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新能源能改变世界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聚变新能源能改变世界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核聚变新能源能改变世界吗?今年12月13日爆出一个大新闻,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1awrence1ivermoreNationa11aboratory,简称11N1)的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1ignitionfaci1ity,简称N1F),在核聚变实验中首次实现了净能量增益,也就是聚变产生的能量超过了实验输入的能量,输出输入比Q1。美国能源部官员非常激动,公众反响也很热烈。那这是不是说明核聚变发电已经被证明可行,即将改变世界了呢?完全不是。在我看来这个实验结果的商业价值为0,技术价值非常遥远,科学价值也相当有限。它最大的价值是给美国能源部一个政绩,让NIF有理由继续获得经费。但不
2、论如何,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怎样理解这个消息呢?对这种尖端科技你需要从三个方面考察:科学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商业上的可盈利性。先简单说说核聚变是怎么回事。核聚变,是两个小原子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原子核的过程。最简单、也是现在所有核聚变研究都使用的,就是笊瓶聚变一一DeuteriumHe1iumTritiumNeutron笊和晁是氢原子的两个同位素,笊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组成,晁是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它们两个聚在一起,会变成一个大原子核,也就是氮,和一个中子。其中这个氮原子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现在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反应两边质子和中子的个数一个没多一个没少,但是
3、反应出来的那个氮原子核的质量,加上那个中子的质量,要小于之前气和危的质量之和。那么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相差的质量就变成了能量,这个能量就是核聚变送给我们的礼物,可以用来发电。核聚变在理论上只需要极少的燃料就能得到极多的电能,没有碳排放,几乎没有空气污染,基本上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可以说是人类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核聚变发电,我认为需要五个里程碑。第一是让核聚变发生,第二是实现点火,第三是形成稳定输出,第四是发电,第五是赚钱。每一步都很困难,而且越往后越困难。1 .让核聚变发生想让一个笊原子核和一个晁原子核发生聚变,它们必须离得非常非常近才行。但两个原子核都带正电,它们会
4、互相排斥,那怎么才能让它们离很近呢?你必须得让它们以极高的速度碰撞。在宏观上,这就要求我们把一堆笊晁原子放在一起,保持一定的密度,加热到极高的温度,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原子核互相充分碰撞。做这件事有两个主要路线,一个是磁约束。这里重点说另外一条路线,也是NIF的路线,惯性约束。首先你要把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这时候气晁原子呈现为固态颗粒,把它们装到一个一毫米大小的小胶囊里,这个小胶囊必须是一个相当完美的球形。把小胶囊悬挂在一个小小的燃烧室内。胶囊和燃烧室所处的空间必须是真空。然后用192束高能激光一起射入燃烧室。如下图所示一一这些激光都是高能脉冲,持续时间非常短。你必须把它们协调好,确保
