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词+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词+事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词+事迹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博一个个令人动容的名字一段段催人奋进的故事让善被看见,让爱被感知让春天常在,让真诚常存致敬向上的力量!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钱七虎颁奖词:什么才是安全,不是深藏地下,构筑掩体,是有人默默把胸膛挡在前面。什么才是成就,不是移山跨海,轰天钻地,是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是了却家国天下事,一头白发终不悔。事迹: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研究群体。在国内倡导并率先开展了深部非线性岩
2、石力学基础理论,以及深部防护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毁伤效应的研究,填补了深地下工程抗核武器钻地爆炸效应的防护计算理论的空白。2019年获得“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3年获颁“八一勋章”。颁奖词: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邓小岚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事迹:在2023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44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之音演唱了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四克颂,这群在鸟巢体育场内唱响世界的孩子们背后,是默默耕耘十余载,无私
3、奉献的音乐教育志愿者邓小岚。十几年来,她每年数十次往返于北京和她处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只为改善当地孩子的读书环境,让山里的孩子感受音乐的美好而尽自己的一份爱心努力。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杨宁颁奖词: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事迹:“留在城里,还是回到小山村,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我彻夜难眠。大苗山养育了我,或许我可以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呢?“2010年7月,大学毕业的杨宁在收到南宁市一家农资公司录用通知的同时,也了解到家乡正在选聘大学生村官。几
4、经思考,杨宁选择了后者。十多年后,穷乡僻壤的深山苗寨华丽变身为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杨宁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我无悔当初回乡的选择,农村广阔天地真的大有可为。”杨宁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到农村来:有人才,农村才有更美好的未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沈忠芳颁奖词:从无到有,从近到远,从长缨在手,到红旗如画。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今天,后辈们终于能听到你们的传奇,隐秘而伟大,平静而神圣。事迹: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1993年1月任B610总指挥,1996年10月任B611总指挥。沈忠芳长期从事飞行器系统设计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车
5、载红缨五号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统试验样车、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B6系列武器系统等研发、指挥工作,为国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徐淙祥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种了一辈子庄稼,现在赶上了好年景。禾苗在汗水中抽穗,稻麦在农机下归仓,珍惜陇亩颗粒,心怀天下仓JS,你是泥土上的黄牛,夕烟下的英雄。事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中央文明办发布12月“中国好人榜”,徐淙祥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2023年9月14日,“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种植能手)在山东省乐陵市落幕,徐淙祥获得第一名。2023年12月,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
6、“十大新闻人物”。2023年1月,获得“2023三农人物年度致敬种粮人”荣誉称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银发知播”群体颁奖词: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传播知识与文化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事迹:一群银发老年人,但得夕阳无限好,从未惆怅近黄昏,他们利用网络传播知识,将毕生所学教给青年。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徐梦桃颁奖词:烧烤炉温暖的童年伤病困扰的青春近在咫尺的金牌最终披上肩膀的国旗全场最高难度这是创纪录的翻转更是人生的翻转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梦之芒芒,切切其真事迹: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队队员。2013年,徐梦桃获得挪威世锦赛
7、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冠军;次年获得2014年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亚军。截至2023年10月,徐梦桃共获得世界杯奖牌57枚(其中金牌34枚),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是世锦赛奖牌最多的运动员(5枚金牌)、女子最高得分纪录保持者。2023年2月20日,徐梦桃当选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11月获得“2023博鳌青年领袖青年梦想者”荣誉称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陈清泉颁奖词: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了四十多年,如今,你和祖国,正在超车。事迹: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和智慧能源学专家
