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什么是教育?怎样做好教育?教育到底是培养怎样的学生?”诸如此类问题可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穷极一生都要追求的答案,而这些问题的答案,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中已经阐述得十分清楚,这本书早在我学师范时,就是老师们口中的宝典秘籍,惋惜我当时年纪尚轻,无法理解其中的内涵,直到我从事教育工作再次读来,才领悟真谛!古人云:“改正不吝,从善如流。这本书中所提出的建议,援助我在教学工作中更新了观念,使我受益良多。从我们踏入师范院校起,我们就要了解,教师要具备的三观是指: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教师三观
2、?综合全书我发觉,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三观的定位解读与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不谋而合,同时也让我对这些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全面的认知。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信任人,信任每一个孩子是他的教育信条。他说:“我认为对人漠不关怀是最不能容忍,最危险的一种缺点。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在上篇的第四章节中提出了要善待人,这是最起码的教育修养。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像父母一样愿学生好,阻挡邪恶进入他们的心灵。而说善意待人很简单,但善意待人这种品质是需要培养的。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她是聋哑人,我刚接手这个班时,我发觉同
3、学们没有人情愿援助她或成为她的朋友,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还会偷偷在他的校服上画画儿,写一些侮辱性的言语。我注意到此事后,会利用自习或班会时间教育孩子们要有善心、感恩之心、怜悯之心,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物,都要对生命心存敬畏。有时我会把这位聋哑孩子单独请到办公室,然后直截了当地教育其他学生要尊重关爱微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假设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儿女,或者我们自己是聋哑人,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会怎样对我们?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久而久之我发觉学生们更乐意和这位聋哑孩子交流,甚至主动帮她应付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善意待人是相互的,于人于己都是有益处的。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这条建议使我的内心受到很大震动,学
4、生是独特的、完整的、开展的人,教师想要教好学生就必须关怀、尊重、善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尊其师,信其道。二、灵敏多变的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将教师定义为学生学习和开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转换角色和行为。对待师生关系时,我们要懂得尊重欣赏学生;对待教学时,我们主要负责援助和引导学生;对待自我,我们要时刻反思;对待其他关系,我们要学会协调合作。这些与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观点又是高度一致的,对待学生,他在书中告诉我们,除了善待更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点孔子早在千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可见中外教育学家很早就发觉了个体差异。魏书
5、生也提出,学校不是造零件的机器,学生也不是零件,而是完整、独立、独特的个体。教师要保持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个体差异。做好角色转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开展的促进者。还记得线上教学期间,我教授了(匆匆)这一课。课前,我对学生安排了预习作业。虽然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乡镇学校的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前读文也是“浮皮潦草。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小程序“天天酷背”安排了(匆匆)这一课的朗读任务。公布预习任务后,学生们表现得都很积极,一些同学很快的完成任务提交了作业。依据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情况,我发觉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也就是说学生朗读时态度不一,认真程度不同。
6、“难道就没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读的很流畅成绩却不理想呢?正当我满腹狐疑的时候,一位女同学私聊我说:老师,为什么我读了好多遍,都拿不到优秀呢?系统总是提示我读的太快了。可是,快一些说明我读的流畅,错误少。为什么这也算毛病,不给我高分呢?听到她说的,我心里暗喜,心想:“全班那么多学生,唯独这孩子还真是有一颗上进的心。既然能提出这样的问题,也算这个预习任务初见效果,我倍感欣慰。何不趁机改正她的朗读习惯呢?”于是我回复她说:“这个打卡作业,旨在教会我们如何有感情有韵律的去读课文,使我们尽量做到像播音员一样,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字正腔圆,朗读的更优美,这样你的得分才会高。如果你只是为了完成作业,像“机
7、关枪一样一味的读,就达不到朗读的效果了,自然拿不到优秀。“听了我的话,该生茅塞顿开,马上又重新朗读了一遍后她惊喜的对我说:“老师,你说的果然对,这次我总算拿到了优秀!看到孩子如此有灵性,有上进心。我将这段教学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期望同学们能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以她为典范。从那以后,该生朗读课文时总是刻意的保持一个较好的朗读速度,进步明显!而其他同学在听我讲完这件事后有很大一局部又重新提交了朗读作业,成绩大幅提高。可见,这次预习任务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起到了肯定的效果。三、和谐开展的教学观我国十多年来一直在推行素养教育,而素养教育就是把提高每一个孩子的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其包含身体心理、思
8、想道德、科学文化素养,还包含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精神生活。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精神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智育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智育不等于简单的传递知识。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这些观念在这本书中也有表达。比方,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目的,要让知识既成为学习的目标,又成为猎取新知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时,不断的思考、质疑、探究,明白一个知识的产生过程,令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就是构建自己知识仓库的过程。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的评价应有重量,要
9、通过评价明确学生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因何没有掌握,绝不能迅速打分,仓促评价,否则一切只是徒劳。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每位老师都渴望自己的课堂令学生感兴趣。有趣的课堂,具有轻松的学习气氛,还有令人惊讶的知识,如果单纯盼望外表刺激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永远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应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发觉者的心愿,并通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兴趣的发源地,最终完成教学目标。所以一堂好课,我们外表是要学生掌握知识,实际更重要的是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转变学生学习动机,从“要我学到我想学,最终是我要学。”除此之外,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也谈到了家庭作业的安排与批改,家校合作等问题,想必这些肯定给现在所提倡的“双减政策和“五项治理等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读书的真正意义是让它和自己的阅历融会贯穿,读书不仅要领会其精神,更要落实于行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反思了自己九年来的教学行为,对于大师的建议我将改正不吝,从善如流,将不被人看到的教育理念化为可见的教学行为,力争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