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改出一片新天地嫩江县教育发展纪实一一嫩江县教育改革进展纪实陈磊本刊记者史维学素有全国“大豆之乡”、“北国粮仓”、“产粮大县”与全国教育“两 基先进县”这一美誉名称的嫩江县,座落在松嫩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 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全县城乡一体化经济进展的同时, 特别重视全县教育事业的进展,把全县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 工作日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谋划教育进展新思路,加快教育进展 步伐,实现教育新跨越。使全县教育呈现出快速进展的良好态势,嫩 江县教育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蓬勃进展的春天。嫩江县委、县政府从未有向今天这样高度重视全县教育的进展; 从未有向今天这样想教育、抓教育、办教育。由于在新兴市
2、场经济进 展中,他们清醒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不管 是县委召开的常委会议,还是县政府召开的工作会议,乃至县委、县 政府召开的全县工作会议,都做到了会会讨论教育工作的进展、会会 研究教育工作的改革、会会部署教育工作的安排。为此,“优化整合 教育资源,拉动城乡一体化,城乡学校实行集中办学,实现教育均衡 进展”。办高质量教育与建高规格、现代标准化学校在全县已达成共 识。为了办好教育,嫩江县委、县政府在续写着全县教育进展中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篇章为了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嫩江县委、县政府在向全县人民 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教育进展里程中的感人故事。2008年的春天,嫩江县的教育改革已拉开大
3、幕。向全县人民吹 响了教育大进展、教育快进展的战斗号角。科学谋划,着眼未来,制定嫩江教育未来进展规划嫩江县委、县政府在谋划全县教育进展中,不断用科学的视角 看待嫩江县教育未来进展的方向;用科学的理念研究嫩江县教育未来 进展的创新;用科学的战略部署嫩江县教育未来进展的做法,用科学 的方针指导嫩江县教育未来进展的思想,科学进展教育已成为嫩江县 当今与未来的工作主题。而对嫩江县过去教育工作诸多不利因素与深层次矛盾的凸现, 县委、县政府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研究与探讨。对全县网点布局不合 理,造成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师资力量配备不均衡,多余与短缺的矛 盾突出;经费投入分散,整体看效能发挥不好又显资金投入不足
4、;教 育管理体制落后,无竞争意识,导致责任弱化;教育出现断层,没有 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特殊教育一直以来是空白,这部分儿童无法获 得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权力,同在一片蓝天下,却无法享受同样的 教育,消灭特教空白是以人为本,构建与谐社会的一项工作任务,为 残疾儿童开发同意教育的新天地已刻不容缓。职业教育学校分布不尽合理,条块分割严重,多家职业教育学校, 分属不一致部门,各自为政、互相排异,整体活力不强,办学理念不 新。以上存在的问题既是阻碍教育自身进展的问题,也是嫩江县社会 进步、经济进展相对滞后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好社会进步与教育进 展、教育进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关系,真正实现两者协调进展,这就需
5、 要县委、县政府以超前的理念、创新的举措来构建优势,进一步打造 教育新强势,拉动全县社会与经济快进展。前瞻思维选准定位确定嫩江县教育进展规划根据建设小康社会、与谐社会,拉动嫩江县各项事业又好又快进 展的需要,务必把教育的进展置身于全县社会与经济整体进展之中, 站在全县进展大环境、大目标的高度,审势度势,末雨筹缪,超前规 划,加快进展嫩江县教育事业。县委、县政府把教育进展纳入县域经 济进展规划之中。县成立了嫩江县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 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教育局、财政局、进展改革局、城乡建设局、 环保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15个委办局为成员单位,召开多 次会议,集中研究教育未来进展规
6、划,解决教育资源整合的难点问题。结合县情,科学谋划,优化配置整合教育资源。针对全县教育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教育跨越式进展,以遵循教育 规律,最大限度配置好教育资源,在大量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整 合资源、确立教育强势的规划。合理规划城乡各学校网点布局。根据嫩江县城乡的规模布局,在 城镇内构建五个具备相当规模的现代化教学区域。即:一小、一中、 中心幼儿园教学区域;二中、二小、标准幼儿园教学区域,把现职教 中心校址合并给二中;高中、四小、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幼儿园教学 区域,第四小学与第六小学合并,校址迁移到高级中学南侧,新建一 所特殊教育学校;三中、三小、标准幼儿园教学区域,第三小学与第 五小学合并
7、,校址迁移到第三中学现址;铁东学校、职教中心、标准 幼儿园教学区域,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到原铁西学校,进行改扩建,随 着老城镇改造与工业区东移,铁东学校逐步实行小学、初中分离办学。 在农村乡(镇)集中优势建设一所寄宿制标准化小学与一所中心幼儿 园,靠近农场的乡(镇)学校向农场整合,形成“一乡一校、一园” 的教育新格局。通过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消除农村薄弱 学校,撤并大部分农村乡镇初、高中学校。城镇教育区域的形成,农 村学校布局的调整,新建学校条件的改善;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学 生基本能够享受到无大差别的教育天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择校 所造成的学位紧张、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能
8、满足农村学生进城入学 要求,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均衡进展。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高中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扩大 招生规模达到3600人。扩建第一中学,建成标准化完全中学可容纳 初中学生3000人,艺体特长高中学生1300人。加强职业教育,需整 合其它职业教育资源,在城内建设一所现代化程度较高,以人力资源 转移培训、服务三农为主,学科设置齐全的职教中心学校。将职教中 心整体迁移到原铁西学校校址,扩大校区面积、建设规模较大的实习 实验基地,将全县其他职教学校整合到县职教中心学校,统一管理提 高办学效益,力争办学条件达到国家级重点职教学校标准,可招收容 纳3600名职业高中学生(现移地重建计划已被
9、列入规划,并开始实 施。)这些规划的实施,嫩江县将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完成 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1: 1的目标。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解决学前幼儿教育问题,使学前 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链接,成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拟将第四 小学原校园全部划拨给县中心幼儿园,扩建成一所一类标准化幼儿 园,在其他四个教学区域各新建一所一类标准化幼儿园。同时,依靠 乡镇一贯制学校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提高学前三年幼儿教 育普及水平。这一规划得到了社会有识之士的赞许,也引发了对教育关注的一 些人士的思考。新建、再建、拟建的学校完全是标准化、花园式学校, 够用、有用、耐用、好用,符合现代学校办学要
