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医生+护理)附答案.docx
《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医生+护理)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安全技术核查(医生+护理)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细则(医生访谈内容)一、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6分)现场核查及查看相关文件和记录、访谈医生:告知患者输血风险以及替代异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药物治疗等)。答:(一)输血告知见输血告知同意书:1、输血治疗必要性:2、输血风险(传染病、不良反应):3、输血方式:异体/自体。(二)自体输血:1、术中采取稀释性血液技术(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2、术中回收式血液技术再利用(回收式自身输血)。(三)药物治疗包括能替代血液扩充血容量的液体,以及能改善止血效果和加强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的药物。1、扩容治疗如晶体液和
2、胶体液,供静脉输注以补充血浆容量并维持胶体渗透压。2、红细胞的药物替代治疗:红细胞生成素(EPo)等。3、血小板的药物替代治疗:血小板生成素(TPO或MGDF或C-Mp1配体)、白介素-II(I1-II)等。4、白细胞的药物替代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3(I1-3)等。输血前开展贫血筛查和治疗(鼓励开展贫血诊断和治疗流程,贫血门诊等)。答: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等。2、骨髓检查。3、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如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及引起缺铁的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测定及导致此类造
3、血原料缺乏的原发病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血钾增高、间接胆红素增高等。有时还需进行红细胞膜、酶、珠蛋白、血红素、自身抗体、同种抗体或PNH克隆等检查;骨髓造血细胞的染色体、抗原表达、细胞周期、基因等检查;以及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或骨髓细胞自身抗体检查。输血前常规开展凝血功能筛查及凝血异常的治疗。答:(一)凝血功能筛查:血小板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PT计算得到的PT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栓弹力图(TEG)等。(二)治疗:1、补充凝血因子:
4、一般可用血浆、冷沉淀等。2、DDAVP有抗利尿及动员体内贮存因子回的作用,主要用于轻症血友病甲患者。3、抗纤溶剂能保护已形成的血凝块不溶解,可用于口腔伤口及拔牙时止血,应注意引起血尿,在尿道内形成小血凝块可致尿路阻塞的危险。4、发现病因:如血管性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肝病所致的凝血异常,治疗基础病,补充缺乏药物或凝血因子。采取必要的外科和麻醉等技术减少患者出血,如药物,特殊止血措施。答:(一)外科常用三类止血药物作用机制介绍:1、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酚磺乙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卡巴克络。2、作用于凝血系统功能的止血药:维生素K1、巴曲亭、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
5、白原、硫酸鱼精蛋白。3、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止血药:氨甲环酸、氨甲苯酸、氨基乙酸、抑肽酶、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二)麻醉技术止血:如前臂远端麻醉及止血带技术。(三)介入止血。是否规范开展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术前自体贮血、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答:自体输血:(1)术中采取稀释性血液技术(等容稀释式自身输血):(2)术中回收式血液技术再利用(回收式自身输血)。熟练掌握血液成分输注指征。答:(一)外科输血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达血容量20%50%时,加输红细胞;失血超过血容量50%时,加输冰冻血浆、白蛋白;失血超过血容量80%以上时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1、悬浮红细
6、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C(1)血红蛋白100g1,可以不输。(2)血红蛋白V70g1,应考虑输。(3)血红蛋白在70100g1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1)血小板计数1001091,可以不输。(2)血小板计数V50x1091,应考虑输。(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1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注: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3、新鲜冰冻血浆(F
7、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悬浮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1kg)。(二)内科输血原则:1、红细胞: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1)急性贫血:失血量V600m1,不输血;失血量800Iooom1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在150Om1以上,需要输血。(2)慢性贫血:Hb60g1或红细胞压积0.2。(3)慢性贫血:Hb60IOOg/1,伴有明显症状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安全技术 核查 医生 护理 答案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