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免园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王免园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枚乘梁王兔园赋校议摘要枚乘梁王兔园赋是今存汉代以“赋”命名的赋作中时代最早的一篇骋辞大赋。今存残篇,错讹十分严重。上世纪初黄侃曾加校释,但所存问题仍然很多。近八十多年中,再无人加以董理,论汉赋者也少有人提及这篇作品。北大出版全汉赋主要据黄侃校释加以标点收入,仍然诘屈不可读。本文在黄侃基础上重加校理,补缺字,去衍文,纠正讹误,恢复倒、乱字句和此前在句读上存在的一些错误,使所存文字可以通读。又,文章对原作结构、首尾及中间所缺失的内容加以推测,以便读者认识原作之体制与规模。这对于认识该赋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及正确评价有关作家有较大的意义。关键词枚乘兔园赋校释汉赋文心雕龙诠赋论及赋的早期发展时,在荀况
2、、宋玉之后即提到枚乘,说:“枚乘兔园,举要以会新J将其兔园赋作为代表作给以很高的评价。该赋今存于古文苑,残缺甚为严重。南宋章樵曾为之作注,疏通了一些文意,但对无法理解之处,往往强为之说。如将“相物笏焉子有似乎西山”中之“有”字属上,作“笏焉子有”,注云:“滋有言物之多,子当作滋汉人以箕子之明夷为荽滋,则滋、子字通然而“笏焉滋有”亦并不通。据上下文来看,“笏”乃“刎”字之形误,“焉”乃“马”字之形误,“似”乃“事”字之音误,“子”乃“兮”字之形误,原句应作“相物(按:物指牲畜之品类)刎马兮,有事乎西山”。章氏对原文虽无断句,但注文都置于一句之后,有注文处,即为其理解之句读处。然而其中往往有破句而
3、读者,上面所说将“有”字属上即其例。再如“激扬尘埃”一句,将“激”字属上,作“暴燃激,扬尘埃”。如此之类颇多。章氏不知原文有误,而循“注不离经”之陈法,故其注于认识原文作用不大。上世纪二十年代黄季刚先生曾加校释,附于文心雕龙札记诠赋篇之后,范文澜先生文心雕龙注据以附于诠赋注中,按云:“古文苑载枚乘菟园赋错讹不可理,黄先生校释如下。”马积高先生赋史、姜书阁先生汉赋通义并言其“错讹不可读二时人之论汉赋者,亦未见述其体例、引其词句、论其在赋史上之地位与影响者。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三先生编全汉赋收录此篇,以古文苑韩元吉本所录为底本,“断句、校勘主要据范文澜注文心雕龙引黄氏校释本,参校岱南阁九卷本,守
4、山阁本及艺文类聚卷六五所录”。比起黄季刚先生的校释本来,此本除增加了11条异文校语之外,第一次对原文进行了标点,黄氏本则只在韵脚字旁标“均”(古“韵”字),该断句处标“句”。所以,全汉赋所刊是目前梁王兔园赋最完善的本子。今据全汉赋所录,在黄季刚先生校释的基础上,对该篇再加校理,以期尽可能恢复其本来面目。本文所用底本全汉赋用了新式标点,且较为易见,便于对勘。黄季刚先生于他认为衍、讹之字皆加括号括起(除前面两字用方括号外,其余皆为圆括号,二者并无区别)。文心雕龙札记于当断句处空一格,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则未空。全汉赋校语在全文之后编号列出。本文校理亦将黄季刚先生校释文字全录,鄙见有与之不同者,加以辨析
5、。章樵注文有关校勘者,酌情录之,其余注文皆不涉及,以免滋蔓。为了讨论的方便,我将原文分为17节。为便于同底本对照和校议之方便,其分节不完全以文意和叙述层次为标准。为排印的方便,凡不影响校释和文意者,原文逐录中繁体字皆改为简体,异体字皆改冗“、“亢”俱后起俗体,但今已定“冗”亢”为异体,而此字如何写并不影响文意的理解和文字的是正,故本文录为“冗二为行文的简省,校议中提到黄季刚先生及其校释语,概简作“黄氏”或“黄曰”、“黄校”,特此说明。枚乘此赋不只是写兔园的景致,还写了美女冶游和梁王射猎的场面,但现在所存,除文字错讹脱衍之外,首尾均有残缺,当中也有缺失。今已无法恢复其原来之规模。我们的校理,犹如
6、文物残片的修复,只能使人由一件铜器残存部分之外形、厚度、弧度、质地、纹饰,推想其大小、形状与精美之程度;我们也只能让人们推知原文之篇幅、体制、大体结构,而不可能完全恢复原来之规模。因原文讹、误、脱、衍、倒、残的情况十分严重,校理意见难免郢书燕说之消,能得到学界朋友指正,使之更为完善,则是幸!一、英园赋:章樵注云:“孝王筑东园方三百里,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菟园,园名。左传鲁有菟裘,卫有菟圃,皆地名。音徒。”按:因楚人名虎为“於菟”,故人于此赋之名称有惑。我以为“菟”乃“兔”字之借。菟裘见左传隐公十一年,为鲁地。据杜预注在泰山梁父县南;又左传哀公四年有菟和,山名,据沈钦韩地名补注引商州
