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00595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方案1概述杀鼠剂是农药的一个品种,能引起以反复发作强直性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毒性杀鼠剂称为致痉挛性杀鼠剂,主要包括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毒鼠碱、鼠立死、杀鼠硅(毒鼠硅)等。少数不法分子用作投毒危害社会安全。1.1理化性质多白色粉末或结晶,但不同毒物在水和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差异很大,化学性质大多较为稳定,大部分有造成二次中毒的危险(见表1)。表1致痉挛性杀鼠剂的理化性质毒物名称分子式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备注毒鼠强C4H8N4O2S2无味的白色晶体或粉末,难溶于甲化学性质非常可引起二次中毒醇、乙醇和水,微溶于氯仿和丙酮,稳定,在稀酸或可溶于乙酸乙

2、酯和苯,易溶于二甲稀碱中不分解。基亚碉i0氟乙酰胺C2H4OFN白色针状结晶,无臭无味,易溶于常温下化学性可造成二次中水、乙醇、丙酮,微溶于氯仿。空质较为稳定。毒。气中易潮解,熔点107108cC0氟乙酸钠FCH2COONa白色晶体,略带醋酸气味,极易溶常温下化学性可引起二次中毒于水,微溶于丙酮、乙醇。在空气质较为稳定,但中易潮解成糖浆状。高于200。C可以分解。毒鼠硅C12H16O3NC1Si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难遇酸易分解溶于水,可溶于苯和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熔点230235。甘氟C3H6OF2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化学性质稳定可引起二次中毒。C3H6OFC1挥发性,略带酸

3、味,能与水、醇、C3H6OF2占70%乙醍混溶。80%,C3H6OFC1占20%30%鼠立死C7H10N3C1白色蜡状物,工业品为黄褐色或棕色蜡状物,有异臭,不溶于水,可溶于苯、丙酮、乙醇、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12毒性特点均为高毒或剧毒的化学物,对大鼠的经口1D50大多小于5mgkg(见表2)。表2致痉挛性杀鼠剂的毒性毒物名称途径动物1D50(mg/kg)CAS人最低致死剂量毒鼠强经口大鼠0.1-0.380-12-6约5IOn1g经口大鼠5.7氟乙酰胺经皮大鼠80640-19-7约5mg/kg皮下注大鼠12射经口大鼠0.1经皮大鼠48氟乙酸钠皮下注大鼠1.9462-74-8约5mg/kg射毒鼠

4、硅经口大鼠1429025-67-0经口大鼠30甘氟吸入大鼠580mgm34h80650-71-2经皮大鼠66经口大鼠1.25鼠立死经皮大鼠1000535-89-7a)毒性大致痉挛性杀鼠剂均为高毒,其中毒鼠强为剧毒,其毒性大约为土的宁的5倍、氟乙酰胺的330倍、氟化钾的IOO倍。b)神经毒性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后主要耙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的脑干刺激作用,而对周围神经、骨骼肌及神经-肌肉接头无作用。目前认为毒鼠强中毒所致阵发性惊厥可能是拮抗Y-氨基丁酸(G)的结果,其机制是毒鼠强阻断了GABA受体,这种作用是可逆的,GABA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而广泛的抑制作

5、用,GABA被毒鼠强抑制后,中枢神经呈现过度的兴奋而导致惊厥。C)二次中毒致痉挛性杀鼠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不易被破坏,多数因食物链而导致二次中毒。13中毒事故原因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粘膜直接吸收,除甘氟外均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甘氟为挥发性油状液体,可经皮肤直接吸收引起中毒。绝大多数为经口摄入的食源性中毒,其他接触途径引起的中毒极为少见a)职业性事故:因违章作业或意外事故,使生产废气或含高浓度杀鼠剂的气体泄漏于工作场所所致;在杀鼠剂贮存、搬运和供销等环节因违规操作而造成杀鼠剂泄漏所致;在缺乏有效防护的情况下配制和使用杀鼠剂所致。b)非职业性事故:误服、误用、污染食物或自杀等,可经口引

6、起生活性农药中毒;因食用中毒的动物肉而引起二次中毒;不法分子因投毒可引起恐怖性杀鼠剂中毒事件。1.4临床表现中毒后主要靶器官为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可造成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肝脏、肾脏等多脏器系统损害。a)潜伏期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但与中毒剂量以及杀鼠剂种类密切相关,中毒剂量大者潜伏期短,毒鼠强、氟乙酸钠中毒潜伏期短,氟乙酰胺中毒潜伏期比毒鼠强略长。b)症状和体症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为最突出的表现,每次抽搐持续约110min,多可自行缓解,间隔数分钟后再次发作,每天发作可达几十次,严重者呈癫痫持续状态,此外可有头痛、头昏、无力、口唇麻木、醉酒感等症状,也可出现狂躁、幻觉、喜怒无常等精神症状。C

