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务六村特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务六村特产.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那务六村特产土特产谷类:稻谷、玉米薯类:番薯、木薯、甜薯、大薯、芋头豆类:花生、黄豆、绿豆果类:荔枝、龙眼、芒果、菠萝、菠萝蜜、石榴、杨桃、葡萄畜类:鸡、鸭、鹅、狗、猪小吃:煮汤粉、炊粒、煎粒、糖心核、长形粽竹类:石竹、西竹、箭竹、蔑竹河流六村境内有引陵河段和旧江两条河流,引陵河段于1957年由县委、县人委发动干部群众担泥挖掘而成,起源北流扶新,流经宝坪,进入那务平山坡村,直流各镇,供应农业用水,方便灌溉,肥沃一方水土。旧江发自高州马蹄岭,流经南地坡、高田、新屋、灯集等村组,转入白坟坡,水流量大,沿江两岸地势较高,汇入陵江。生产基地近年来,六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主
2、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谋划新突破,以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发展农业,建立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六村特色农业产业,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基地名称投资项目占地面积成立时间投资者南地坡香蕉生产基地“绿土”牌香蕉2006年化州市长发香蕉合作社现子铜农业生产基地猪、牛、鸡、鹅、羊以及种植橘红、红光橙、西瓜和药材1075亩2013年黄乐军庙宇天官庙位于六村,1993年动工,1994年竣工,供奉莫三天官、潘八法官、流十六官、关圣古帝、女婿娘娘等诸神,由六村和平山坡村的外出乡贤、善男信女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冼太庙位于灯桀村水口岭顶,始建时间失考,上世纪五十代被
3、毁,重建于1996年12月,坐西,砖木结构,前后两座,占地约300平方米,供奉圣母冼太夫人,由灯巢、新屋和高田等三条自然村的信众捐资兴建,设有庙理事会,负责组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和庙产管理。(参考那务古今)名胜温村巨石大石鼓村道旁边有一块大石头,究其来历,在当地充满神话色彩,有待考证,该村因此而得名。据闻,之前有好几块这样的大石,后来大多数用于生产劳动与住房建设。因当地村民姓温,故以温村巨石而名扬四方。“龙之脊梁”纪念碑位于六村村委会境内高山之上,临近峨公埔村民小组。1999年6月1日,为谴责北约野蛮行径,纪念遇难同胞,中共化州市委树立此碑。纪念碑高25米,通体为花岗石,正面镌着“龙之脊梁”四个
4、大字,由时任中国记协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手书,背面记载三烈士牺牲经过,最后书“今立龙之脊梁纪念碑,旨在祈祷和平、摒弃战争;昭示泱泱中国不可侮,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纪念碑旁边,立有三座各刻着三烈士遗照的小石碑,碑后各植有一株龙眼树。文化遗产序号名称建筑年代地址1高田石桥清代高田村2六村城堡遗址清末民初平山坡村林业屋背3南地坡城堡旧址清末民初南地坡村内4南地坡大屋民国南地坡村内5温氏宗祠民国大石鼓村6高华农中遗址1970年茂名坡(土名)7禾堂地分教点遗址人民公社化时期禾堂地(土名)8灯集分教点旧址人民公社化时期灯槃村内9大石鼓巨石待考大石鼓村边野生动物六村地处边远山区,远离城镇
5、,解放前,山高林密,物种丰富,时常有猛兽出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村民外出赶集或上山砍柴都要结伴而行。据说,大石鼓村温某其母某日在外淋菜,刚好遇上老虎下山寻找食物,大惊之下,赶紧抛下手中的农具飞跑回家。有些村庄在深夜时分经常有老虎进出,咬死家狗,食肉嚼骨,留下斑斑血迹。解放后,人们不断地进行狩猎、捕杀野兽,砍伐树木、开发山岭,老虎、黄狼、野猪、穿山甲等野生动物逐渐灭迹。农民生活在过去,六村广大农民所居的房屋均为低矮泥砖平房,2间或3间,包括地主所居住的房子也是泥砖平房。农民没有或仅有少量土地,都是依靠向地主租田耕种为生。农民的生活是极为困苦的,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吃的是杂粮、稀粥,青黄
6、不接期间,靠薯苗、糠秋、野菜充饥,一年四季,吃不上几次鱼肉和干饭,一双木屐穿好几年,一张棉被盖几代人,冬季大多是盖麻包或用破布条编织的被单。自1981年以来,六村推行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外出发展空间广阔,农民收入渠道增多,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了温饱问题,改变了以往“黑蓝灰”的服饰穿着,告别了泥砖房,经历了火病房,住上了小洋楼、小别墅,家用电视机、电话机、录像机、摩托车基本普及,收入较好的一些农户购买了电冰箱、热水器,个别家庭还买了电脑、装上了空调,开上了小汽车。六村村民努力奔康致富,逐步朝着舒适、安乐的方向发展。年例期正月十三:沙田、大石鼓正月十六:六村、平山坡、屋地山、南地坡、白坟坡、栗子园正月十七:峨公埔正月廿四:木坑铜二月初一:现子铜、龙善塘、山心二月初二:灯集、新屋、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