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县产业发展规划(20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远县产业发展规划(2017).docx(4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篇“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前所未有成就“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充满挑战、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县在中央和省、州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奋力赶超、推动跨越”主基调,突出实施“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兴县、城镇带县”主战略,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节“十二五”是我县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0
2、.91亿元,同比增长13.2%,是“十一五”末24.59亿元的2.5倍,年均增长17.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10.83亿元、26.31亿元、23.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11.7%.18.7%o人均GDP达29887元,达到小康标准值的95.2%。“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累计完成23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89亿元的2.6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一五”期末的26:42:32调整为“十二五”期末的18:43:3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升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7个百分点。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75.66亿元、2
3、7.28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6倍和4.1倍(2010年,规模工业企业标准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年均分别增长22.6%和20.8%;“十二五”期间,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累计分别完成276.32亿元和92.40亿元。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1%o工业用电量达18.2亿度,是2010年&2亿度的2.2倍,年均增长17.3%。2015年,全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61户,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35户。农业产业结构调精调优。2015年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0亿元,是2010年&94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6.9%。在农业增
4、加值中,畜牧业比重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了23.5%o“十二五”期末,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万亩以上,完成粮食总产量8.21万吨,年均下降0.6%;油料总产量达到9408吨;“十二五”期间,烟草订单农业稳步发展,烤烟产值达到5.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倍多,烟农户均收入由2.4万元提高至5.2万元;蔬菜、稻鱼生态种养、精品水果、草地生态畜牧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蔬菜、水果等产品供应稳定增加。肉类总产量115万吨;禽蛋总产量475吨、水产品总产量1532吨,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12倍、1.5倍和1.7倍。打造了黄桑田、江古等特色农业示范园。批零住餐、邮政、通讯、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一
5、批新产业、新业态正加快形成规模集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从2010年的5.76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2.62亿元,年均增长15.3%o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营业额分别从2010年的0.24亿元、4.82亿元、0.05亿元、0.65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4.36亿元、16.50亿元、112亿元、3.0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4.4%、16.3%,46.6%,22.4%o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加快。2015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74亿元,同比增长20.1%。“十二五”期间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9亿元,是一五”期间56亿元的3.4倍,年均增长63.0%。财政金融
6、稳步增长。2015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10%,是2010年3.03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7.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71亿元,同比增长36.4%,是2010年1.31亿元的5.1倍,年均增长38.7%。全县金融机构期末存款余额达47.09亿元,同比增长16.8%,是2010年22.73亿元的2.1倍,年均增长15.7%;金融机构期末贷款余额达38.58亿元,同比增长32.4%,是2010年12.16亿元的3.2倍,年均增长26.0%。第二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新型工业化是后发赶超、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要围绕省确定的五大新兴产业和五张名片
7、,把农业现代化融入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新型产业为引领、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产业融合集成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章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工业实力显著提升。到202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6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00亿元以上;工业税收总额达到6亿元以上;将黔东经济开发区建成200亿级产业园区,实现就业30000人。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以上。结构布局明显优化。到2023年,轻工业比重达到60%以上。园区“一园一业”发展格局突出,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园区增
8、加值的60%以上。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占全县比重达到90%以上。特色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和10%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0%以上。形成主导突出、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以同城化为核心、产城互动效应明显的发展格局。主体培育实现突破。力争到2023年,年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达5户以上,1亿元以上企业35户以上,5000万元以上企业45户以上,2000万元以上企业55户以上。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到2023年,税收过亿元企业3户以上,过千万元企业8户以上,过百万元企业35户以上;全县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水
