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反思论文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作者简介:孔凡哲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课程与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构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册主编。编著: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反思备课-教案反思与研究。教案反思的新作用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问题导入】教案反思除了传统的作用与价值外,还有什么特殊作用?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有什么新作用、新价值?这是一线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需要理论工作者回答。在笔者看来,教案反思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作用,诸如改善教案设计的状况,提
2、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水平,提高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而且具有一些新的作用。这些新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案反思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更加关注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二是教案反思有助于凝练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三是教案反思有助于教师主动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观念的统一,加速自己的教师专业化进程。从这一章开始,连续三章,我们将分别系统分析教案反思的这些新作用。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养教育的主渠道。理想的课程只有通过课程实施变成学生习得的课程,才能真正有效。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常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
3、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这里,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通常水平。在笔者看来,当前倡导的“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实际上在于倡导教学要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在这里,有价值是回答了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情况,而教学的价值表达在是否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有效果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对了应该做的情况,教学的效果表达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有效率回答了教学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好,教学的效率表达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与金钱)达成最佳的效果(至少达到预期的目标,假如能有所增值,效果更佳);有魅力回答了
4、教学是否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与亲与力,教学的魅力表达在实际的教学能吸引学习者继续学习。从教案反思研究的工作性质出发,要最终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务必落实教案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为此,有针对性地抓好几个要素,通过这些要素的改善,实现教案设计的高效、实效,继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进展实际,我们认为,围绕课堂活动时间、课堂参与、提问、课堂教学结构、课堂生成五个要素,能够有效提高教案设计的有效性,继而发挥教案反思的新作用。第一节从有效的提问反思教案的设计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发生重大转变,已经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进展为今天的“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进展“,更
5、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与相互懂得。而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已经演变为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懂得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已经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因而,教窠反思务必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换句话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成为教案设计、教案反思的要紧内容之一。一、如何懂得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同意制于课堂中的有效活动。所谓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踊跃交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里的“有效”表达在学生思维的含量足、个体获得的进展效果明显。有效的课堂提问,要紧
6、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进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进展就成为鉴别教学是否具有成效的核心指标,具体表达在,学生个体获益的深刻性、明显性与获益学生的普遍性、广泛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懂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与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这种辅助作用紧紧围绕促进学生
7、自主建构而展开。这与以往灌输与强制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发问”、“命令”)有质的区别。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增值”的重要途径。二、如何反思教案预设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反思教案预设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是对课堂提问的一次分析、评价活动。这个评价活动,一方面是分析、评价教案预设的提问的有效性、实效性与针对性、适切性,另一方面,则是分析、评价课堂上实际发生的课堂提问的状况,侧重在反思课堂实际发生的与教案预设的之间的出入差异,同时反思其中产生的原因。关于前者,不仅需要在教案设计阶段(即备课阶段)就开展审核,而且,需要在试讲、课前反思阶段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预测。由于影响课堂
8、提问有效性的因素既包含教师,也包含学生。因而,对课堂上实际发生的提问的分析、评价,不仅表达在对教师的提问的评价,特别是分析、评价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系列、教师的提问技能,而且更要关注教师提问所导致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意等方面的进展实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提问所导致的学习状态,包含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应与生成状态五个方面。其中,参与程度包含学生是否全员参与问题的思考、学生是否参与问题的提出、是否把问与答的角色集中于一身。交往环境包含课堂上是否有多变、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反馈,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是否猛烈。思维状态包含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
9、独创性。情绪反应包含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与愉悦感,学生能否自我操纵与调节。生成状态包含学生是否都各自尽其所能,学生是否对后继的问题思考更有信心。对教师提问技能的使用水平的反思,能够从问题的质量、反控能力、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与组织能力等方面加以进行。当然,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反思不能是终结性的评价,而应该使用进展式的评价。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进一步说,培养学生习惯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把问题看作是一种潜在的奖励方式。亦即,关于学生来讲,通过回答问题,能
10、够有机会在同学与教师面前展示自己习得的知识、获得的能力,继而博得一种认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因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最后,反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注重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表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动态地生成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使用教案中业已预设好的现成问题。当然,这对教师随机应变的本领、教学机智的要求更高!三、如何改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懂得对话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种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的。因而,改善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话题。正如笔者在文中指出的,改善课
11、堂提问体系,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诱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是改善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基本策略。在教案的设计、反思与研究中,都需要反思提问的有效性,逐步完善提问体系,特别是提问涉及的问题系统,使问题的有效性更强。在这里,有效的问题是指,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积极回答,并由此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即通过它们来影响学生动手操作,或者者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开展深层次的思考与交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要紧是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可持续进展。(一)调控提问的难度俄罗斯著名的
12、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可划分为3个层次:“已知区”、“最近进展区”与“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3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我们认为,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者太难。问题太容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使提问失去应有的价值。因而,富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步适度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进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处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
13、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与进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进展区”转变为“已知区”。匕二1一工关于有效提问的问题难度的刻画,我们能够借鉴教育测量学刻画试题难度的方法,用W刻画问题的难度,其中W表示班级学生总人数,p表示这个班级正确回答有关问题的人数。显然,n在O1之间取值。当n的值为O或者接近O时,说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如今问题太容易;当n为1或者接近1时,说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能正确回答有关问题,说明问题太难。通常地,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比较适宜的n值应在0.30.8之间,这样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对有关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在教案的反思研究中,针对提问
14、的难度,我们完全能够靠着已有的经验,借助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做出合适的推断,特别是关于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二)调控提问的频度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新变化,“满堂灌”演变为“满堂问”,“发展为“满堂跑”。事实上,不管是“满堂问还是“满堂跑”,都是以“启发”“互动”的名义,其症结在于片面懂得教学方式的变革,关于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毫无帮助,着实是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事实上,“满堂问”下师生的“互动”大概多,事实上,许多问题是不必要问题(可有可无),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思考有关教学内容的目的与效果事实上并不佳,而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不强,不能形成“问题串“,不能形成与课堂教学目标密切有关的
15、应有的问题系统。而“满堂跑大概学生“动起来了”,但这种“动”仅仅表达在活动上而未必是思维上,真正有效的课堂“动”在于积存学生的活动经验,强化学生对事实的懂得与建构过程,丰富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与过程体验,这种“动”不仅表达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上,更表达在手脑合一的协调进展。调控提问的频度,既能够在课前针对教案的反思、调整阶段予以解决,也能够在课后针对课堂上已经发生的提问进行反思性研究。事实上,有效的课堂提问,主张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串,注重问题的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着重培养学生进展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调整提问的等候时间我们在课堂上常常看到一种情况,教师提
16、出问题之后,立即请学生作答,学生由于没有的时候间多加思考,因仓促导致紧张,无法回答或者错误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繁重的心理负担与自信心不足,教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此提问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之后,要预留足够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思考之后有条理的作答。教师还能够在一位学生答题之后追加问题,延长等候时间,同时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把班级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学生的回答,这样,又能够做到师生互动,全面参与教学。那么,在学生回答之前毕竟需要多久的等候时间?这个问题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同等重要。等候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是无益的。通常来说,在问下一个问题、重复前一个问题,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应至少等待3秒钟,假如是开放性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并对各类可能的回答权衡时,15秒的等待时间是恰当的。(四)调整问题类型比率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