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吉林省松原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资料 精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吉林省松原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资料 精品.doc(5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吉林省松原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资料汇编二一年十二月目 录文件吉林省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配套文件)吉林省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评审办法(配套文件)吉林省松原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配套文件)吉林省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人员过渡办法(配套文件)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评聘工作实施意见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第二阶段评聘工作总体方案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松原市第二阶段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维稳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松原市人社局、教育局赴市、县(区)推进第二阶段中小学教师职称
2、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组的通知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第二阶段评聘工作政策解读活动报道松原市启动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市长致辞国家和省有关领导来松原市对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评聘工作全面启动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吉林省松原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松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20XX-9-2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在我省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为使改革试点工作科学、平稳、规范、有序进行,根据关于印发的通
3、知(人社部发20XX13号)和关于印发的通知(人社部发20XX29号)精神,现就松原市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一、改革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照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总体要求,以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为改革内容,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目的,逐步建立起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二、改革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统一制度、分类管理的原则;2坚持按需设岗、自由择岗、竞争上岗的原则;3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4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5坚持积极推进、稳慎实施、分级负责的原则。三、改革实施的范围这次改革试点实施的范围包括,松原市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已核定编制的在编在岗和未核定编制的在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四、改革的主要内容(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体系和制度。1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
5、(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2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3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专业技术岗位的对应关系。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二)制定和执行新的职称(职务)评价
6、基本标准条件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的基本标准条件,综合考虑松原市不同地域教育发展情况,结合各类中小学校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统筹兼顾其它系列评价标准,注重向特别优秀教师、一线教师、农村教师适当倾斜,研究制定符合松原市新的中小学教师人才评价的标准条件。(三)改革和创新中小学教师评价监督机制1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按照分类改革、分类管理的要求,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的范围,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认真总结我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实现形式,改革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
7、。2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主动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改革试点的全过程;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改革试点的监督工作;要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行“六公开”、“两监督”制度,即:向教师公开岗位数额、评价基本标准条件、评聘程序、参评人员业绩、评聘结果、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纪检和广大教师监督,保障评聘工作的客观公正、规范透明。(四)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1按照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任的统一。2中
8、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具有空岗的情况下进行,不再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中小学教师竞聘高一级职称等级的岗位,按照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空岗数的一定比例(即差额)由学校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评审,评审通过后,学校择优聘用,聘用上岗人员享受相应工资待遇。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严格执行聘用合同,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3中小学教师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暂按关于印发全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办法的通知(吉人字200157号)文件规定执行。正高级教师结构比例数按国家宏观指导意见确定。在我省未推行原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
9、置管理试行办法前,暂不分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五)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基本程序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应在有岗位空缺的前提下进行。各学校要组建评聘委员会,制订竞聘工作方案,竞聘方案经学校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同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核,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后实施。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1个人申报各学校评聘委员会按照本单位核定的各级别岗位结构比例,公布拟聘岗位数额及竞聘条件。正高级教师申报按我省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执行,评聘数额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中小学教师竞聘副高级教师及以下相应岗位,其竞聘条件应不低于
10、我省相应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按照自愿的原则,向学校聘委会提出申报。学校聘委会对竞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拟定竞聘人选。2考核推荐学校聘委会对参加竞聘的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可从职业道德、学术成果、表彰奖励、业绩能力等方面,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根据考核结果,由学校聘委会根据核准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空岗数择优推荐拟聘人选参加各级别专业技术水平评审,并在学校公示推荐人选。3专家评审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建吉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中小学正高级
11、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评委会根据国家下达我省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额,择优确定正高级教师人选,经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上报国家批准。副高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工作。副高级以下教师职称的评审按隶属关系由市、县(区)组建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所属中小学副高级以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工作。评委会按专业技术水平确定拟聘教师人选。试点阶段小学高级教师首次评聘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小学专任教师的1.2%比例之内(即除去现有小学中评聘的中学高级教师外,新增小学高级教师的比例控制在小学专任教师的0.37%)。评审结果经公示后,由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审
12、核确认。凡已取得中小学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经学校评聘委员会推荐拟聘任到相同级别岗位的教师人选,不再参加同级别的专业技术水平认定(专家评审),可由学校评聘委员会在本单位核定的岗位结构控制比例数额内,由学校直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报当地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教育行政部门备案。4学校聘用中小学根据同级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确认结果,按照我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有关要求,聘任教师到相应的岗位。由学校颁发聘书,省颁发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证书。民办中小学教师可参照本程序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工作。五、改革的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改革试点工作
13、时间为一年左右,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积极推进、稳慎实施、分级负责,改革试点分为五个阶段开展工作,各阶段工作任务明确如下: 第一阶段:改革试点筹备工作(20XX年23月)1成立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保证改革工作的平稳推进,按照国家要求向省政府汇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成立吉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具体名单见附件)。各市、县两级都要成立由市政府或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改革试点的领导和指导工作。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
14、责改革试点工作的组织、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改革试点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市、县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要求,既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又要密切配合,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2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为改革试点提供真实依据。按照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体系和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调查摸底,核清各学校人员素质情况、人员年龄学历结构比例、岗位聘任空缺情况,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为改革试点提供准确数据。第二阶段:制定方案及配套政策(20XX年4月-5月末前)1根据国家试点指导意见和试点方案,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之上,制定我省改
15、革试点工作方案、中小学教师人员过渡办法、评审办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基本标准条件以及松原市具体的实施办法。2上报松原市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及相关政策规定,经两部联合批准后组织实施。第三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8月)1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在松原市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传达国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改革试点工作。2加大对改革工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各种会议、下发文件、政策讲座、学习讨论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广大教师宣传改革工作的重大意义,向广大教师介绍改革的范围、方法、步骤及具体要求等。通过宣传发动,让每一名教职员工理解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努力营造促进职称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第四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9月11月)1核定专业技术岗位。按照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确定松原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岗位数额,松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所属各县(区)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分别核定改革单位副高级以下各级教师岗位比例及数额。2开展人员过渡工作。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