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14281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长期中医药发展规划(2023-2025)为了贯彻落实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和省壮大医药产业集群部署,充分利用地方中医药资源优势,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和潜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塑造医药品牌,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中医药产业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方针,充分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统领,以建成中医药强城为目标,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政策机制为重点,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产业

2、集群,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努力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城市转方式调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全面建成健康城市做出积极贡献。二、发展目标到2023年,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服务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人员配备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规范,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9张

3、,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医师数达到0.6人,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到2025年,实现人人共享中医药发展成果。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创建50个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服务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4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1张。中医药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多学科、跨部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对50个重大疑难疾病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中

4、医大师、名师引领作用更加显著,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医师数达到0.9人,每万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达到0.7人。中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提高,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中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中医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中医药健康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达到40%以上。三、重点任务(一)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监管体系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配备与中医药管理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工作人员,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二)健全中医药服务体

5、系1.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模式,整合现有资源,采取多种投入方式,加快推进以中医医院为重点的中医机构建设,打造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指导中心,带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发挥中医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融合互联网+、健康养生、健康养老等领域,构建集中医药预防保健、疾病诊疗、康复服务、疫病防治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服务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使居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实现每个市均设有1所市级中医医院,目80%以上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将三级中医医院建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快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确保现有县级公立

6、中医医院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且80%以上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力争所有县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未设置公立中医医院的县、市、区,应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中医科床位数不得低于医院床位总数的10%,成为县域内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除少数边远、地区以外,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科和中药房,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或中医馆;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推进

7、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推动县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室,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建成标准化中医治未病中心50个。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一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医药养生旅游试点取得初步成效。推广科学有效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3、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土地使用、税收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享受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产权、经营权、人才引进、医疗保障、技术职称考评等方面享有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

8、同等的法律地位。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个体中医诊所,支持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继续开展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取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50个省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开展中医药与养生、养老、康复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借助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中医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康复科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优势作用。2、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健全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工作机制。重点加强县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救治中的作用。布局建设3-4个市级中医紧急医学

9、救援基地和疫病防治基地,建立健全全市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中医药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储备中医疫病防治专业力量,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中的独特作用。推进中医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开展中医医院急诊急救技能竞赛。3、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康复中心,布局建设一批市级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加强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二级、三级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比例分别达到85%和70%o加强中医康复服务管理,鼓励市级中医康复中心针对重大疾病、慢性病、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

10、鼓励建设中医特色康复医院,鼓励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增加中医药康复服务供给。鼓励发展中医康复医联体,探索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康复服务模式。促进中医药与传统体育、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4、加快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强中医药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以医院管理和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中医电子病历开发与应用协作机制,推进县级以上中医医院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整合、完善名老中医典型案例共享数据库和中医药传统知识文献数据库,推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重点专科、中医药文

11、化科普等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四)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1、加强和改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探索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本科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设中医疫病课程,增加经典课程内容,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实施中医药经典能力等级考试,逐步实现本科中医药专业学生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全覆盖。支持中医药院校加强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爰中医药的优秀学生选拔培养。建立医学院校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共同培养的协作机制,支持开设中医药师承班,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2、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支持中医学院建设博士研究生授权工作。组织开展国医大师、名

12、中医和基层名中医评选。遴选培养不少于10名优秀中青年中医药带头人才和50名优秀中青年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开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培养工作。实施中医药师带徒工作,培养50名高层次学术继承人。3、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加大5年制本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力度,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中医临床医学生1000名。开展3年制专科省级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中医临床医学生500名。为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各培养中医临床骨干人才500名。开展基层中医药师带徒工作,在县级医疗机构中遴选500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3年的跟师学习,为基层培养

13、500名学术继承人。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训3000名能够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中医药人员,招收2000名基层中医药人员进行在职中医大专学历教育。实施乡村医生能西会中人才培养工程,培养10000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五)推进中医药传承和科技创新1、加强中医药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对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及疑难病症研究,开展以医学为代表的地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科学研究。鼓励支持挖掘、整理、研发传统名方和名老中医经验方,完成50个特色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新建不少于20个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中医药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2、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科技创

14、新激励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设立行业中医药专项科研基金,推行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鼓励支持医药企业与医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和开发,促进重大新药创新资源在省内直接实施产业化。3、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鼓励名医开展传承工作,建立中医药学术传承和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完成20部中医药文献整理。4、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术等,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加大对民间中医特色技术、传

15、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理和活态传承,推动纳入国家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和保护名录。深化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加强对老药工炮制技术的挖掘和传承。(六)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1加强道地药材品牌建设。设立优质种源保护区,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培育天然中药材基地和中药材种苗推广基地。加大道地药材品种的研究和登记工作,促进特色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2、推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大力推广道地药材、大宗药材、名贵特色药材和重点中成药品种所需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积极开展林下中药材仿生种植,推进中药材种植管理。推进中药产地建设,带动中药材种

16、植规范化、规模化发展。3、加快中药材精深开发利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开发中药材下游中成药品种,提高中药材资源附加值,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最大限度发挥中药材资源效益。加强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加快推进优势中药材资源品种的二次开发,拓展功能疗效,延伸产业链,为中药大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4、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通过对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企业、中药材经营户和经营企业、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以及零售药店等交易主体环节关键信息电子化的登记、管理,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七)繁荣中医药文化和开放发展1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精髓,在全省医学院校开设中医药人文课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主题宣传,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体验场馆和知识角,开发一批文化知识精品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