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调研报告XX市关于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调研课题组20XX年XX月XX市关于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调研课题组成员名单组长:XX市委组织部副组长:XX市委组织部成员:XX市委组织部内容提要在当前创新发展和人才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产业发展主导力 量的历史条件下,校地合作已成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发展 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用好这 个重要引擎,促进科技资源、人力资源、项目产业资源的科学配 置和有力集成,补足人才发展短板,引导高校学子向地方流动, 才能打通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 委决策部署,我市坚持问题
2、导向,认真梳理问题,积极探索校地 合作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径,为XX市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和智力支撑。一、XX市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现状L积极推动建设“十大基地”,搭建选才育才新载体”。2 .协同共建产业联盟学院,拓展校企合作“主舞台”。3 .主动对接高校头雁”团队,攻克行业技术“铁门槛”。4 .聘请高校干部兼职顾问,打造经济发展智囊团”。5 .持续推进校企订单培养,蓄满产业人才储备池”。二、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L院校联络途径较为单一,高层次院校合作较少。6 .部分合作推进较为缓慢,高精尖项目落地较难。7 .合作成果转化较为困难,高科技推广互惠较窄。三、影响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
3、展的原因L本地优势摸查不够清楚,导致高校难见关注点。 2.资源挖掘应用不够深入,导致宣传欠缺特色性。 3.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导致转化缺少推动力。 四、促进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L发挥组织部门协调作用,增强校地合作有序性。2.调研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增强校地合作针对性。 3.建立校地多轨联络机制,增强校地合作多元性。4.完善长效追踪评价机制,增强校地合作持续性。XX市关于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的调研报告XX市委组织部在当前创新发展和人才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产业发展主导力 量的历史条件下,校地合作已成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发展 的重要引擎。尤其是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情况下,用好这
4、 个重要引擎,促进科技资源、人力资源、项目产业资源的科学配 置和有力集成,补足人才发展短板,引导高校学子向地方流动, 才能打通经济产业发展中的人才瓶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 委决策部署,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问题,积极探索校地 合作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径,为XX市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和智力支撑。一、XX市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现状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我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积极 对接省内外各大高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推动各项技术落 地见效,着力引进各类高校人才,努力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机 制,为XX市产业发展、经济进步
5、打下坚实基础。1 .积极推动建设“十大基地”,搭建选才育才新载体”。近年来,我市“十大基地”建设初具模型,各类基地都有小有 成果:一是与XX大学共建X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接收实 习实训学生约XXX名;二是与XX大学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基 地,目前正在建设中;三是与XX大学共建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 地;四是与XX大学共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五是将XX纳 入人才智库基地;六是与XX大学共建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七 是与XX大学共建高校干部人才锻炼基地;八是与XX学院共建 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九是与XX大学及高职院校共建高校优质 生源基地。我市正在着力推进各个基地有效运行,促进正在运行的基地 开展深入
6、合作,协调正在建设的基地尽快运行,完善“十大基地” 运行体制机制,为我市经济产业发展创建平台载体。2 .协同共建产业联盟学院,拓展校企合作“主舞台”。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齐齐哈尔市委、我市委关于产业人 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改革有关要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 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现代产业 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学校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为契机,结合我市重 点产业项目人才需求实际,聚焦全市重点产业发展,我市着力探 索企校政共建产业学院高技能人才开发培养新模式,与XX达成 协议,建设以服务市域产业发展为主旨的生物制药产业联盟
7、学 院,培育壮大本地重点产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助推XX由工业大 市向工业强市迈进。3 .主动对接高校“头雁”团队,攻克行业技术“铁门槛”。我市以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为依 托,以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为目的,对接优秀团队和个人,加大 创新团队引进力度。我市共引进X个“头雁”工作站,分别为XX、 XXo 3个“头雁”工作站充分发挥“头雁”团队的人才和创新优势、 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引擎”。4 .聘请高校干部兼职顾问,打造经济发展“智囊团”。为进一步推进全市重点产业建设,构建全链条谋划、全要素 提升、全方位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吸引