5、一起入射。激光在燃烧室里的高能量只能维持几十亿分之一秒。而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燃烧室里的气晁会被加热到接近太阳中心那么高的温度,发生聚变反应,从而产生能量。这一步最大的难点是激光器。任何一个供电系统都不可能在一瞬间给你那么高的能量,所以激光器必须能先“充电”,然后在一瞬间脉冲放电。这个激光器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还得了20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你可能想到这种激光器可以用于武器。没错,其实研究这种武器级的激光器是11N1更重要的任务,核聚变是捎带手。其实中国也在搞,中国的对标单位是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就是“九院”,对标的强激光项目叫神光。2 .点火所谓点火,在老百姓眼中
6、是聚变输出能量大于输入能量,也就是Q1;但是在物理学家眼中,点火是说激光能量打进来之后,让气宛聚变发生,然后聚变自身产生的能量又能驱动新的聚变发生,以至于撤掉激光后聚变仍然能继续进行一会儿。这就好像你小时候放烟花一样,激光的作用只是点燃引信,烟花可以靠自身的火药持续燃烧。而N1F这次所谓的点火,不但持续时间极短、输出能量很低,而且迟到了十多年才实现。早在2010年,NIF的科学家就说他们即将实现点火。我记得当时时代周刊都给了封面报道,结果他们失败了。他们几次三番说即将实现都没实现,直到今年才算实现。这里的关键难题在于,科学家并不知道到底输入激光的能量得达到多少,才能点火。理论上你输入的激光能量
7、越大,发生的聚变反应就越多,但并不是按比例的关系。输入IM焦耳的激光能量也能产生一点聚变反应,但是距离点火很远。科学家一度认为得输入5M焦耳,可是手里并没有那么强的激光器。两年前,输入能量达到了2M焦耳,产生了18M焦耳的聚变输出,已经非常接近点火了。这一次实验中输入了2.05M焦耳,结果产生了3.15M焦耳的聚变输出,终于实现了Q=154的点火。那么我们就很期待,如果输入达到5M焦耳,输出得有多大啊?这就得等美国国会给NIF追加经费了3 .持续输出新闻没专门告诉你的一个事实是这里所谓的净能量增益,是用聚变能量跟进入燃烧室的激光的能量比一一而你应该知道的是,为了产生这么多激光能量,激光器实际消
8、耗的能量可是远远大于2.05M焦耳。这是因为激光器的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为了让这192台激光器在燃烧室里产生2.05M焦耳的激光能量,实验室给激光器提供的电力,是322M焦耳。你要这么算,从322M焦耳的输入到3.15M焦耳的输出,实验实际上的Q值还不到1机而这3.15M焦耳的聚变输出还不够一个40瓦电冰箱一天的电力。所以要想让这个聚变装置真的发电,实验还必须得做到两件事。第一就是你得把聚变输出的能量再提高至少100倍,才能配得上真正投入到激光器的那些能量。第二,也是更难的一点,是需要让这个激光打胶囊事件每天发生一万次。现在NIF的水平是一天只能打这么一次。因为打一次就已经让激光器都变得非常热
9、,得花好几个小时才能冷却下来一一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以前连一天一次都做不到。强度提高100倍,然后频率从一天一次提高到一天一万次,这中间的困难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就算做到这些,距离真正发电还差得很远。4,发电就算你有了足够多的聚变输出能量,可是你怎么把这个能量转化成电力呢?据我所知,科学家从来都没有严肃地研究过这个问题。因为距离那一天太远了。一般的设想是收集聚变产生的中子,让中子撞在水里,把水烧开,用开水去发电。这意味着燃烧室所处的那个小房间外面得包一层水,然后怎么让热水循环发电,现在还没有任何头绪。5.盈利现在我们假设前面说的所有科学和技术难题都解决了,第一个能持续发电的核聚变发电厂终于建成了
10、,你前面还有最后一个里程碑:盈利。能不能发电是一回事,发出来的电够不够便宜是另一回事。激光器值多少钱,发电厂初期的建设费用咱们都暂且不论。单说那个包裹着笊晁颗粒的小胶囊。我记得几年前听说这个小胶囊,每一个的价格是50万美元。你一天用得起一万个吗?当然一旦量产,价格肯定会剧烈下降一一但不会降到特别低。这是因为胶囊中作为核反应燃料的宛。泉是一种放射性物质,半衰期只有12.43年,不能长期保存,只能用让气和金属锂发生核反应的办法制备。2023年负的价格,是每盎司也就是28克100万美元。NIF要发电,估计每天需要用两磅晁,也就是32盎司,价值3200万美元。这么贵的发电厂,请问有啥用。你要知道核聚变
