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3489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急诊科中医护理常规第一节 一般护理常规1、接待患者,初步分诊。根据患者病情,送至抢救室或观察 室,并立即通知医师。2、做好输液、配药、配血、输血的相应准备。3、急诊抢救室室环境(1)环境清洁、舒适、安静,空气流通。(2)根据病证性质,调节病室内的温湿度。(3)每日定时开门窗通风,每日2次。4、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生、护士。(2)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及相 关制度。5、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连续 3天。(3)体温37.5。C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4)若体温39。C以

2、上者,每4H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5)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测量遵医嘱执行。6、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8、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注明执行时间。(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根据病情,给予正确体位。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 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3)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 迷患者,按病情收集相应标本送检。(4)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 告医师。(5)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发

3、现异常,及时处理。(6)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7)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 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8)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应及时向有关 部门报告。9、遵医嘱准确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 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10、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11、关心患者,做好情志护理。12、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 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13、需急诊手术患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并通知手术室。14、对转科、转院的垂危患者做好护送及交接工作。15、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

4、执行消毒隔离制度。(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16、做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第二节胃月完痛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疼痛为 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 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与饮 食的关系。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寒邪客胃证、饮食停滞证、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 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 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2、病

5、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 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 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 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3、临证(症)施护(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 饮食。(2)胃痛发作时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脱部,或艾灸,或 中药膏贴敷。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4、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

6、剂宜热服。5、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6、情志护理(1)与患者多沟通,使其保持乐观和平心态。教会患者有 效的情志转移疗法如练书法、种花草、听轻音乐等,以修身养性 调节情志。(2)鼓励病友之间多沟通,交流胃病养护经验,增强治疗 信心。7、并发症护理(1)上消化道出血 参照血证的中医护理常规护理(2)消化性溃疡穿孔 绝对卧床、禁食,遵医嘱行胃肠减 压、静脉补液等对症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腹痛部位及性质 (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度等,做好护理记录。需行手术者,立即 做好术前相关准备。三、中医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养成

7、良好的饮食习惯,宜规律、易消化、少刺激、 少量多餐、细嚼慢咽,戒烟酒。(2)保持心情舒畅,瑟免情绪过激,以调畅气血,达到阴阳平 衡,五脏安和。(3)适当参加话动,如做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以增强 体质。(4)牌胃虚寒者可在三伏天给予穴位贴敷以补气健脾,取神阙、中脱、胃俞等穴,7日1次,4次为一疗程。(5)胃脱痛反复发作日久,中年以上的患者,应每三个月检查 一次,以防癌变。(6)积极查明胃脱痛原因,治疗原发疾病,定期门诊随诊。如 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黑便等情况应立即就诊。第三节眩晕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 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肾、脾。

8、内耳性 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一、护理评估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2、生活自理能力。3、心理社会状况。4、辩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气血亏虚证、肝肾阴虚 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 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2)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骞涩、肢体麻木 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3、临

9、证(症)施护(1)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2)眩晕伴恶心呕吐者,遵医嘱针刺或用梅花针叩打穴位。4、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 少量频服。5、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2)风阳上扰者,可食滋阴潜阳之品。(3)气血亏虚者,多食血肉有情之品。(4)肾阴不足者,多食滋阴益肾之品。6、情志护理(1)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2)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激动的刺激,掌 握自我调控能力。(3)对眩晕较重,易心烦、焦虑者,需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以增

10、强其信心。7、并发症护理(1)脑梗塞 急性期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甘露醇、尿激 酶、低分子肝素钙等药物进行颅内压、溶栓、抗凝等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及时给予鼻饲留置饮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卧床患者 肺部感染就压疮的发生。(2)晕厥参照厥证中医护理常规护理。三、中医健康指导(一)环境宜安静,光线宜柔和,避免强光、噪声刺激,减少陪客探 视(二)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宜慢,如起床、下床,转头弯腰,预 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三)避免登高或从事高空作业,以免发生危险(四)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五)大便秘结时,予腹部按摩中脱、中极、关元等穴位,促进肠蠕 动,帮助排便,防止诱发眩晕。(六)积极防

