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与未来产业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与未来产业的选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与未来产业的选择摘要: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而规划、引导和支持的前提是对未来产业进行识别和选择。基于创新的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理论,本文提出,技术与市场共辗演进,共同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技术与需求的双向互动中作出对未来产业的选择,同时考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供给条件。从技术供给看,选择未来产业需要考察技术所处发展阶段,通过专利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未来产业成熟度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从市场需求看,需要考察市场与技术的匹配度、新技术对现有产品的替代能力及是否存在相对确定的新市场需求;从要素
2、供给看,未来产业发展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力、科技创新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影响。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应兼顾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并结合未来产业的不确定性特征选择政策工具、支持范围和力度。一、导言高科技产业具有市场潜力大、增长速度快、附加价值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国民福利的重要来源。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它的科技水平、高科技产业的规模及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因此,培育壮大高科技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方向。在生产要素、产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的经济高度全球化的环境下,世界各国发挥各自的禀赋优势,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
3、链不同环节的分工,发达国家通过其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占有全球分工中的大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也能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实现经济增长,还有机会通过技术的扩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全球化出现逆流、大国博弈加剧,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手段对快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进行打压遏制,以维持其在高科技产业的领先地位。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为增强供应链韧性、保障产业链安全,推动产业链各环节特别是高技术环节归岸和近岸成为许多国家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方向。因此,一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本国的国际分工地位,还直接影响供应链安全和生产
4、活动的正常开展,硬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飞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颠覆性技术,并随着颠覆性技术的成熟形成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进而出现新产业。这些新产业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有可能成为未来国民经济的主体。新技术的扩散、渗透和融合还会对既有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决定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甚至是颠覆式的,如果不能及时应对,曾经处于优势地位的传统企业可能会消亡,一个国家曾经具有全球优势的产业可能会衰败。如,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过包括丰田、大众、梅赛德斯一奔驰、宝马、通用汽车、福特等11家传统汽车企业的总和,显示出新能源
5、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颠覆性影响。因此,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强对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在保持当前高科技产业优势的同时,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兴起的高技术产业领域抢占先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并通过对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强化未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掌控地位。如,美国国会和政府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战略和政策,推动未来产业的布局和发展。2019年,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报告;2023年,美国政府公布的美国就业计划提出投资1800亿美元用于研发未来技术、发展未来产业;2023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计划在2023-2026年安排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研究的资金达到1
6、658.32亿美元,主要用于推进人工智能、半导体、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新一代通信、新能源等领域的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前瞻布局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未来产业是由全新的技术所驱动,与发达国家处于相近的起跑线上,而且不存在发达国家领先科技公司的战略刚性,因此发展未来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换道超车、今后一个时期在高科技产业抢占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未来产业赶超机会,发展中国家不但能够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能凭借在未来产业领域的优势形成与发达国家的相互制衡,从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反之,如果
7、不能及早战略性布局未来产业,错失构建未来产业优势的机会,就要花费漫长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鉴于未来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的发展。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抓紧布局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十四五规划专门用一节阐述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规划布局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的前提是需要确定哪些产业属于未来产业的范围,然而未来产业在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大规模产业化的时间等方面都具有高度不确定性,这就造成准确选择未来产业的巨大难度。如果错误选择未来产业,不但会使国家和企业的巨额投入难有回报,而且会由于应该支持的产业投入不足而在未来产业的
