容气量达到100.3亿立方米;全国最大储气库呼图壁储气库已开始向西气东输管网供气,预计今冬明春,该储气库可向西气东输二线和北疆环网供应天然气23.8亿立方米。此外,多方积极筹措LNG资源。其一,扩大LNG进口量。2021年7月,中国海油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200万吨/年的长期协议,9月底,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为期15年、350万吨/年的长期LNG购销协议,均将于2022年1月起供。其二,扩大LNG处理能力。中国石油江苏LNG接收站扩建(三期
5、)工程两座20万储罐已按期顺利投产,LNG罐容达6.6亿立方米;中国石化青岛LNG接收站新建2座16万立方米储罐于2021年10月份投产,11月中旬前全力提升2座接收站罐存。同时,龙口LNG项目已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进一步增加了应急调峰能力;国家管网集团天津LNG接收站今冬采暖季计划接卸LNG船45艘,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输送300万吨天然气,同比增长32%。3.我国主干油气管网整合全面完成3月31日,国家管网集团与中国石油举行资产交接座谈会,国家管网集团于当日24时接管原中国石油昆仑能源下属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和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股权,标志着我国油气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油气主干管网资产整
6、合已全面完成,实现了我国全部油气主干管网并网运行。国家管网集团称,本次收购的资产中,北京管道公司下属资产主要为陕京管道系统,主要包括陕京一线至四线、永唐秦管道、唐山LNG外输管道、大唐煤制气外输管道北京段、港清线、港清复线、港清三线及(大港、华北)两座储气库群,总里程5387千米。上述管线途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四省两市,连接西北、华北和华东天然气资源,主要服务华北地区与环渤海区域,全年总供气量超350亿立方米,占到2020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11%,是“全国一张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交易全部完成,进一步推动了“X+1+X”油气市场体系形成,我国油
7、气体制将更加凸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国家管网集团的全国干线油气管网布局更加完善,进一步实现了管网的互联互通,打造“全国一张网”,提升油气资源配置效率,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4.管道运输价格管理新办法落地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暂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暂行)(发改价格规2021818号),标志着管道运输价格管理的新办法正式落地。新办法符合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管道运输行业主体重构新形势的要求,适应“全国一张网”的发展方向,是天然气市场“管住中间”的进一步深化,顺应了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新办法具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是实行区域统一
8、运价率,适当简化运价率体系。新的机制一改此前的“一企一价”,形成西北、西南、东北及中东部四个价区,分区核定运价率,实行“一区一价”。运价率也由此前的15个合并为4个。二是动态调整准许收益率。价格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出台后首次核定价格时,准许收益率按8%确定,后续将统筹考虑国家战略、行业发展需要、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动态调整。这既保持了政策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又为未来预留了调整空间。三是延长管道折旧年限。成本监审办法将主要固定资产分11类明确了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考虑天然气管道实际使用寿命,将天然气管道的折旧年限从30年延长到40年。拉长折旧和摊销年限符合行业特点及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经济寿命,可以减
9、少当期折旧和摊销费用,有利于降低当期管输费水平,进而有利于降低用气成本。四是其他市场主体经营的跨省管道暂按现行价格水平执行。价格管理办法适用于确定国家管网集团经营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其他市场主体经营的类似管道原则上按照国家管网集团价格执行,所有新投产管道按照所属价区运价率执行。这将使国家管网集团管输价格成为管输行业价格标杆,对其他市场主体的管道投资和建设起到鼓励先进和鞭策落后的作用。5.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3月31日,国资委官网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重组后新公司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
10、、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业务领域,尤其在建筑、交通、新一代信息产业等应用领域突破关键材料瓶颈,提供化工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在农业领域,提供高水平的农资与农业综合服务,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在化工环保业务领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化工行业力量。除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推动之外,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的重组还离不开央企和国企的改革提速这一背景。此次联合重组将有助于打造一家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化工集团,加速化学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并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链的有机协同互补,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6.油气行业探索5G应用场景6月7日,国家发展改
11、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印发的能源领域5G应用实施方案(发改能源2021807号)提出,要在智能勘探、智能油气田、智能炼厂、智能管输等领域形成一批5G典型应用场景。我国油气领域在5G应用上已开始不少探索。2021年初,中国海油首个“5G+海上智能平台”试点项目在文昌气田开启试运行。通过5G与海上平台生产中现有通信传输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及服务管理系统等的结合,实现多个通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集成显示,解决了普通指挥中心资源不能共享、多媒体调度指挥繁琐、效率低下的难题。4月29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气田群东方气田群全面建成。建成后的智能气田群,可以远程遥控气田生产,实现“一键配气”,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12、;同时在台风等恶劣极端天气情况下,确保人员安全的同时保障民生供气的稳定。6月10日,我国首个“5G专网全覆盖、5G运营全流程、5G合作全生态、5G应用全场景”智能炼厂在长庆石化落地。据了解,智能炼厂包括生产智慧监管、设备智慧管理、安全智能管控、环保自动监测、“5G+AI”工业应用、“5G+数字孪生”等多个应用场景,解决了传统炼厂在安全环保管控、生产效率提升和工艺运行优化等领域的问题。10月15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秦皇岛32-6智能油田(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投用。该项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信息技术为传统油田赋能,实现流程再造,助力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
13、7.多项钻完井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5月14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海试成功。6月25日,亚洲陆上最大水平井平台华H100建成,为规模化动用页岩油储量提供了样板。7月31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套深水钻井防台风核心装备隔水管悬挂系统海试成功。10月12日,我国海油垦利16-1油田“新优快”钻完井试点项目收官,近海高效环保钻完井技术、大位移井等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试点项目的成功实践打开了边际油田高质量、低成本开发“通道”,可使渤海边际油田在2025年实现增产200万吨。12月7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例300米级深水导管架在珠海顺利完成主结构合拢。上述
14、多项钻完井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钻完井效率的提升对于降低油气开发成本、推动油气资源有效应用十分关键。8.“三桶油”明确碳中和与绿色转型战略部署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油气企业做出规划部署,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中国石油首先将实施新的绿色行动计划,明确三步走战略步骤。力争在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新能源新业务在清洁替代方面实现良好布局;2035年左右,实现新能源新业务的战略接替;2050年实现“近零”排放,公司实现绿色转型。其次,中国石油要优化绿色产业布局,在坚定不移做强做优油气业务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布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要推进油、气、
15、热、电、氢多元融合发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碳资产管理等新业务。积极构建多元互补的能源供给新体系。三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树立节约优先的理念,深挖内部潜力,加快绿色清洁替代,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平台经济,实现协同效应。中国石化将统筹转型升级与减碳进程、结构优化与碳排放控制,提出以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确保在国家碳达峰目标前实现二氧化碳达峰,力争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中国石化将把氢能作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期间将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打造“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16、;将优化提升油品销售网络,加快打造“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服务商;大力发展可降解材料、高端聚烯烃、高端合成橡胶,在新材料发展方面实现大突破。中国海油于1月15日宣布正式启动碳中和规划,全面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时期,中国海油将以提升天然气资源供给能力和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占比提升至60%以上。同时,中国海油将全面推进绿色低碳生产进程,加快“绿色油田”“绿色工厂”建设。加强碳排放源头管控,全面强化节能管理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常规天然气“零燃除”,大力推动电力改造及清洁燃料替代,降低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此外,中国海油还将积极主动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着力提升公司碳资产管理能力,并已尝试开展“碳中和”LNG交易。9.我国油气贸易取得重要进展油气贸易是开放条件下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国油气贸易与世界油气产业互利互惠关系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