11、治原发性疾病,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 定期测量血压,若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言语不清、 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应立即就诊。第四节喘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 症的一种病证。本病常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久病等致肺失 宜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而致喘病Q基本病机为痰邪壅 肺,宣降不利。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 气逆。西医学中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心脏性哮喘及痛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病位在肺,与肾、肝、脾有 关。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Q一、护理评估1、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最近

12、一周有无打喷嚏、流鼻 涕、干咳、受寒、疲劳等症状,既往用药、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等, 询问家族病史及既往史。2、心理社会状况。3、辨证:风寒壅肺证、表寒肺热证、痰热郁肺证、痰浊阻肺 证、肺气郁痹证。二、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参照内科一般中医护理常规护理。(二)病情观察(1)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呼气与吸气的时间比例变 化等。(2)观察面色、唇甲发给程度,气喘发作的时间、程度及诱因等。(3)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出汗、尿量等;伴有咳嗽、咳痰,注 意咳嗽的时间、频率、诱因素。咳痰的色、量、性质及咳吐的难易 程度。(4)若发现患者呼吸急促不整,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 平卧。稍动则喘剧气不得续,

13、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体温、 血压骤降,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或见结代,多为肺气将绝、心肾阳衰 的喘脱危象,做好抢救的准备。(三)辨证(临症)施护(1)喘息气短者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缓解 呼吸困难。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低流量(l2Lin) 低浓度持续给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给予 耳穴贴压可选交感、心、胸、肺、皮质下、定喘等穴以缓解喘息气 短症状。(2)痰稠难咳者,可遵医嘱给予糜蛋白酶4000单位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协助将痰液排出,痰黏不出者,予化 痰药,必要时机械吸痰。(3)发热者,可针刺大椎、曲池以泄风热。感受外

14、邪引起的发 热可用刮梦疗法,选择大椎、风池、肺俞、脾俞等穴位。高热时每 4h测量1次体温,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 及时协助擦拭更换衣被,以免复感外邪。(4)遵医嘱及时血象等生化检查,必要时及时给予抗感染、平 喘等对症治疗。(5)风寒壅肺者遵医嘱给予麻黄汤加减,以宣肺散寒。注意防 寒保暖,预防风寒之邪再从肺俞人侵。发作时,可艾灸天突,定喘,气 海等穴位,以平喘驱寒。(6)肺气虚耗者久病体虚,邪气易乘虚而入,应严密观察生命体 征变化,发现异常神态。如表情淡漠、嗜睡、头痛、睡眠时伴有澹语 或性格改变等,及时报告医生,同时予间断低流量吸氧,并积极配合抢 救。(7)喘脱者,可遵医嘱

15、予独参汤或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以回阳 救逆。及时稳定患者情绪,缓解恐惧惊慌等心理。4、给药护理(1)汤药宜温服。服药后注意观察气促、胸闷、咳痰等症状是 否改善。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喘促剧烈时,可遵医嘱正确使用气雾 剂,以平喘解痉。(2)喘证发作期应服药每日3次,夜间加服1次.咳喘重者,可 增加服药次数。(3)肺气郁闭者,所用药物多属芳香走窜之品,不宜久煎,中病 即止;表寒里热者,汤剂宜温凉服。药后以微汗为佳。5、饮食护理(1)饮食以清淡、富营养为原则,宜食化痰之品,如冬瓜、生 姜、陈皮、梨、枇杷,多饮水及新鲜果汁。忌食辛辣刺激、肥甘之 D DP o(2)喘脱者,病情稳定后,应加强饮食调护。宜选用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之品,如禽蛋类、瘦肉等。6、情志护理(1)保持病室安静,加强开导鼓励,解除顾虑,使患者保持精神 愉快,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以免加重病情。(2)喘脱者,应及时稳定情绪,缓解畏惧恐慌心理。7、并发症护理(1)慢性呼吸衰竭帮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改善呼吸状态Q根据病情给予 氧疗,密切监测病情,发现病情恶化及时通知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