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352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医科常见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感冒感冒是由于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鼻塞流涕,喷嚏,咽喉2痒或痛,咳嗽。3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4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5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6本病应注意与温病,尤其是风温早期相鉴别。辨证论治1风寒证症候: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

2、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例方:荆防败毒散。2风热证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例方:银翘散。3暑湿证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例方:新加香雷饮。4表寒里热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例方:双解汤。其他疗法1中成药1.1 风寒证可口服午时茶、通宣理肺丸。1.2 风热证可口服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1.3 感

3、冒兼见脾胃湿困诸症者可用着香正气丸。1.4 时行感冒可口服板蓝根冲剂。2中药针剂2. 1风热证、暑湿证及表寒里热证均可用双黄连粉针剂36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1内静滴,每日1次。2.2发热重者,可用清开灵注射液4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OnII内静滴,每日1次。3外治疗法3. 1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4. 2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证。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3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实验室检查与治疗前比较无

4、明显改善或加重。第二节咳嗽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诊断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增高。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或见斑片状阴影。7本病应注意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痹及肺癌相鉴别。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咯痰稀薄色白,常伴咽喉痒,鼻塞,

5、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例方: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身热,汗出恶风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例方:桑菊饮。3风燥伤肺症状:喉痒干咳,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细数。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例方:桑杏汤。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气憋,尤以晨起咳甚,痰多

6、,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痰出则憋减咳缓。常伴体倦,脱痞,食少,腹胀,大便时澹,舌苔白腻,脉濡或滑。治法: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例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痰鸣,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粘,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例方: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粘,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治法:清肝泻肺,化痰止咳。例方:黛蛤散合黄苓泻白

7、散。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午后低热,额红,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例方:沙参麦冬汤。其他疗法1中成药1.1 咳嗽属热性者可口服橘红丸,每次服6g,每天服23次。1.2 热咳者亦可选用蛇胆川贝液,每次服IOm1,每天服3次。2中药针剂2.1鱼腥草注射液IOOm1,静脉滴注,每日2次。适用于外感风热、风燥及痰热郁肺者。2.2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OmI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适用于外感风热及风燥者。篇三:发热中医诊疗方案发热发热(fever)是邪毒内侵,正邪相争,营卫失和,或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脏腑功能失常

8、,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阳气偏盛而反映到临床的病理症候。发热是许多发热性疾病的共有特征,一般来说,热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疾病的进退和预后,并且是验证治疗效果的标准。常见病因(一)感染性发热1 .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小儿麻痹症、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2 .细菌性感染,如伤寒、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心内膜炎,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猩红热、菌痢、丹毒等。3 .支原体感染,如支原体肺炎。4 .立克次氏体感染,如斑疹伤寒、恙虫病。5 .螺旋体感染,如钩体病、回归热。6 .真菌感染,如放线菌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7 .寄生虫感染,如疟疾、急性血吸虫病、阿米巴肝病。(

9、二)非感染性发热1 .变态反应与过敏,如风湿热、药物热、血清病。2 .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炎。3 .组织坏死与血液吸收,如急性溶血、急性心肌梗塞、内出血、肢体坏死、大面积烧伤。4 .血液病、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癌肿、肉瘤。5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重度脱水。6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出血、脑震荡。7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神经官能症。中医学认为,外邪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因,正衰邪盛、营卫失和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机,由“毒”致热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理因素。所以,近年来静脉滴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治疗外感热病,显示了多相

10、药理作用的优势。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打破了激活环节;直接进入血液,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粒细胞激活内致热原;中药静脉滴注可直接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对抗其毒素;能调节机体对病原体入侵所产生的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反应,使过高的体温降下来;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减少炎性渗出。临床思维应详细询问发热过程、发热类型与规律性,是否伴有寒战或出汗,并了解各系统的症状,以及预防接种史、传染病接触史、居住生活史等。还要对有关体征的辨认和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辨认1 .卫气营血发热之临床特点:(1)卫分辨证:属卫气抗邪阶段,机体内发生各种防御代谢活动,没有出现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主症是发热,恶

