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2023年1月31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2023年1月31日.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实施意见(2023年1月31日)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要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 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 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 展,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深入实施“两强一 增”行动,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根据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结 合我省实际,提出如
2、下实施意见。一、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科学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工作(一)准确把握农业强国建设总体思路。建设农业强国是党的二十大 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做到供给保障强、 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 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 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加快 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上来,加快推动安徽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二)谋划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建设农业强省,必须立足省情农情, 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精神,多种粮种好粮,发展生态低碳农业, 传承优秀乡土文
3、化,打造徽风皖韵美丽乡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 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必须科学制定农业强省建设规划,针对未来5年、 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必须循序渐进、 稳扎稳打,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必须因地制宜、注重 实效,从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办一项 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二、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三)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我省种粮大 户徐淙祥的重要回信精神,总结推广种粮大户好经验好做法,带动广大农 户多种粮、种好粮,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 食播种面积任
4、务,产量保持在820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 动,运用市场化、产业化方式探索粮食增产路径。开展农业精耕细作改革, 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深入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优质专用水稻、 小麦播种面积占比达80%o全面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健全种粮农民收益 保障机制。落实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好优质粮食工程。严格落实安 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杜绝割青毁粮、开工毁苗等违法行为发生。 严格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化皖北地区粮食生产 主力军作用。按规定开展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四)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开发利用冬闲田为重点 扩种油菜,统筹花生、芝麻
5、等生产,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实 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五)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建设水稻育插秧中心120 个、粮食烘干中心180个,总数分别达565个、558个。新建农产品产地冷 藏保鲜设施500个、新增库容50万立方米。新增设施蔬菜播种面积21万 亩以上。创建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0家。实施养殖池塘标准化 改造4万亩。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总面积超700万亩。(六)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口粮和饲料粮 生产,严格规范青贮饲料收贮行为,饲草、青贮饲料种植面积稳定在125 万亩。林下特色种养面积发展到50
6、0万亩。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产量达 63万吨、增长20%o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健全追溯 管理制度。(七)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完善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强 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120万头左右,规模 猪场(户)保有量不少于5400个。抓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 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备调运。创建5 个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深入推进产运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 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大力开展 “光盘行动”。提倡健康饮食。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A)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7、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管 理,加强补充耕地全链条监管,确保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 别不低于8115万亩、7145万亩。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 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加大播荒耕地利用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 普查工作。(九)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00万亩,亩均财政投 入提高到2500元以上,改造提升210万亩,统筹推进25万亩高效节水灌 溉。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快农田 水利“最后一米”建设,新建和改造农田机井1.5万眼、塘坝4.9万座。 强化县级人民政府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主体责任。(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引江
8、济淮二期工程建设,全 面启动驷马山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新开工24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 造项目。编制农田灌溉发展规划。落实地下水管控指标,实施地下水水量 水位双控,持续推进地下水压采置换。加强蓄滞洪区管理,推进山洪沟治 理工程建设,提高山洪灾害应对能力。新开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20个,实 施20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427座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加快推 进水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十一)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农业气候资源普查,推进 主要粮油作物种植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工作。构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气 象智能观测网络,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加强基层动植 物疫
9、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抓好非洲猪瘟、小麦赤霉病等重大动植物 疫病常态化防控。做好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开展森林防火网格化管 理国家试点,提升重点区域森林火灾综合防控水平。完善20户以上自然村 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建设。四、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十二)推进科技强农。加快技术现代化,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 模式、新装备等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66% 提高到66.5%。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建省级科技特派团50个,巩 固提升“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实效。提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服务能 力,争取生物育种、农产品加工、园艺作物等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安徽。深入实施
10、种业振兴行动,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强种质资源保 护利用和精准鉴定评价,基本建成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中心库。建设完善10 个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场(区、圃、库)。组建生物育种安徽省实验室。 加快合肥“种业之都”建设,提升育种研发能力。实施国家西瓜甜瓜育种 联合攻关,推进省级农作物及畜禽良种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培育壮大种 业优势企业,支持种业基地县和优势企业合作共建。加强种业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套牌侵权、制售“三无种子”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绿色食品、 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先进成果30项以上。(十三)推进机械强农。打造芜湖现代农机、合肥色选机、阜阳粮食 机械、宿州智能农机装备等
11、四大农机制造产业集群,农机制造主营收入达 362亿元、增长8%。加快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完成研制新样机50项,总 数达90项。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省级财政支持力度。 加快关键领域“机械换人”,建设农机农艺融合基地20个,提升水稻、油 菜机械化种植和花生、薯类机械化采收水平,支持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 事服务中心130个,总数达850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83% 提高到84%o(十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 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8虬 持续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
12、就地 就近就业。强化缓缴社保、稳岗返还、扩岗补助、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稳 岗纾困政策落实。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持续开展根治欠薪 专项行动,推广运用工资支付监管信息系统。依法保障超龄农民工、灵活 就业人员权益。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按照不低 于项目财政资金的10%发放劳务报酬。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十五)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强化防止返贫 动态监测,完善网格化监测机制,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和动态管理。实施 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产业、就业等开发式帮 扶措施。
13、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兜底保障水 平。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十六)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中央及省级财 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重点支持帮 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支持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 院经济,创新推广微果园、微工坊、微型光伏电站等模式。纵深推进脱贫 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持续开展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 建,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完善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 营性帮扶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经营主体主动联农带农。管好用好扶贫 项目资产,确保作用持续发挥。实施
14、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人 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在180万人以上。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 业帮扶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深入开展“雨露计 划+”就业促进行动。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重点 项目,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 产业顾问组产业帮扶作用。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 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实施一批安置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十七)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政策,注重以乡镇为单元谋划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调配 农业农村要素资源。开展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
15、成效监测评价。按照 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一 自三合”模式。深化县域结对帮扶,20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接续帮 扶20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20个省属国有企业结对帮扶20个欠 发达乡镇。持续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鼓励 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共同参与帮扶。探索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 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十八)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办好长三 角绿色食品加工业(小岗)大会、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 会、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培育一批农
16、产品加工业强县、强园、强企,新增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产值 超50亿元加工园区3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从1. 55万亿元提高到1. 68万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 6:1。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 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推 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十九)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 造升级县、乡、村商业网络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 展,推动县域内交通、邮政、快递网络节点共建共享,巩固快递进村基本 全覆盖成果,稳定运营5000个以上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发展乡村餐 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继续开 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二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数字皖农”建设,深化“5+8” 试点,推进数字乡村智慧农业暨农业产业互联网建设,新增数字农业工厂、 数字农业农村应用场景各100个。深入实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