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标准(20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标准(202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胸痛中心建设标准一、各地、市卫计委(局)的行政支持胸痛中心是一项推动各地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民生工 程,各地、市卫计委(局)应积极主动承担起胸痛中心 建设的重任,大力推动和支持所在区域承担了急性胸痛 救治任务的医院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在相关经费投入、 大众健康和急救教育、协调各级医院之间、医院与120 之间的合作、人员培训等过程中提供行政支持(发布相 应的行政支持性文件)。二、医院行政支持1 .医院领导层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以正式承诺函的 形式明确支持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提供人力、资金、流程优化、院内外协调等方面的行政 支持。2 ,成立了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并发布正式任命文件,
2、包括 成立医院层面的胸痛中心委员会以及任命负责胸痛中心 日常运作的医疗总监、行政总监、协调员和数据管理3制订了完善的胸痛中心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数据库管理 制度、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典型病例讨论 会制度、培训制度、时钟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并有 近半年内落实上述制度的客观记录。4 .实现了全院至少是胸痛中心核心科室的时钟统一:包括 时钟统一方案、时钟统一记录。5 .医院领导和决策层应负责与本地区120院前急救系统签 署正式的合作协议,共同围绕本地区院前急救特点制订 相应的合作方式和运作流程,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区域 协同救治效率;与120的合作必须在胸痛中心建立的早 期就积极开展,该协议
3、至少应在申报验收之前的6个月 签署完成。6 .从医院层面加强与周边基层医院的合作,要发挥胸痛中 心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促进本地 区医疗资源的合理统筹和规划,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体现 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要求。三、急诊科基本要求1 .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愿意承担胸痛中心建设任务;2 .设置了胸痛中心的功能分区:包括分诊台、急性胸痛诊室、抢救室、急性胸痛观察室等区域;3 .建立了指导急性胸痛快速分诊流程图、急性胸痛鉴别诊 断流程图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疗流程 图,并已完成对全体人员的培训、开始执行上述流程 图;4 .急诊室具备床旁心电图检查条件,对于急性胸痛患者,
4、能够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5,开展了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并能在抽血后20分钟 内获得检验结果;6 .制订并开始使用急性胸痛时间节点管理表从首次医疗接 触开始对急性胸痛诊疗过程进行时间节点管理。四、专业救治要求1.依据最新指南制定了本院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STEMI)再灌注策略和流程图并开始实施:对于具 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能力的医院应满 足以下条件:导管室基本条件:具备能进行急诊冠状 动脉介入诊疗的导管室基本设备(状态良好的数字血管 影像设备、监护设备一一含无创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 护设备、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仪等生命支
5、持系统);介入人员资质:至少 一名以上具备急诊PCl能力的介入医师,要求接受过规 范的PCl技术培训、个人年手术量不低于50例;导 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分钟且能保证365天/24小时全天 候开放,若当前不能达到,则应呈现持续改进趋势; 直接PCl的月平均进门-球囊(D-to-B)时间小于90分 钟,若当前无法达到,则应呈现逐渐改进趋势;具备 为急性心肌梗死等重症心脏病患者提供完全监护和生命 支持条件的监护室。对于以转运PCl策略为主的医 院,应满足以下条件:与至少1家以上具有急诊PCl 能力的胸痛中心医院建立了常规转诊机制,包括与PCl 医院签订联合救治协议、共同制订STEMl再灌注流程 图、
6、建立心电图共享平台、远程会诊及转运一键启动机 制、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的机制等,能确保所有STEMl 患者在120分钟内完成转运PCI,否则应选择溶栓后转 运策略;所有转运PCl患者在转运前或转运途中向 PCI医院传输心电图的比例不低于75%;所有转运PCI 患者绕行Pel医院急诊室和冠心病监护室(CCU)的比 例不低于50%;建立了确保本院首诊的STEMI患者能 在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后30分钟内转出医院(DooLin- Door-out, DIDO)的机制,如果当前无法到达30分 钟,应呈现持续改进趋势;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尽可能 建立由本地120救护车将STEMI患者从发病现场直接送 至PCl医院
7、导管室(绕行非PCl医院)的机制。对于 以溶栓为首选再灌注策略的医院,应满足以下基本条 件:有明确的溶栓场所,为达到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 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的目标,溶栓场所最好是方便患者 快速到达的急诊科抢救室或CCU,亦可在其它重症监护 室,但均必须具备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护条 件以及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肺复苏的相 应条件,包括相应的抢救设备及人员配备;常备溶栓 药物:最好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药物的保 存地点、领用机制等应能体现尽快溶栓和先救治后收费 的原则,为实现在首次医疗接触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 治疗创造条件;溶栓团队:应由急诊和心血管内科 /ICU专业人员