8、经济领域资深高层次人才参与我市产业建设,发挥其在产业 规划、产业布局、决策咨询、宣传推介、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争取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我市特聘请X名经济顾问,其 中X名为高校干部人才。5 .持续推进校企订单培养,蓄满产业人才储备池”。2020年,我市职教中心学校与XX公司经友好协商,本着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多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深度合 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开设新型学徒制试点班,校企联合、 订单培养。2021年,XX市与XX达成协议,开展订单班和定向 班培养,目前已完成招生XX人。同时,与中国一重技师学院开 展院校合作成立冠名班,目前完成招生XX人。我市将以“市场+ 产业,为
9、导向,落实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建设一批懂经营、懂管 理、懂经济的产业人才队伍。二、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路径,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但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为突出。1 .院校联络途径较为单一,高层次院校合作较少。为了能够与高层次院校达成合作,基层地区可谓是千方百 计、绞尽脑汁,但就目前校地合作现状来看,县级地域能够与高 层次院校合作的机会仍然不多。我市与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合作 的项目较多且较为长久,与双一流高校却合作较少,达成合作 的“双一流”高校也存在着合作领域较为单一、合作内容较为单薄 的情况,而且正在合作的部分“双一流高校仍然为上级牵线搭桥
10、 而联络,我市自己联络并达成协议的较少。归根结底,还是由于 联络院校途径较为单一,没能建立高效有力的联络机制,导致高 层次院校合作较少。2 .部分合作推进较为缓慢,高精尖项目落地较难。经过不懈努力,我市与各个高校达成了各类合作项目,但运 营较好的主要是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项目,对于科研平台延伸、 核心技术攻关、高精端领域探索等项目的落实还存在一定阻碍, 进度较为缓慢,很多高精尖、“卡脖子”领域没有得到及时攻破, 不利于经济产业发展的快速转型。3 .合作成果转化较为困难,高科技推广范围较窄。我市是工业大市,并且正在向工业强市迈进,成果转化、技 术推广是在转型过程中的紧要任务。然而我市总体科研创新
11、能力 薄弱,领域狭窄,新技术推广覆盖面小,无法承担技术创新重任。 同时,技术的有效供给与生产的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脱节现象, 效益高、推广面大的科技项目比较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难以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等。三、影响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原因我市一直坚持产业发展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举一反 三,进而抓住病因、对症下药。1 .本地优势摸查不够清楚,导致高校难见关注点。目前,为了寻求更广泛的合作项目,也为了提供给高校更多 样的选择,我市经常使用框架协议对接高校,进行联络商谈,覆 盖了较为常见且我市能够承接的合作项目,但却缺少了地方优势 产业的突出彰显,反而导致在众多寻求校地
12、合作的地方中“泯然 众人矣”,自然无法取得高校的关注,始终处于单向联系的被动 模式,未能形成双方共联的良性互动。2 .资源挖掘宣传不够深入,导致地方缺乏吸引力。纵观一些地方引才引智的政策,大多拼的是资金投入、政策 倾斜、技术平台等硬性指标,与南方发达城市相比,我市在这些 方面都不占据优势,若强行在此处加大筹码竞争,很有可能会在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水平。正所谓,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必须客观认识本地兑现政策能力,深入挖掘可用 资源,建立相对区域优势,打好本地特色“牌”。然而我市对本地 可用资源并不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也就没能针对性地对我市资源 优势进行扩大宣传、对意向高校进行定向
13、宣传,故而很多“卡脖 子”领域未能吸引到合适的高校,自然难以服务相关产业发展。3 .产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导致转化缺少推动力。校地合作并非只是签订一纸合约就了事,而是要以高校的优 势学科和科教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为契合点。因而,合作项目与 产业发展的契合程度就尤为重要。目前我市引进的高科技项目不 乏存在着成果转化阻碍、技术推广困难的问题,除了从业人员专 业素质影响之外,与产业实际发展情况也密切相关。技术成果研 发与产业发展实际的不同步给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带来了阻碍, 推广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四、促进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路径思考1 .发挥组织部门协调作用,增强校地合作有序性。校地合作在实际推进过程
14、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难题,需要行业 部门甚至全社会在资源、正常、人力等各方面形成合力,而上下 贯通、有效联动的机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组织 部门身为校地合作的牵头部门,更应积极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一是要对内调整政策、调配资源、调动人员,保证内部形成 强有力的联动系统。校地合作并非是传统的“拉郎配”,或者是签 订一些战略性合作协议,而是要形成彼此的良性互动。为保证合 作的顺利开展,地方政府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破除校地合作 中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保障校地合作的政策体 系,促进可用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各部门分工有序、运行顺畅, 打通校地合作的每一环节,最大化使其服务产业发展。
15、二是要对外联络高校、联通行业、联动产业,保障每一个合 作项目的有效运行。起到桥梁作用的组织部门必须掌握各方情 况,既需要随时关注省内外院校的研究方向、合作意向和基本要 求,也需要及时了解行政区域内产业的基本情况、发展状态和急 迫需求,同时需要了解重点发展产业所在行业的整体趋势、发展 瓶颈和未来前景。这样才能够尽最大的可能预防合作风险,并从 中协调多元的利益关系,使合作项目在县域产业发展中实现最优 化效果。2 .调研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增强校地合作针对性。我市着力通过校地合作破解经济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与难题, 尤其是在现代产业发展方面的薄弱点,要通过地方院校的科研资 源来破题破局,促进技术有效供给与
16、产业有效需求的结合。一是调研本地产业发展情况,摸清摸透摸准产业发展需求。 对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入调研是校地合作服务产业发展的前 提。调查研究历来是我党工作的优良传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 发言权。只有对本地产业发展有了清晰准确的认知,才能够在寻 求校地合作过程中目标明确、靶向精准、一击而中,才能够在服 务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临机制变、行之有效、强而有力。二是形成“清单式+项目式”,抓实抓细抓好产业发展重点。 在校地合作中要瞄准本地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为了能够指向明确 地寻找服务我市重点产业的目标院校,可以形成“清单式+项目 式”一一对应链条,强化高校创新成果、专家团队与地方优势资 源、特色产业对接合作,并不断从重点产业合作向纵深拓展,最 终形成“需研产”的良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