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生态环境局分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生态环境局分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生态环境局分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2023年,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南县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生态环境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法治政府建设重点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法治思维,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现将相关本单位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法治学习,提升依法行政能力1 .强化学习宣传务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形成了局党组书记牵头抓,局党组成员分工配合落实;局法宣股总牵头,其余股室、队、站抓配合的工
2、作机制,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依法行政能效。一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党组组织一次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体学习,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局党组会上学习一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结合,有效推动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二是强化职工法治教育。组织职工集体学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组织职工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法治培训,全年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涉法培训300余人次。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完成法治理论考试,切实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法律水平,
3、提高干部职工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得到提高,提升本局依法行政能力。三是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执法人员日常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各类执法培训,组织精干力量参加市级执法大比武,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交叉执法工作,通过交流学习不断磨练执法人员业务水平。2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工作。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全过程记录。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和行政许可实时公示公开。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的公示听
4、证、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及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新政执法能力。用好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参与局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案件审查工作中。(二)立足本职工作,务实推进依法行政1 .深化环境保护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分类管理。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法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联审批工作,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中不增设前置条件。严格按照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分类管理名录、分级审批规定、三线一单等要求受理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特征和所在区域的环境敏感程度实行分类管理,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审
5、批关。二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有关规定,落实好建设项目豁免、备案、审批分类管理。全面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分类管理。三是简化审批程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纳入审批的项目一律实施网上办、不见面办、一次办,大大压缩审批时限,将法定审批时限压缩95%的时间完成审批,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项目完成公示等规定动作后,原则上对符合审批的项目,做到能快、则快、尽量快,加速审批,基本上用1-2天的时间完成审批,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四是做好了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工作,对重点项目主动服务、提前介入、早沟通、早反馈,做好了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为建设单位解决项目建设
6、环保审批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问题。2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和部门、乡镇联动,通过现场解读、趣味宣讲、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走进社区、广场、企业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2次,累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宣传资料、宣传品800余份。二是切实用好线上宣传平台。利用新媒体发布习近平法治思想、各类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宣传信息20余条。3 .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一是强化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加强对辖区碧水源水务有限公司、兰
7、湘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日常巡查工作,严格监督检查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进一步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扎实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检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狠抓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开展了2023年春节期间禁燃行动、中考,高考期间噪声监管专项行动、2023年核与辐射工作、疫情期间医疗废物执法监管等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举措,助推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高标准、高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强化办理环境信访投诉。今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件共计260件,办结率100%。现场调解生态
8、环境领域纠纷12件,调解成功率100%,群众满意度98%。2023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80人次,检查企业200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件,已处罚7件,不予处罚。件,正在调查中5件。严惩了一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三)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按照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要求,规范生态环境部门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工作。要求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全过程记录制度;此外,还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内容在相关平台进行公示,加强实时公开;在推行执法过程
9、全记录,在环境行政执法活动中使用移动执法系统,使用统一执法文书,全程录像。严格落实行政处罚结果信息7日双公示制度。规范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方面,形成了由局长、大队长队长双负责,相关股室、队、站共同参与的重大行政执法案件法制审核工作机制,细化审核范围,严格按照关于行政处罚相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对重大执法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合法性审核,确保公正文明执法。2 .规范执法程序。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的要求,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手段措施。进一步健全表明身份、说明理由、听取申辩、调查取证、听证、审查决定、送达等执法工作流程,统一规范执法文书、执法手段措施、执法举止语言,做到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进
10、一步规范当场处罚行为和即时性强制行为,充分保障相对人的陈述权和申辩权,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一)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县生态环境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摆在突出位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局党组成员在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集中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职工会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过职工会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二)带头以法治思想指导生态环境各类工作开展县生态环境局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做好生态环境法治工
11、作的行动指南,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全面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法治政府建设全局性、关键性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三、存在的问题(一)部分职工法治意识还需持续加强虽然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但是少数干部职工法治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对于行业法律的把握还不够精准,利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处理问题方面还有差距。(二)普法宣教工作还有差距一是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到位。少数干部对执法普法的
12、重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参加普法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参加普法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对于企业、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性不够,谋划不足,形式单一,往往是通过现场讲法、发放法治宣传品、法律条文解读等传统方式进行法治宣传,对企业、群众的警示教育力度不够。(三)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还有差距,应急人员不足,应急物资储备还需持续增加。二是应急监测能力不足,应急设备配备有差距,只能对常规污染因子进行监测。四、2023年工作打算(一)强化学习宣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生态环境局工作一是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强化干部职工
13、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和思想教育,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思想素质。二是继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严禁一刀切,切实提高执法效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效、规范、有序的政务服务。(二)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坚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二是深入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工作,破解企业污染、政府买单困局。(三)持续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环境风险应急处置人员培训,提升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二是积极争取各级资金,配齐应急储备物资及应急监测仪器。三是加强企业风险管控监督指导,强化企业风险排查,指导企业自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