8、全球竞争中掉队。发展中国家在产业追赶的过程中往往有发达国家已经被验证成功的技术路线和产业方向可供借鉴,这是后发国家所谓的后发优势所在。但是对于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无论是后发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对着同样的高度不确定性,后发国家需要探索未来产业预判和选择方法并对产业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对科技发展方向进行预见、对技术成熟度进行评价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在未来产业选择中的使用存在两方面问题:O1已有方法的预见、评价对象是非常具体的技术,但前沿技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政府相对于企业更缺少信息优势,不宜对特定技术路线的演进方向进行直接干预,针对具体技术的预测方法不适用于未来产业;02未来
9、产业的发展不仅由技术驱动,技术转化形成的新产品必须得到市场的认可,而且需要具有规模可观的用户和市场,但现有方法缺少对需求侧影响的考量。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经典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理论,提出未来产业的选择需要从技术成熟度、市场潜在需求与要素条件等方面加以综合研判;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与赶超阶段针对缩小技术差距的产业政策有很大不同,产业政策在供给侧与需求侧要有不同的方式和着力点。二、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是驱动创新过程的两种力量,这里的创新应该贯穿从发明到商业化的整个过程。早期的创新理论把技术推动、市场拉动对立起来,只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20世纪40年代,技术
10、推动的线性模型被提出,用以解释创新现象;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开始重视需求对于创新的作用。但对于需求拉动模型有很多批评的声音,由此在20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一场关于技术推动抑或需求拉动的辩论。后来人们认识到,技术推动、需求拉动二分法存在很大局限性,二者对于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包含科学、技术、需求等因素的耦合模型、集成模型及系统与网络模型被提出。作为由前沿技术所形成的未来产业,技术与需求同样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技术推动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作用虽然技术推动模型只关注创新的供给侧,但是仍然有助于深化对未来产业发展机制的认识。技术推动模型认为,创新从基础科学研究开始,经过应用研
11、究和工程化,进入产品的商业化制造阶段,最终把产品推向市场。在传统产业中,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其技术创新以增量型、渐进式为主。O1一方面,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持续开展提升技术、改进产品、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创新活动;02另一方面,广大的用户由于更熟悉应用场景、使用产品的时间更长,也能从用户的角度提出改进产品的创新建议。但是未来产业发展是一个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所涉及的是根本性、颠覆式创新,采取完全不同于现有产品的技术路线,开发并向市场提供前所未有的产品。用户特别是消费者通常缺乏对于所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知识,即使其中有一些专业人士,在面对架构日益复杂的产品时,其某一方面
12、的专长也很难对产品有全面的理解。因此,用户或许有能力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形成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建议,展现出自己对于产品需求的变化,但是对于尚未出现的新技术新产品,就缺乏足够的能力和想象力来说出他们所需要的产品特征、性能,更别说产品的具体架构。许多学者认为,技术推动因素是新兴领域技术变革和产业演进的来源,技术发展对于新兴行业的发展比市场需求更为重要。范内瓦布什等在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中指出:一切新产品和新工艺都不是突如其来、自我发育和自我生长起来的。该报告成为美国政府对科技创新进行支持的理论基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施的技术回顾与科学中的重大事件项目(TRACES)识别了磁性铁氧体、录像机、口服避孕药
13、、电子显微镜和基质分离等领域中341个研究事件中基础研究的角色,发现如果分析的时间周期足够长,基础研究就会占据主导地位。有研究发现,增量型创新对需求拉动的响应比技术推动更强,而非增量型创新对技术推动的响应更大,作为颠覆性创新形成的未来产业,技术推动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二)需求拉动对未来产业发展的作用需求拉动(市场拉动)模型认为,从科学发现、新科学的应用、开发、原型制造到销售的这一顺序不是创新发生的通常方式。大多数新产品、新流程都是由熟悉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人在对需求识别的基础上发生的。经济活动中创新的通常顺序是感知需求、产品的开发、加工制造及将产品销售给用户。从企业的角度看,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14、开发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出售给用户,从而获得收入和利润。只有企业在市场上把新技术形成的产品和服务销售出去,获得收入和利润,才有能力持续地投入新技术的创新,推动技术不断改进、产品架构不断完善、生产工艺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从而使新技术形成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进而维持企业经营的持续进行、不断地扩大经营规模。由于生产企业与用户之间关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上激烈的竞争、商品供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错配等因素,企业开发、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马克思指出: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因此,企业会通过市场
15、调查、用户反馈等手段了解用户的既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以行业分析、产品分析等手段掌握竞争对手产品的特点、市场策略和发展动态,并据此进行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进,使自己的产品更符合用户需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创新被感知到的商业潜力为有目标的研发活动提供了激励。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对重要需求的认知更大概率是刺激研究一工程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贡献了各领域重要创新来源的60%80%o实际上,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需求的地理变化、潜在需求的识别、潜在的新市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创新投资回报的大小。基于需求拉动理论,由于大多数成功的创新起源于对特定需要的响应,因此,当创新者在寻求新的商业开发
16、思路时,应更多地盯住市场而不是技术(当然技术也不能被忽略)。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的出现、成熟和商业转化而诞生的新产品、新服务所形成的新产业,技术推动固然是其发展的原初动力,但市场需求同样在未来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O1市场需求是技术产业化的支撑条件前沿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品要获得市场认可,要么能够提供新的功能,满足市场上存在但未能满足的需求;要么能以更优的性能或更低的成本形成对具有相同功能产品的替代。但是颠覆性的新产品在产业化初期技术不够成熟、配套体系不完善、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相比于提供相同功能的产品缺乏价格优势,愿意从既有产品转换过来的用户很少;而新的功能同样由于价格高,能够接受高价的用户数量很少,并且由于新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偏低,造成用户不愿采用,特别是对于产业用户来说,由于产品性能上的缺陷生产出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造成生产事故等原因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造成用户不愿用、不敢用。如果用户规模很小,即使产品定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