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28877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学习笔记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类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有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信息化教育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者形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就是,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3)培训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根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

2、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要紧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养教育的能力水平。中级培训则要紧面向不一致学习领域的学科教师。在培训中要紧通过适当的活动设计,引领教师懂得教育技术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形成面向特定单元的综合化教学设计能力。4)培养教师的下列能力:(1)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单元,通常以特定的经验领域对不一致的知识门类进行系统的划分。基于单元的学习主题,要求教师确定合适的学习主题,并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形成综合性的、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能力。(2

3、)基于项目或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设计能力:教学方式归纳为授导型与探究型两大类。新课程主张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根据目标的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并通过适当的项目与问题的设计,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与潜能。(3)主题资源的设计与创建能力:在确定了学习主题并组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选择与组织合适的资源供学习者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学习者丰富主题与完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展示教师与学习者的个性,最终形成与主题有关的、有鲜明个性与特色的主题资源。(4)学习过程的组织实施、信息化监控与评价能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教师

4、需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各学习者或者学习小组的状况,适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并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不断补充与调整相应的资源,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5)教育技术的适时应用能力:教师应能适当关注本领域的变化,并巧妙掌握技术支持教学的时机,适度引导,以达到教育技术的效能最大化。5)电子学习档案袋(E-1earningPortfo1io,缩写为E1P或者ePortfo1io),通常是指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与展示其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习业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要紧信息,并描绘其成长轨迹的一种信息化学习载体。电子档案袋能够实现学生作品的收集、分类与整理,还能

5、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电子档案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电子档案袋的优势A.高效率B.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C.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程、辅助电脑技术的学习、有益于交流6) B1og,即Web1og,是继EFai1、BBS、ICQ之后出现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二目前人们把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1og工具的人及网络日志统称之博客(B1ogger或者Web1ogger)o7)思维导图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Buzan)制造的一种笔记方法。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知识可视化工具之一。基本特征:1 .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 .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

6、放射;3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4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5 .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软件有:InSPirationMindManagerFreeMind(使用FreeUind,需要一个必需的java运行环境安装组件JDK。请你先安装JDK。)术语1学习型团队是指以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价值认同为纽带,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形成浓厚学习风气的集体。2.研究型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著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类课

7、题或者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与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第二模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

8、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确的两项是A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B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开创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制造性的教与学的方式1 )课程的结构要素课程的要紧结构要素是指一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泰勒原理的课程结构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目标:指课程所需要达到的各类教学目标,包含认知、情感态度、运动技能等三类。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划分为

9、:认知、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类。内容: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内容与辅助资源,能够包含教科书、配套手册等印刷材料与非印刷材料。过程:指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涉及到课程活动、课程任务、课程工具等。评价:指在课程实施各环节中所开展的各类评价,它能够有效保障课程的实施效果。2 )教学系统的设计变量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教育技术专家运用系统设计方法(或者简称系统方法),形成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方法,简称之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把教学系统看作为一个能够制造教学产品的“机器”。从宏观上这个机器被看成一个黑箱子。它把教学条件作为输入,这些输入在内部通过适当

10、的方法进行加工,然后提供教学结果作为其输出。教学设计的系统观条件、方法、结果是教学过程的要紧变量,为教学系统设计的三大变量。雷杰卢斯(ReigeIUth,1983)提出的教学系统设计框架进一步细化了这三类变量。条件货量雷杰卢斯教学系统设计框架3 )课程设计的微观、中观、宏观三范畴通过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主题单元,较好地处理了单元内容之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将分散内容进行有意义的组织;同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将授导与探究的矛盾进行弹性协调,解决了以往单课时、单课文设计的不足,优化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课程设计的范畴来看,能够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设计是指对单节课层面所进行的教学设计;宏观设计

11、是指针对某一学科课程或者整本教材进行的教学设计;中观设计,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对课程单元或者主题模块的设计。中观教学设计的好处是使教师获得操控教学时空资源的较大自由度与优化教学方法的可能性,往下能够合理协调课时之间的教学逻辑,往上能够较好地兼顾课程整体目标与知识结构。4)问题化设计方法教学问题设计在信息社会,教育应该使他们具备更好的思维技能,成为一个好的问题解决者。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不是让学生单纯掌握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进展高级思维技能。在素养教育过程中,比较强调创新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重视问题的引导;没有关注教学问题与认知进展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往往

12、失败或者者无效。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从问题视角对课程进行建构,将“知识问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课程编制者们使用基于问题的方式来开发课程。近年来,课程领域出现的许多新的方式(基于问题的学习、网络探究等),都反映出了这种面向问题探究的课程组织方式,从而增强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课程范式迁移图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重点应该落在课程上,应该增进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者梅瑞尔(M.DavidMerri1D提炼出一套“首要教学原理”(FirstPrincip1esofInstruction,如图)。强调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涉及到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

13、1)激活学习者的先前经验;(2)以演练的方式而不是告诉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现有关问题的知识技能;(3)要求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教学问题设计要表达下列要点:(1)多样性与系统均衡性:表现在问题类型的均衡丰富上,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么样,假如如何”进展;从“老问题”向“新问题”进展;从“识记”、“懂得”、“应用”向“分析”、“综合”、“评价”进展。(2)指向高级思维:教学问题应该有意识地引发与训练学习者的思维技能。(3)情境性:问题设计应该涉及学科知识的复杂情境,或者者与学习者生活实际与经验有关等。5)多样化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有着各自的特性,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能够从三个连续维度

14、对各类活动进行划分:(1)个人一一社会:指活动是个体化的,还是群体性的;(2)非反思一一反思:活动不仅具有反思性的,还具有促进自我反思的:活动是不具反思性的,还是促进自我反思的;(3)知识一一体验:指活动是重在同意知识传递的,还是重在实践体验的。从此出发,能够将各类常见活动进行定位,熟悉它们的特性差异。学习活动特性分析表活动类型个人社会低中高非反思反思低中高知识体验低中高课堂讲授个别辅导信息搜索同伴展示微世界探究角色扮演J户外访问操作练习实验探究J如表所示,课堂讲授的社会化程度中等、反思程度低、重在传递知识;而个别辅导则社会程度偏低、反思程度中等,体验感受低等。在课程整合中设计学习活动时,能够

15、根据学习活动的特性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选定,并使用相应的技术工具作为支持。6)主题资源的组织方法优化教学资源组织、促进教学资源有用性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优化资源利用的重要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组织的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是低效与无意义的。因此,以趋于结构化、系统化的方式将教学资源组织成半开放式的主题教学资源,能够提高资源有用性。主题资源是按照新课标课程标准,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一系列教学资源。主题资源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传统的教学资源是以备课为目标,以课件或者素材的形式呈现,开发水平低、使用效率低。通过将教学资源围绕单元进行主题组织,能够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满足学习者基本的学习需要,又保证了学习者自主探究的需要。主题与教学单元对应,能够解决各类分散、单一资源的有效应用问题;能够将资源与新课程标准联结;精简课程内容;展现学习的学科交叉性与拓展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投入;将资源与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