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总结.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市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总结为更好服务和保障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精神,我市立足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实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强制度建设,持续强化基层能力提升,持续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积极推进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为有效推进、实施区域健康管理夯实基础。目前五个三级综合医院牵头的城市医联体基本实现对城市的分区管理,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部纳入医联体,上下协作关系更加顺畅,远程诊疗系统普及率逐年提高,群众在基层就医更加便捷。一、基本情况XX市户籍人口约960.8万,其中城区人口约560万。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2、构4537家;其中医院3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3家,门诊部、诊所等1469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7家,其他卫生机构16家;全市医疗机构总床位数90372张,卫生技术人员14127,执业(助理)医师45704人,注册护士数58768人,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9.51张、4.21人和5.57人;市区共有三级医院25家(其中市属10家:5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5家三级专科医院),市区医疗资源总量约占全市的60%以上。市区医疗资源总量较为富足,但各区卫生资源差异较大:下城区人口75余万,三级医院最多,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最多,但医疗服务压力仍很大;古
3、苑区是新发展区域,人口约60万,但已有3家三级医院(或分院),人均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较为富足;中原区和二七区人口均超过70万人,三级医院数量适中;龙门区人口约120万,三级医院仅有1家;其他区域虽然面积较大,由于是新建区域,人口较少,有些区域尚无三级医院或者三级医院正在建设中,远不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根据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23)13号)明确的相关要求,XX市印发XX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3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牵头的医联体网格布局:XX医院重点负责本院周边及XX西部和部分南部区域,XX医院重点负责本院周边及XX部分南部和部分东部区域,XX医院重点负责本院周
4、边及XX北部和部分东部区域,分区域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工作。二、主要做法(一)巩固完善,持续发展在前期医联体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2023年8月份制定XX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按照成员单位分布情况,将城区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指定XX医院、XX医院、XX医院等三个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牵头的城市医联体分片负责,建立较为明晰的网格化布局。中医医联体及眼科、骨科、传染病、心血管、老年病、肿瘤等专科医联体通过横向协作,强化相应专科能力技术提升。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在做好医联体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托管等形式与区域内县级医院加强医疗联合,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
5、务能力与水平。为强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医联体治理机制,指出要探索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管委会,加强对医联体管理统筹管理;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明确要求要根据医联体建设发展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医保总额打包付费等改革,推进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按功能定位落实责任,提升各成员单位强化区域健康管理的积极性;同步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建立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中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二)综合施策,强化能力网格化布局的目的在于实施区域健康管理,有效实施区域健康管理的基础是网格内的成员单位按功能定位发挥作用,而目
6、前存在的“高等级医院不堪重负、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稀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信不过”,认为“接不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分级诊疗的推进。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牵头单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将持续、有效提升基层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核心工作任务,综合施策,强化基层能力提升,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得过、接得住二XX医院通过“区院联结”、“团队输出”等方式,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提升。一是开展区院联结。与县(区)政府签约,探索和政府深化合作,以“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为载体,实现城市医联体与县域医共体对接,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去带动当地区域龙头医疗机构,由当地龙头医疗机构向下辐射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从而构筑起跨
7、区域、覆盖全域的分级协同医疗服务体系。即“充分利用XX医院各项优势,以项目为抓手,畅通三个渠道,即派下去、送上来和远程指导;把握四个重点,即医院管理、学科建设、技术提升和人才培养;最终全面实现“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从上至下、层层帮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指导体系;搭建一个长期连续、上下联通、实时共享的健康医疗数据信息平台;探讨一套引导医生在医联体内有序多点执业、患者在医联体内合理分级诊疗的科学机制;探讨一个可以复制、可供推广、多方共赢的分级诊疗新模式。”二是探索实施“团队输出”模式。即由XX医院派驻管理团队、业务团队,全面负责合作医院的医疗服务、学科规划、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
8、、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以实现人财物全方位同质化协同发展,整合共享优质资源,有效提高运转效率,充分发挥XX医院的区域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多元办医格局中体现出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XX医院采取统管、托管、联办等多种方式,形成“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紧密型合作机制。一是实施全面统管,快速提升能力。2019年XX医院与市政府签署协议,统管市公立人民医院,挑选200余名骨干人员进驻新院,使该院迅速达到县级医院能力,已于2019年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二是探索实施联建,将成员单位由松散型向紧密层转变。借鉴市公立人民医院托管经验,积极推进与社区卫生
9、服务中心的联建试点工作,选派业务院长和行政管理团队,同时加强技术力量支援,根据联建对象的实际需求,选派神经内科、内分泌科、骨科、普通外科、中医科等业务骨干部到联建点采用坐诊、会诊、查房、手术、授课等形式,实地带教,联体又联心、以实现基层能力提升,质量同质化、利益共享的目标。XX医院推进“一院一科一品牌”(即“牵头医院的一个科室,分包医联体内的一个成员单位,联合打造基层医院一个品牌科室”),帮助医联体单位确定并开展特色专业,派驻专家长期指导确保专业稳固科室发展,变“群众跑”为“医生跑”,从疑难病症患者病情交流、检查到实地查看病人,从科室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到技术提升,都进行了细致规划、带教,实现为
10、基层“输血”+“造血”的目标,实质性提升基层能力。(三)普及远程终端,拓展资源下沉实效为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破解医疗资源城乡不平衡和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市广泛依托各医疗联合体牵头单位的远程诊疗中心,广泛开展网络问诊、健康咨询等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快捷有效下沉至基层,方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目前,城区内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终端已部署240余个,远程会诊系统终端已部署260余个,远程影像终端已部署109家,通过远程诊疗系统经常性的开展会诊指导、诊断、远程教学培训等工作,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更为便捷。三、工作成效(一)医联体覆盖面广,医联体内培训更加经常,基层能
11、力提升更加显著。18个医联体牵头单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学术会议13余场次,累计培训9.1万余人次,免费接收为期3-6个月的进修6000余人次。(二)远程诊疗信息系统普及率逐年提升,群众基层享受高等级专家医疗服务更加便捷。依托各医联体牵头单位自主建设的20个远程会诊中心,累计开展远程心电诊断180.9万例,远程影像诊断59.3万例,远程会诊约2万例;设置三个综合服务平台。(三)基层能力提升明显。先后有6家一级医疗机构升级为二级,11家二级机构顺利通过二甲评审,34个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即将通过验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四、存在问题一是基层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群众就医趋高性没有得到
12、有效改观,对基层机构信任度不高,再加上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杠杆作用发挥不明显,导致群众扎堆大医院看病就医的现象仍较普遍;三是网格化管理推进缓慢,区域健康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五、有关建议一是大力推进基层机构远程诊疗配套设施建设,为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在前期远程诊疗系统建设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将远程影像系统终端普及至二级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一级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远程会诊及远程心电系统终端普及至医联体内一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有条件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措施,为群众在家门口就医提供更为便捷的条件。二是持续推动医联体设置影像诊断、心电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等共享中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持续推进完善城市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协调制定医保总额打包支付、医保差异化支付等政策措施,强化卫生健康知识宣教,引导群众科学就医,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就医新格局,为实现区域健康管理奠定基础。2023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