11、发出来的电和烧煤发出来的电是一样的电就算你认准了清洁能源,现在核聚变也遇到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太阳能发电。这几年光伏产业以超越摩尔定律的速度突飞猛进,可以说正在改天换地。在某些地区,光伏发电的价格已经低于煤电。下面这张图是金融时报对光伏电力的最新预测一一So1arPV,sinsta11edpowercapacityispoisedtosurpassthatofcoa1by2027Shareofcumu1ativepowercapacitybytechno1ogy(%)352010201220142016201820232023202420262028FINANCIA1TIMESSour
12、ceJEA到2027年,全球太阳能总发电量将超过煤电,光伏将成为人类第一大电力来源。当然,太阳能不能在晚上发电。但是在这个局面下,我们恐怕并不是很迫切地需要核聚变。惯性约束这么难,那你说另外一条路一一磁约束聚变一一会不会容易一些呢?我认为是的。2023年的一个好消息是欧洲的一个托卡马克装置,JET,实现了5秒钟的连续放电,产生了59M焦耳的能量。这个输出能量是NIF的十几倍,尽管它的输出输入比只有0.33,没有达到点火。但这已经很不错了,你要知道JET是一个非常小的装置,它的设计目的只是为了科研,本来就没指望点火。物理学家真正的希望寄托在正在建设的托卡马克ITERoITER的体积是JET的十倍
13、,预期输出输入能达到Q10,而且可以长时间连续放电,是真正的希望所在。还有别的托卡马克,比如韩国的KSTAR和中国的EAST,也就是传说中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也都达到了比较长时间的长脉冲,只是这两个装置还没有上核反应。总而言之,目前局面是科学上的难题尚未完全解决,技术上的困难才刚刚开始,商业上的可盈利性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另外,现在有很多家私人公司,包括国内也有若干家私人公司,在拉风险投资搞核聚变。它们发明了五花八门的聚变装置,不同于我上面说的磁约束和惯性约束。也许其中某个思路能取得科学上的成功。但我要说的是,我前面说的所有困难,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完全不相信现在投资核聚变私
14、人研究能有利可图。当然,如果你是热心赞助科学事业,我代表爱烧钱的科学家感谢你。补充:2月15日,美国能源部宣布,核聚变反应的能量增益有150队这是不是核聚变商业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简单回答,尽管在科学上可以算是一个突破,但并不是商业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大张旗鼓开发布会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国能源部这类实验耗资巨大,常年以来成果又没有变现过,为了争取今后仍然有拨款和财政支持,于是这次发布会就相当于把之前最好的成果显现出来。下面,我们具体说说为什么算不上商业化上的大突破。首先就是“能量增益150%”了。发布会中的介绍是这样:激光能量2.05兆焦耳,核聚变产生3.15兆焦耳能量。这一点很容易让人误
15、解为“输入1份能量,产生1.5份能量,这不就赚了吗?”很容易这样误解。但实际上,这种能量增益的核算是把激光输出的能量当分母计算的,而产生2.05兆焦耳的激光输出还花费了另外300兆焦耳的电能。这一点才是关键。所以如果核算系统总的能量投入和能量产出,其实大约是这样的:大约花费了300份电能来实现核聚变那个激光,然后在激光产生的核聚变里产生了3份电能。也就是说,平均投入100份能量,产出1份能量。这才是这个实验系统总的能量进出关系。细说起来就是,先用300份能量产生2份激光的光能,然后在这2份光能的作用下,核聚变产生了3份能量。如果把大头掐去,只看激光之后的部分,好像是能量增益突破了1一样。其次,
16、我也要补充一下:这次产生的总能量3.15兆焦耳,大约和2个麦当劳巨无霸汉堡的食物热量差不多,规模并不大。其次,就算是能量增益超过1,这一点早在1998年日本的JT-60聚变反应堆就已经做到了。除了这个JT-60之外,如果再把略微超过1和接近1的那些实验也都算上,其实核聚变界的业内人士早就不把能量增益超过1当作是什么大事了。能量增益超过1,就和今天百米跑进10秒的意义差不多,虽然成绩非常不错,但绝对算不上头条的爆炸性体育新闻。最后要说的是技术路线。今天瞄着实现核聚变发电的路线,最终都要归在托卡马克装置上。咱们曾经在2023年12月15日介绍过中国的“人造太阳”,那里详细解释过这个装置的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利用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