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作业设计七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作业设计七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减作业设计七法“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作业设计方式,控制学生的书面作业总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为了增加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把作业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融合,帮助学生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一、分层设计教师布置实践性作业,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积极性,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分层。第一个层次的实践性作业是基础作业,也就是学生在校内必须完
2、成的知识技能作业。这部分作业实行作业审核制度,要求以年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集体教研时间进行研讨,再经过教学领导审核通过才能布置。作业审核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作业量少质高,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第二个层次的实践性作业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作业。例如,数学教师每周根据课程进度布置一道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业题,学生每天利用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练习,逐步实现既能想明白又能说清楚。教学与作业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内容从课内学习到课外分享实现了联动,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第三个层次的实践性作业是学科实践作业,为了实现学科实践作业的科学有序,采用“先统后分”的形式布置。在开学的第
3、一个月,采用“集中教”的方式,以年组为单位,以固定内容为示例,将学生分成ABC层次,对学生进行实践作业的统一指导。A层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具有优秀的数学学科素养。B层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学习习惯一般,有一定的数学学科素养。C层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不具备基本的数学学科素养。即使具备基本知识,也可以根据复杂性、数量对作业进行分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作业的分层设计有助于基础知识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弹性设
4、计以“大单元教学”为媒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可以是一个单元的跨课时衔接,也可以是跨单元的衔接,甚至跨学段,以一个切入点为中心,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在教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要求A层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学习百分比、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规律;要求B层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如何转换百分比、分数和小数;要求C层学生,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理解百分比和小数的含义,理解数学与实践的关系。在设计一堂课之前,教师需要制定一个大单元的教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数学技
5、能进行分析,按知识发展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分课,将相应的内容与要求分解为课程目标。因此,教师需对单元教学的理论有很好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设计教学。三、情境设计小学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生终身学习作用巨大。适当的分层作业能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根据小组成员生日的差异创建一个拼图”和“根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差异创建一个扇形比例图”,帮助学生了解扇区地块大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数据。通过这个简单的拼图,要求A层学生互动合作百分比和百分比差异;要求B层学生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进行比较
6、,通过不同的图表感知场景的差异,并对比每个图表的优缺点;要求C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认知水平,激发新思维。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要进一步关注核心内容,毕竟刚刚学了新知识,打好基础才是成功的关键。四、选择性设计“双减”背景下,单元项目化更趋于人性化,学生可以按照自身能力自由选择作业或者遵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喜欢的某项作业。整体建构知识体系和作业架构,精简作业总量,多学科融合,多方位融合。而单元视角下的项目化作业,则是以单元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在教学目标引领下,重组、整合单元内容,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综
7、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五、生活化设计基于生活化的整合拓展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有条理、有框架结构的知识体系,符合新课标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特别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渗透数学新思维。例如,在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一单元后,我们设计了“金鸡湖水域面积知多少”这一单元项目化作业。此次作业的缘起为五年级学生质量监测中的一道题: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水域面积是7.4()。A.平方千米B.平方米C.公顷D.平方分米。此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平方千米”,但作答为“公顷”的学生占一半以上。由此可看出,学生对于较大的面积单位没有直观上的认识,缺少空间思维想象力
8、。且对于生活中的实物留意并不多,缺乏经验,停留于意识中“金鸡湖水域面积”的表象。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一项周期长、螺旋上升式的主题活动:一是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直观感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不同的面积单位,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唤醒已有知识经验,找到知识根基;二是通过具身体验IOO平方米有多大,1公顷有多大,1平方千米有多大,来积累直接经验;三是整体梳理,形成知识结构。生活化作业设计不仅基于大单元、大知识体系,更贴近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创造良好且亲切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经意间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更将数学运用于生活。六、核心化设计核心知识学习既纵向链接教材关联内容,又横
9、向并联相关主题内容。不仅可以体现知识体系之结构,更能体现生活数学之结构。核心知识就是指框架结构完整、应用性广泛、具有一定拓展性的基础知识。根据核心知识我们可以牵引出许多与其有关或存在相似概念的知识,经过一定的排列推理,又能形成了相关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比例”这一单元后,我们设计了“测量学校钟楼的高度”这一单元项目化作业。方法一:明确竹竿、钟楼自身高度与其影长之间是正比例关系,运用已学的测量方法分别得到竹竿、钟楼的影长,再用两者之间已知的正比例关系求得竹竿、钟楼的高度。方法三:钟楼的高度与影长可近似看作形成一个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板进行测量,准备一支激光笔放在三角板靠近底边处(不是直角端
10、),不断调整两者的距离,使激光笔照射光线到钟楼最高处顶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激光笔和钟楼的距离与钟楼的高度是相同的。七、多元化设计和传统作业相比,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作业多元化。用更为开放的目标、更为鲜活的过程、更为丰富的资源、更为主体的感受来代替传统作业的枯燥乏味,机械重复。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会学数学和喜欢数学J课标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提出数学要与其他学科整合。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一单元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这四个新方位词的认识,我准备了以下三个活动。活动一
11、:学生分组,在围棋的棋盘上插彩旗,比哪一组在最短时间内按老师说的方位插代表自己小组的彩旗,数量多者胜。活动二:让学生到操场上,按照老师说的方位插彩旗,最后根据小组插彩旗的正确率和时间来决定哪个小组获胜;活动三: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经历到一个地方是如何走的过程,并让他们描述从所在位置到学校应该怎么走。总之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正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数学教育究其根本,依旧是在素质教育中各方面综合发展。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基于实践教学研究,谋变创新。要打破一纸、一笔、卷的单元作业设计与检测方式,改变作业传统样态,从学生根源处解放作业刻板印象。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从教师处解放“唯分”主义思想。通过作业系统化实践探索,形成体系,通过作业优化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