8、组成,能熟练掌握STEMl的诊断、溶栓适 应症、禁忌症、溶栓药物使用方法、溶栓注意事项、溶 栓结果判定标准、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心肺复苏能 力,如果值班一线医师不具备上述能力,要有相应的支 援机制以确保全天候开展溶栓治疗,在满足进门-溶栓 时间小于30分钟的基础上,并逐步实现首次医疗接触 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治疗的目标;制订了溶栓筛查 表和溶栓操作流程,以指导一线人员进行规范的溶栓治 疗;若本院不具备急诊PCl条件,应与具有急诊PCl 能力的医院建立转诊关系,并制定溶栓后转运流程图, 包括溶栓后转运时机及转运救护车的安排。2.依据最新指南制定并开始实施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症(NSTE
9、-ACS)的诊疗规范,应满足以下条件: 制定了统一的NSTE-ACS诊治流程图,该流程图必须涵 盖各类危险分层的级别、分层标准以及治疗原则;制 定了确保极高危患者和高危患者分别在2小时内和24 小时内完成紧急和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机制,本院 不具备急诊PCI条件时应能及时转诊到具有条件的医院 进行紧急或早期PCl治疗;已对核心科室人员(急诊 科及心血管内科)进行了上述流程图和工作机制的应用 培训。3 .制定了院内发生心脏骤停或急性胸痛的紧急处理流程和 快速反应机制,应包括紧急处理流程图、紧急救治责任 科室和责任人、联系电话及紧急处理工作内容和时间要 求。4 .制定了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疗规范:
10、包括筛查及确诊机 制、针对不同类型夹层的诊疗方案,其中重点是CT室 的激活时间(W 30分钟)、床旁超声检查激活时间( 60分钟)、早期处理规范;对于本院不具备诊断条件和 /或治疗条件的医院,应建立及时转诊机制,能够及时 将患者转运至具备诊疗条件的医院接受规范诊疗。5 .制定了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疗规范:包括针对可疑 患者的筛查、确诊手段以及根据危险分层的治疗策略,对于具备急诊CTA条件的医院应能逐步实现就地完成全 部诊疗。五、120急救中心基本要求各地120要积极参与本地区各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在胸痛中心建 设早期应积极配合各医院的胸痛中心建设,在本地区胸痛中心建设 逐渐成熟后应主动承担起
11、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的协调任务,应满 足以下条件:L 120与各胸痛中心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包括针对急性胸 痛患者的联合救治计划、120优先将急性胸痛患者分配 至胸痛中心、对调度及院前急救人员的培训机制、建立 统一的时间节点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机制。2.落实了针对120调度和院前人员的培训教育计划。3,救护车到达现场后10分钟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并能在10分钟内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将接受 直接PCl治疗的STEMl患者绕行急诊直接送至导管室。4. 120调度人员优先将急性胸痛患者调度至就近且建立了 省级或国家级胸痛中心的医院。六、与本地区5家以上的基层医院建立了急性胸痛联合 救治网络L
12、签署了联合救治协议:包括共同制定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早期诊疗规范、心电图共享平台、根据双方转运距离确定STEMI患者的首选再灌注策 略、转运机制和联络机制等,有条件的地区应包括双向 转诊机制。2 .针对基层网络医院开展了胸痛中心的相关培训。3 .已经与基层医院开展了实际的联合救治工作。七、已经完成在中国胸痛中心网站注册过程、正式启用 云平台数据库,开始规范填报急性胸痛数据。数据库管 理并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1 .所有进入医院的急性胸痛(明确的创伤性胸痛除外)患 者的登记比例应不低于75%,应包括各类因急性胸痛就 诊于门、急诊或入院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最后诊断;2 . ACS患者的登
13、记比例应达到100%;3 . STEMI患者的录入必须达到100%,且各项关键时间节点 的填报应齐全,关键时间节点的缺失率不能高于10%, 其中院内时间节点记录的有效率应达到100%。4 .数据资料的溯源性:确保STEMI患者的上述关键时间节 点可以溯源,其中发病时间、呼叫120、到达医院等时 间应能从急诊病历(电子病历或复印件)、入院病历、 首次病程记录、心电图纸、检验报告、病情告知或知情 同意书等原始记录中溯源,并要求尽可能精确到分钟。八、持续改进效果1.必须满足的条件:所有医院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对于自行来院或拨打本地120经救护车入院的所有急性 胸痛患者,缩短了从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
14、电图时间, 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分钟;对于STEMI患者,缩短 了从首份心电图至确诊的时间,且要求月平均小于10 分钟;经救护车(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及由非PCl 医院转诊患者)入院的STEMl患者,从急救现场或救护 车远程传输心电图至胸痛中心(实时传输或微信等形式 传输,但必须在云平台有客观记录)的比例不低于30% 且在过去6个月内呈现增加趋势;建立了床旁快速检 测肌钙蛋白方法,从抽血到获取报告时间不超过20分 钟。以直接PCl为首选再灌注策略的医院必须满足的 条件:对于接受PPCl治疗的STEMI患者,月平均门- 球时间低于90分钟,且达标率不低于75%,并应呈现持 续改进趋势;若当前无
15、法达到上述绝对标准,则应呈现 明显改进趋势,并应制订促进持续改进的措施,确保持 续改进;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分钟。以转运PCl 为首选再灌注策略的医院必须满足的条件:所有转运 PCl的患者,DIDo时间小于30分钟,若当前无法到 达,则应呈现逐步缩短趋势,并应制定促进持续改进措 施,确保持续改进;在过去6个月内实施转运PCl的 患者中,向接收转诊的PCl医院传输心电图的比例不低 于50%且呈现增长趋势。以溶栓为首选再灌注策略的 医院必须满足的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月平均 进门-溶栓开始时间低于30分钟,且达标率不低于 75%,并应呈现持续改进趋势;若当前无法达到上述绝 对标准,则应呈现明
16、显改进趋势,并应制订促进持续改 进的措施,确保持续改进;适合溶栓的患者接受溶栓 治疗的比例不低于70%。选择性达标条件:以下条件中 以直接PCl为主要再灌注策略的医院至少满足4项以 上,以转运Pel或溶栓为主要再灌注策略的医院至少满 足3项以上:经救护车入院(包括呼叫本地120入院 及由非PCl医院转诊患者)且接受直接PCl治疗的 STEMI患者,绕行急诊和CCU直达导管室的比例不低于 30%,且呈现增高趋势;自行来院且接受直接PCl治 疗的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接送入导管室的 比例不低于50%,且呈现增高趋势;STEMl患者的死 亡率呈现降低趋势;所有极高危NST-ACS患者,2小 时内实施紧急PCl的比例呈增加趋势;所有高危NST-ACS患者,24小时内实施早期介入治疗的比例呈增加趋 势;全部ACS患者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