11、风寒,少苔,脉浮。(2)气分辨证:属正未虚,抗病力强的阶段。机体对致病因子呈亢进性反应,机体的代谢反应尚旺盛,脏器的病变以充血、水肿、变性为主,其中可能是某一组织或脏器的某部分病变突出明显,但是可逆性的。主症是高热而不恶寒,口渴,舌苔黄。(3)营分辨证:属脏器受损,功能障碍阶段。机体部分脏器或组织的坏死改变,并能累及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主症是发热夜甚,口干不甚渴、斑疹隐隐,烦躁,神昏,舌绛,脉细数。(4)血分辨证:属于神经、循环功能障碍阶段,脏器损害进一步严重,免疫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可能致心、肝、肺、肾的功能衰竭、DIC,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紊乱。主症是高热,躁扰昏狂,斑疹透露,有出血倾向、舌深

12、绛。2 .伤寒高热之临床特点:伤寒发热除寒邪袭表外,与患者平素的心肾阳虚、脾胃气弱有密切的关系。阳虚气弱则卫表不固,易招邪侵,伤寒高热之特点有四:(1)伤寒高热在发病前多有寒邪外侵的历史。(2)即使热势甚炽,仍有畏风恶寒证候。(3) 一般无汗或汗出不畅。(4)脉象多数,但多见浮软、虚弱、重按无力,尤以阳虚气馁的为多。3 .内伤发热之临床特点:内伤发热多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逆乱,阴阳失调,造成阳气偏旺而出现发热。其起病较外感发热缓慢,病程一般较长,发展较慢,变化也不多,其证多为虚实夹杂或多为虚证,多伴有脏腑功能失常或损害的表现。4 .辨发热之虚实:(1)虚热:多见于内伤

13、发热,其热势多不甚,且缠绵难愈,常兼见其他虚象,脉多细数。(2)实热:多见于外感发热,其病情较急,热势较高,发展变化较速,脉多浮数。5 .辨热型的不同:(1)壮热:多见于伤寒阳明病和温病的气分阶段。(2)潮热:腑实性潮热,症见身热汗出蒸蒸,腹胀满实拒按,热势至夜加重。虚热,如肺阴虚之潮热症见午后或夜间发热,两额潮红,咳嗽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3)寒热往来:分疟性寒热往来、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和少阳寒热往来之别。6 .辨寒热之真假:(1)真寒假热:症见身虽热而反欲得衣被,口虽渴但喜热饮,舌苔黑而润滑,脉虽数不鼓手指,按之无力,微细欲绝。(2)真热假寒:症见身虽大寒不欲近衣,口渴而喜饮冷,胸腹灼热

14、,按之蒸手,舌苔黄燥或黑而干燥,脉浮数,按之鼓指。(2)有关体征的辨认:1 .生命体征的观察,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观察。2 .感觉的辨认,包括对头、关节、胸、腹、腰部感觉及心前区痛、肢体活动或感觉障碍、颈项的抵抗程度的辨认。3 .发热伴黄疽、伴出血的辨认。4 .发热伴斑疹的辨认,注意辨别麻疹、水痘、猩红热、伤寒、副伤寒、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5 .发热伴呼吸系统症状者,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脓肿、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 .发热伴腹泻者,可见于菌痢、急性阿米巴痢、细菌性食物中毒、溃疡性结肠炎。7 .必要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

15、特别是病理性神经反射的检查。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者可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恶性疟疾、某些急性传染病。8 .发热伴腹痛:(1)全腹痛:多见于急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2)右上腹痛:多见于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肝癌、肝炎、右下大叶性肺炎、右侧胸膜炎、右侧隔下脓肿等。(3)右下腹痛:多见于急性阑尾炎、局限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核、美克氏憩室炎等。(4)上腹痛:多见于急性阑尾炎早期、急性胰腺炎。(5)脐周痛:多见于急性阑尾炎早期、局限性肠炎。(6)下腹痛:多见于附件炎、美克氏憩室炎等。(7)左上腹痛:多见于急性胰腺炎、脾周围炎、脾脓肿、左下大叶性肺炎、左侧隔胸膜炎、左侧隔下脓肿等。(8)左下腹痛:多见于附件炎、溃疡性结肠炎等。9 .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丝虫病、梅毒、黑热病、白血病、淋巴瘤、血清病、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局限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皮肤或粘膜化脓性感染、结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