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指南.docx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指南.docx(3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5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1中医刮痣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8中医拔罐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23中医敷熨熏浴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28中医灌肠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33中医灸类技术和推拿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37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适用技术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毫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芒针技术、皮内针技术、火针技术、皮肤针技术、针技术及浮针技术等的感染预防与控制。2管理要
2、求2.1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与人员的职责。2.2 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必须对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与控制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知识及技能培训I,并承担相关业务技术咨询、指导工作。2.3 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中医针刺类技术诊疗操作规程,掌握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预防要点,落实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的防控措施。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2.4 应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建议其针刺治疗前洗头、沐浴,患呼吸道感染时
3、建议其佩戴口罩。2.5 5医疗机构必须督查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3空气通风与消毒3.1 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应根据季节、室内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自然通风和(或)机械通风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3.2 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要求:3. 2.1空气消毒器。3. 2.2紫外线灯照射。2.6 2.3其他合法达标的空气消毒产品。3.3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4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4.1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的
4、要求,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方法,抹布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或采用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的产品,如消毒湿巾。要求达到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2.7 2诊桌、诊椅、诊床、地面等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水清洁为主,每天2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400mg1700mg/1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2.8 的清洗与消毒5.1 床单(罩)、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应每人次更换,亦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5.2 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
5、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6手卫生设施1.1 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充足的手卫生及干手物品,包括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等,宜使用一次性包装的洗手液,重复灌装的洗手液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1.2 应配备洗手流程图及说明图,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1.3 医务人员洗手与卫生手消毒,以及手卫生用品应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的要求。6. 4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7无菌操作要求7.1操作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7.1.1 检查针具的包装,确保完整无破损,有效限期内使用。包装不应过早打开以防污染,无菌针具
6、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7.1.2 针刺操作前应先遵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再用75%乙醇或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7.1.3 皮肤消毒可选用下列方法之一:7. 1.3.1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2遍。7. 1.3.2碘酊原液擦拭2遍,作用1min-3min稍干后75%乙醇脱碘。7.1.3.3用75%乙醇溶液擦拭2遍,作用3min-5mino7. 1.3.4有效含量22g1氯己定-乙醇70%溶液擦拭2遍。7.1.3.5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遵循说明书使
7、用。7.14皮肤消毒范围:以针刺部位为中心,以涂擦为主,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25cmX5cn,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7.2操作中遵守针刺诊疗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损伤及出血。7.3操作结束后预防感染。7. 3.1针刺完毕,应用无菌棉球起针,按压止血。7. 3.2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局部皮肤避免沾水。8针刺类器具的使用及处理原则8.1针刺器具包括毫针、耳针、三棱针、皮内针(揪钉式、颗粒式)、火针、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丛针)、芒针、针(电翡针)浮针等。8. 2针具进入皮下无菌组织,属于侵入性操作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医疗 技术 相关性 感染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