7、)循环系统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肌酶活性可普遍增高。有部分氟乙酰胺、氟乙酸钠中毒患者可出现明显心脏损害,如各种恶性心律失常、QT间期明显延长、ST段改变等。CI)其他中毒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烧灼感、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出现肝肿大及肝区压痛,肝功能可有异常。癫痫持续状态可导致呼吸衰竭。2 .监测与预警工商管理机构和质量监督机构一旦发现有致痉挛性杀鼠剂商品存在,应立即相互通报,同时发出预警信号(黄色预警);当发现有致痉挛性杀鼠剂商品已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时,则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报告给当地行政机构,采取封存控制措施,追缴售出的商品,随访有关人员健康状况。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12

8、小时)接诊2例以上疑似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病例后,须立即向当地职业病防治机构报告(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如1月内接诊的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患者超过3人次,应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橙色预警);如1月内接诊的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患者超过10人次,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红色预警)。3 .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3. 1诊断中毒患者有明确的杀鼠药接触史;血、尿、呕吐物和食物等样品检出致痉挛性杀鼠剂原形或代谢产物;中毒患者出现以癫痫样大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为主的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即可确认为致痉挛性杀鼠剂中毒。3.2鉴别诊断a)传染病疫情如乙型脑炎疫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等;b)其它毒物中毒事件如

9、霉变甘蔗中毒、有机氯杀虫剂中毒等;C)群体性痣病。急性杀鼠剂中毒事件鉴别要点见表3。表3中毒鉴别要点发病毒物事件名称接触史潜伏期人群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鉴定其他各年全身阵发性强直龄段性抽搐为最突出可疑中毒食多有明均有,的表现,发作频品、呕吐物致痉挛性确的共数分钟有人繁,严重者呈海痫心肌酶明显升或血液样品杀鼠剂同食物至数小群聚持续状态,可出现高,肝功能异中可检测出中毒事件接触史时集性各种精神症状,伴常致痉挛性杀有心、肝等脏器损鼠剂害。各年脑脊液检查外龄段观透明,细胞均有,高热、头痛,脑膜数增多,早期无明确儿童以中性粒细胞乙型脑炎共同接421较多,刺激征相对较轻,为主,其后以阴性多发生疫情触史天病例

10、阵发性抽搐或惊淋巴细胞为在夏季厥散在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流行性脑无明确15岁高热、头痛、皮肤多发生脊髓膜炎共同接17天以下粘膜瘀瘢、瘀点,脑脊液检查外阴性在冬春疫情触史儿童脑膜刺激征阳性,观混浊,细胞季节,事件名称接触史潜伏期发病人群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毒物鉴定其他为主,阵发性强直性抽数明显增多,成暴发有人搐以中性粒细胞流行群聚为主,蛋白增集性高,糖和氯化物减少有明确各年出现恶心、呕吐、可疑中毒甘的进食数分钟龄段腹痛、腹泻等胃肠蔗样品中分多发生霉变甘蔗霉变甘至数小均有,道以及反复抽搐、离出节菱泡在冬末中毒蔗时儿童脑局灶性损害等霉菌或检测春初史较多中枢神经系统症出3-硝基丙状。酸各年鉴

11、别重多有明龄段可疑中毒食点在于确的共均有,品、呕吐物接触史有机氯同食物数分钟有人与致痉挛性杀鼠或血液样品与毒物杀虫剂中接触史至数小群聚剂相似中可检测出检测,毒或职业时集性有机氯杀虫治疗原接触史剂则大致相同群体性瘠可有数分钟各年抽搐表现为手足多大致正常阴性事件名称接触史潜伏期发病毒物人群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鉴定其他病至数小龄段搐搦,多伴有过度时均有,换气,有很强的暗女性示性,可伴有恶和儿心、呕吐、腹痛、童较腹泻、低热、全身多,有乏力等多种症状明显人群聚集性4.有关检验、检测方法4. 1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化学显色法是此类毒物常用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如变色酸法检测毒鼠强、硫靛反应法检测氟乙酰胺。a)硫酸-变色酸法定性测定毒鼠强(湖南常德防疫站,龙铁军等)适用范围:对食品、血液、尿液等样品中进行毒鼠强定性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原理:毒鼠强在强酸条件下加热可分解,其分解产物中的甲醛在酸性条件下与变色酸发生变色反应,通过颜色变化对毒鼠强进行定性。b)异羟的酸铁法定性测定食品中的氟乙酰胺(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适用范围:对食品样品进行氟乙酰胺定性测定,可作为初步判断事件性质的重要参考,不能作为确定事件性质的依据。原理:氟乙酰胺与羟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异羟胴酸,再与三价铁离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