10、求。估计到2015年, 将投资5. 8亿元构建县城五个现代化教学区域。百年大计,质量为本,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五大教学区域城乡教育资源整合、打造县城五个现代化教学区域,促进了小城 镇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展,有效地避免了各类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确保了全县教育均衡、协调与快速进展。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与县城五 个教学区域的建设工程,被县委、县政府连续两年列入10大惠民工 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此,县委、县政府在 工程实施中,努力做到了立足长远、投入优先、确保质量。实行“三个优先”保投入校舍安全是教育进展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 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与
11、谐与稳固。嫩江县 地处黑龙江省西北端,属于高寒地带,地理条件复杂,面临洪涝、雷 电等众多地址灾害的威胁,很多中小学的校舍以砖木、砖混结构为主, 地域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改变这种状态, 努力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嫩江县多次分别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 务会,专题研究教育资源整合与县城五大教学区建设工作,一直认为: 切实抓好教育资源整合与县城五大教学区建设,换来的是全县教育事 业的长足进展与全县广大师生的平安幸福,务必坚持百年大计、质量 为本。作为一级地方党委与政府,假如不能确保新建校舍的安全,就 是对党与人民的不忠,就是对事业的不负责。因此,务必将教育资源 整合与五大教育区建设
12、作为惠民工程,特事特办、好事快办。县委、 县政府科学决策、全力抓好工程推进,成立了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教 育资源整合工程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 “三个优先”,强力推进 工程建设。一是人员优先保证。专门成立了校安工程办公室,在其它 部门编制“零增长”的情况下,教育内部调剂编制5人,招聘高素养 的专业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二是服务优先提供。开发项目 审批“绿色通道。对教育资源整合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及时 办理多项手续;强化项目建设中的质量监理、安全管理,保证工程顺 利推进。三是经费优先落实。尽管全县财力紧张,但教育资源整合资 金优先保障,一分很多。工程设计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一
13、律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或者减免、减缓收取,据统计共减免 240多万元,占应收费的50%以上。2007-2010年全县投入资金29, 629 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930万元,省财政535万元,其余都由县财 政通过多种渠道自筹解决,新建与改扩建了 15所学校,拆除、改造 D级危房10121平方米;同时还对全县所有校舍进行排查鉴定,抗震 加固改造。县级财政投入资金之多、力度之大,工程进度之快、质量 之高前所未有。坚持“三个结合”促建设在教育资源整合与五大教学区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握县情,立足 长远,坚持“三个结合”,积极推进校舍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与学 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消除薄
14、弱学校。按照“合理 布局、均衡进展”的原则与“一个乡镇办1所寄宿制完全小学与中心 幼儿园”的思路,2008年以来,全县撤并了全部乡镇中心校与123 所村小学及教学点,集中优质教育资源,设立一所寄宿制学校。完全 消除了 “盲目建、建了闲、闲了拆”的现象。2008年将第四小学与 第六小学合并异地新建第四小学,新建学校占地面积3. 4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L 96万平方米,2009年竣工投入使用。2009年第二小学原 地扩建,校园占地面积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866平方米,2010 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扩建第二中学,职教中心学校整体迁移, 将原职教中心校园校舍划拨给第二中学。2010年将
15、第三小学与第五 小学合并异地新建第三小学,新校园占地面积42295平方米,校舍建 筑面积19700平方米。职教中心整体搬迁到原铁西学校,新建了实训 楼,学校扩建完成后,校园占地面积可达647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49000平方米。此外,新建特教学校与青少年活动中心也已经完工交 付使用。这些资源整合工程的实施使县城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有效缓 解了农村进城就读学生的压力,减少了择校与大班额现象。城乡教育 资源整合最大限度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办 学效益与质量。二是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将全县每一 所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安全学校。将教育资源整合工程纳入义务教育标 准化学校建
16、设整体规划,按照“农村学校优先、边远山区学校优先、 薄弱学校优先”与“建设一所、达标一所”的原则,着力打造县城五 个教学区,办好县域每一所中小学,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进展。2009 年全面启动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伊拉哈中学、第一中学通过省检 验收,2010年又申报两所省级标准化学校,积极完善硬化建设,确 保验收通过。随着教育资源整合工程与县城五大教学区建设的逐步完 成,嫩江县80%以上的学校可达到省级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基本完 成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三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 展相结合,把农村学校建设成花园式学校。把农村通乡通村畅通工程、 农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泥草房改造、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 化进展等项目建设与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安排,优 先落实,大力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利用专项资金1000多万 元,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学校校舍、供水、教学设备、 安保设施进行了改造;把农村党员教育、农民技术培训与农村远程教 育建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