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33696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册26导体和绝缘体优质教案2套.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教材简析】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己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在这一课中,他们会发现将身边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导体是一种允许电流通过它们的物质,绝缘体是电流不容易通过的物质。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同样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探究物体导电性能,教学内容主要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区分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二部分: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以及一些安全用电事项。【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者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出书面计划。在实际过程中,如果

2、让他们完成独立的计划,稍有困难,本节课在引导学生做完整实验计划。四年级学生往往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判断甚至想象替代实际科学实验情况,有些学生甚至只会凭借经验不加实验地将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因为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实证意识的培养,每一种检测都要达到两次以0四年级学生合作分工意识还不够强,本节课会继续在小组分工提供帮助策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做成的物体叫做绝缘体。2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科学探究目标1 .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2 .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科学

3、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3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在实验中学习与别人合作。2 .在检测中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3 .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学难点:使用电路检测器规范地来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铅笔,长尾夹,铁钉,钥匙,橡皮筋,铁勺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科学监测记录表。教师准备: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的微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引入(预设5分钟)1图片出示一根已经剥开塑料包皮的导

4、线,提问:在连接电路时,我们需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的原因是什么?(预设:塑料不能导电)验证观点:分别用导线的金属头和塑料皮作为接触点连接到电路中,发现灯泡会亮、灭。2.追问:生活中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揭示课题:导体与绝缘体(板书)二、探索实验(预设18分钟)1 .同学们列举的物体是否容易或者不容易让电流通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预设:电路检测器)2 .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呢?说说你们的想法。(预设:先预测电流是否容易通过铜丝和塑料使得小灯泡发光,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每个物体检测至少2次。在检测前,电路检测器要进行自检。当小灯泡发光,则说明是导体。)3

5、 .同学们认识了正确的检测方法,现在实验篮里面有很多物体,哪些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请大家自己来动手试一试。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取身边的的若干种物体(教师提供一部分,学生自己选取一部分。)出示要求:(1)自检:组装电路检测器,并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2)预测:猜测待测物体是否能点亮小灯泡,记录在预测栏中;(3)检测:每种物体要检测2遍,并记录检测结果;(4)对比:将能亮和不能亮的物体进行分类,比较有什么异同。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三、研讨交流(预设12分钟)1 .我们的检测已经结束,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

6、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不同的意见,请同学汇报结束后,提出自己的想法。2 .学生交流汇报(预设:若对于同一种物体的检测,小组检测结果出现不同,可进行重复检测。对预测和实测结果不同的情况,说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检测后,有什么新的认识。小结:根据检测,能让小灯泡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预设:金属材料容易让灯泡发光,非金属材料则不容易让灯泡发光。)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板书课题:导体和绝缘体)3 .解释应用。出示一些简单电器,如电池盒、开关、灯座、插头、插座、螺丝刀等发给小组,每组一种,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

7、的哪些部分使用导体材料,哪些部分使用的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我们通常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使电流流过。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导体和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环境下,绝缘体也可能变成导体。你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有哪些?我们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用电安全。【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作业设计】1 .绝缘体是一种不容易导电的物体。下列物体属于绝缘体的是(C)oA.回形针B.钥匙C.橡胶手套2 .下列做法属于安全用电的是(A)0A.保护导线外面包裹塑料B.用湿布清洁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C.拔插头时触碰导体部

8、分3 .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合理的顺序是(B)O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查电路检测器是否正常重复检测一次A.B.C.第6课时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的物体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导体;有的物体不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2 .根据检测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3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1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判断物体的导电性。【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

9、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

10、并与预测进行比较。(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2 .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你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点在哪里?3 .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 .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2 .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 .下图中这些物品

11、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安全提示: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2 .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3 .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在人们不需要的地方阻断电流。【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1 .导体:

12、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2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3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教学反思】从课堂上的反馈情况看,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学生在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而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部分用铜来做,有些部分用塑料来做?教材通过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0种(甚至更多)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并强调重复几次)的实验,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