8、。1957年至1971年任教于北京矿业学院,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进修班,1971年任职于上海先锋电机厂,1976年任香港电灯公司研究工程师,1976年至1980年任教于香港理工学院,1982年获得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1994年至2000年任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主任,1996年当选为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和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陆鸿颁奖词:有人一生迟疑,从不行动;而你从不抱怨,只想扼住命运的喉咙。能吃苦,肯奋斗,有担当,似一叶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树在万木前迎来春光
9、。在阴霾中,你的笑容给我们带来力量。事迹:苏州市缘跃纸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陆鸿因幼时的一场高烧留下了严重后遗症。从小到大,从学习到工作,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职高毕业后,当初的定向工作单位因为他的残疾而将他拒之门外。他四处找工作却屡屡碰壁,他没有消沉,从卖开水、修自行车起步,到开照相馆,逐步发展到摄影、相册加工、纸质影集生产。一共才30多位员工的加工厂吸纳了21位残疾人就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陆鸿为21个残疾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林占嬉咬定青山大地,立根黄沙破岩,传递幸福,不以闽宁为限,传播文明,不以山海为远。时不我待,所以只争朝夕;心系乡土,所以敢为天下
10、先。你不是田间的野草,你是新时代滋养的大树。事迹: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生态产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菌草技术发明人,长期从事菌草科学的研究、菌草技术推广、扶贫、援外和国际合作等工作。2006年获联合国国际生态生命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2011年担任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特别推介他们是借助互联网免费教授知识的老人,一群充满智慧与人生阅历的爷爷奶奶!虽然高龄,却玩转网络,将毕生所学,授以青年。时光不老,他们不老。01讲天文知识的欧阳自远院士88岁地球边上为什么会有个月亮?太阳系到底
11、有多大?什么元素能解决能源问题?我国的探月工程为什么如此重要?这些问题,这些年来,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一直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个热爱天文知识的人做视频科普。听他授课的人里,有的是相关专业的研究者,有的是太空探索的爱好者,还有的是误打误撞进来随便听一听。无论对谁,欧阳自远都充满耐心地讲解,他甚至能把枯燥的知识讲得既生动又通俗易懂。有一次,网友问了他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要带三样东西去月亮,你会带什么?”他非常有耐心地回答道:“假如我有机会去月亮,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干活的。所以要带地质包,里面有罗盘等工具;还要带一个照相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把一生都献给了探月工程。如今,虽已银发满
12、生,他依然选择发光散热,迫切地想把一生所学传递给更多的人。他说“我年纪大了,但还是能适应一口气讲下来两个半小时,大家听得有意思,我就受到很大的安慰和鼓舞,也就不觉得累了。只有让更多的人保持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激发科学事业的无限活力。”02热心海洋科普的汪品先院士87岁我们常说“情深似海”,但你知道大海有多深吗?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不仅知道,而且还知道海的深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作为三次深潜南海的中科院院士,85岁以后深感“时间不够”的他,决定为年轻人讲点自己热爱的事儿。虽然是院士,但他的科普一点也不“高深莫测”O网友总结他上课的特点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最专业的知识”。举个例子:为了让观众直
13、观感受到海洋究竟有多大,汪品先特意打了个比方:“如果把地球抹平,成为一个光板球体,海水铺地球上可以铺2600米厚。”他也十分喜欢看网友的评论,在他看来:“那些话语意味着观众和科学家在产生共振,对科学家是一种鼓励。”03教汉语拼音的退休教师杨维云74岁去年,有这样一个热搜:这里所说的退休教师就是杨维云。她在当了50年老师后,开始有了最特殊的一批学生。这些学生一共几万人,来自上海、湖南、新疆等地,年龄从学龄前跨到72岁。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秘密”大多不识字或不会拼音。尤其是对于成年人,不识字带来了非常具体的生活阻碍:无法和他人线上交流,担心独自教不好小孩,打工看不懂老板的文字指令这些苦闷在杨维云的视
14、频里找到了希望。除了开设学龄前儿童拼音,她还单加了一项:“成年人零基础学拼音识字”在她的帮助下,有学生在和朋友交流时,能打出少量文字;也有学生做生意能独自给别人开单子了;还有学生能够网上查阅资料,有了自学的基础这些改变激励着杨维云继续走下去,她把更多的空闲用来备课、直播,住院也背着黑板和粉笔去,只要身体允许,就正常开课。她说“我浑身充满了劲儿,你都不知道,他们学得好,我有多开心。”04普及神经科学的蒲慕明院士74岁人们称他的课为“老蒲的课”,课程下方的留言是这样子的:“提前十分钟就候着了,心激动地跳!”“我想上厕所,舍不得走怎么力”“蒲老师让我正经的知识又增加了。”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的
15、在线开讲主要是普及神经科学与脑科学。他讲意识是怎么来的,关注孤独症的治愈问题。在他妙趣横生的课上,经常会涌现一些新奇的问题:切断的神经可以再生吗?大脑可以移植么?睡觉时意识去哪了?他说“为未解难题找到解决途径,下一个领域的未来,是年轻同学们需要努力的地方。”05主张“不刷题”的同济教授吴於人73岁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净利索。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的硬核科普物理视频走红网络,她也被网友亲切称为“吴姥姥”。她的授课理念是,“物理不是死做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为了把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吴教授在实验器材选择上更贴近生活,例如,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