9、平达到全州先进水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目标任务。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80%以上。民营经济显著增长。到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60亿元,力争达到70亿元;全社会民间投资总额突破40亿元,力争达到50亿元;全县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技术)中心达2家以上,专利申请量200件以上;全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1.5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13万户,私营企业户数突破2000户),年均增长3%以上。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到2023年,全县民族民间工艺品、农林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实现1亿元以上,成为我县绿色轻工业、生态旅游业和民族文化
10、产业的新亮点、新支柱。第二章围绕提速增效,突出实施产业发展“四大工程”以园区为依托,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方向,以传统产业提升为基础,以做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以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四大工程”,着力构建具有镇远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格局。第一节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培养壮大工程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我县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就业,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县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基本方向。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洞藏青酒品牌作用,积极支持青酒集团加快扩能改造,力争白酒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左右,提升品牌效应,推动中高档酒产品发展壮大;运用
11、现代工艺改造提升米香型白酒小作坊生产企业,抓紧制定地方白酒标准,整合提升米香型白酒生产能力达到1千吨以上,着力打造镇远白酒品牌;切实加快年产3000万瓶绩曲酒生产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以蓝莓、茶叶、红桃等优质农产品为重点的果酒和保健酒。加快推动以酸系列、道菜、腌制食品、茶叶等有地方特色和市场潜力的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打造独具镇远特色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到2023年,力争特色食品加工业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解决就业4000人,实现酿酒产业集聚,打造东部酒谷基地。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在巩固提高现有的何首乌、白芨等中药材生产基地规模的基础上,加大新品种
12、引进和良种培育力度,扩大何首乌、白芨、金银花等种植面积。以两路口大健康产业园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制药企业,形成以民族中成药生产为龙头、带动中药材种植、加工、药品生产及医疗器械生产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民族药业产业体系。到2023年,力争民族医药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3000万元,解决就业IOOO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制造业。充分利用我县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积极引进文化创意团队,着力提高旅游商品设计和加工水平。大力发展根雕、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旅游工艺品产业,努力培育龙头企业,创建品牌,促进银饰、刺绣、根雕和民族服饰加工产业工厂化、规模
13、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应用技术和传统手工艺技术结合,着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规模化生产、市场占有率大的特色工艺品。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全县培育扶持旅游商品企业20户左右,力争一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加工业。狠抓绩曲酒、花酒、盼福果蔬、蔡酱坊等龙头企业的发展,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园,以“有机、绿色、生态”为品牌特色,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肉禽加工、精品水果、优质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努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23年,全县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
14、,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第二节大力实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工程科学制定和完善标准厂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能租则租、能售则售,租售并举的原则,切实加大开发区标准厂房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服饰、箱包、食品等加工型企业。积极落实“贵园信贷通”和“3个15万”等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工业企业“百千万”活动,切实帮助小微企业和新兴创业主体解决投融资难和入驻园区难等问题。加快推进园区职工食堂、宿舍楼等配套功能基础设施建设。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基地,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加强“订单培养”,切实为园区工业企业发展输送一批合格专业技能人才,确保入驻企业进得来、稳得住、发展好。力争
15、到2023年入驻企业达到50户以上,确保标准厂房入驻率达到90%以上,打造创业示范基地。第三节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工程做强电力能源产业。在现有负荷基础上,积极打通黔东火电厂湖南供电通道,努力推动黔东电厂实现满负荷运转。加快实施境内小水电站增效扩能技改工程,充分利用好潇阳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盘活做大现有存量企业。积极推动黔东火电厂二期工程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启动湃阳河流域4座梯级小水电站建设。力争到2023年,全县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55万千瓦,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做活冶金原材料加工产业。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原则上不再引进铁合金、水泥等载能企业和项目,不再审批类
16、似企业扩能技改项目。在现有装机负荷基础上,紧紧抓住我省纳入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试点的契机,加快推动现有高载能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积极鼓励支持低温余热发电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格落实环保政策,进一步完善环保设施,全面推动环保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载能企业废渣综合利用率,努力盘活现有存量,力争实现载能企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加快电冶升级转型,打造循环绿色基地,把黔东经济开发区创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做大新型建材产业。多措并举稳定东立水泥厂生产,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脱硫、脱硝设备并维持正常运行。在稳定产量和销售渠道基础上,加快发展42.5等级以上水泥和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铝酸盐水泥、装饰水泥等特种水泥产品。积极支持发展预拌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建筑构建和工程预拌件、保温防水屋面集成等建筑终端产品,引导建材工业走特色化、高质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好青溪、蕉溪等地高岭土资源,加快引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