7、志,在今陕西商县东一百一十里。此均同菟苑关系不大,可以不论。菟圃见左传僖公十九年,卫地,据高岱春秋地名考补引或说,在今河南省长垣县境。又左传昭公五年:“劳屈生于菟氏。”杜预注:“郑地。”水经注作“兔氏”:“野兔水上承西南兔氏亭北野兔坡。春秋传云:郑伯劳屈生于菟氏者也。则“菟”乃“兔”字之借。其地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北四十里距梁都睢阳较近。楚辞天问:“而顾菟在腹”洪兴祖考异:“菟一作兔。”补注:“英与兔同。”战国策楚策四:“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菟”亦即“兔”字。枚乘此赋西京杂记卷二、文心雕龙诠赋、艺文类聚俱作兔园赋,作“兔”是也。二、开头一节5句19字:修竹檀栾,夹池水,旋菟园,并弛道,临广衍,
8、长冗故。“故”字韩元吉本古文苑及黄氏所录皆作“坂”,全汉赋盖涉下一字误抄。作“坂“是也。黄氏在“栾”、“园”、“衍”、“坂”四字旁均标“均”字,以此四字押韵。我以为“长冗坂”当连下为句(此在下一节讨论),应只“栾”、“园”、“衍”三韵。“修竹檀栾”,“栾”字押韵,由以下各句看,韵脚皆在偶句之末。为便于理解和掌握文章节奏,可在“修竹檀栾”一句前加“口口口口”,补出其上句的位置。下面四个三言句,偶句之末为韵脚。例之以此,在“口口口口,修所檀栾”的前面至少还有两个四言句,其第二句末一字应为元部字(与“栾”同韵)。另外,散体赋是由问对发展而来,其开头都具有“述客主以首引”(文心雕龙诠赋)的结构特征。所
9、以,一般来说,它还应有一个类似小引的开头。所以,应在开头标“上缺”二字,使读者尽可能推知其结构的情况,以便于做进一步的研究。关于标点,“栾”字后应为句号。后面四个三言句,我以为“园”字后可为分号,“衍”字后应为句号。因为“栾”字前为四言句,为一层意思,小的结构上为一个意思单元;后面的三言句为一个意思单元。此四个三言句中,前两句上下句式相对,后两句上下句式相对。前两句与后两句为并列关系,故其间宜用分号。三、第2节3句17字:故径于昆仑,泉观相物笏焉子,有似乎西山。故,黄校日:“即坂字,形近讹。”径,黄校日:“一作正”。韩元吉本注:“一作征。”按:此节中“故径”之“故”非坂”字之误,“径”字亦无误
10、。上一节末句“长冗坂”,黄校:“长冗二字有误然未言何误。我以为“长”乃旁注“冗”字之义者,或校“冗”为“长”,后阑入正文,使两字并存。今以留“长”字为优。“故径”之“故”为“微”字之形误,连上作“长坂微径”,写苑中的地势,言地形复杂,其苑甚大而已。则“坂”字后句号应去。黄校於字疑衍J按:非衍文。应为“兮”字之误。先误为“于,后又误为“於”,遂失致误之迹。“兮”字后应以逗号断开。“昆仑”后不当断,应连下句之前二字为一句。,黄校:“即貌字。”按:作“貌”字亦不词,或“邈”字之误。这样,带上一节二字(去其衍文一字),前二句可恢复为:“长坂微径兮,昆仑邈观。”“邈观”二字属上之后,第二句尚馀五字。黄校
11、:“笏即物字之误。焉涉下而衍。”按:黄氏之意,“笏”为其上“物”字之误,为衍文,“焉”亦衍文。黄说似非。如去此二字,则此复句之上下两句与前面复句句式不相侔。此两字非衍文,而是讹误。“物”之本义为杂色牛,亦指牲畜的种类、品级。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维则。”毛传:“物,毛物也。”孔颖达疏:”夏官校人云:凡大事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云: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是毛物之文也。”周礼地官牧人:“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拴。”孙诒让正义:“物犹言种类也,凡牲畜,区别毛色,各为种类,通谓之物。”此赋中“相物”指看选校猎祭祀所用之牲。“笏焉”为“刎马”之误。韩非
12、子外储说右下:“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因下抽刀而刎其脚J即指斩马之腿。此处用于校猎前的祭祀,故只选种类而不管毛色。句末“子”字,黄校云:“兮字之误也。”是。“有似乎西山,”“似”当为“事”之音讹,因下文即写西山之形势,则此处非以西山形容某处,而是说梁王将在西山有什么活动。写西山形势,不过是写西山有关活动之前奏。这样,此节连上节之二字,校理为:长故(坂)故(微)径于(兮)(邈)观;相物笏(刎)焉(马)兮,有似(事)乎西山。四、第3节4句17字:沼嵬字J黄校云:“即隗字,高貌按:“隗”、“嵬”均有高峻之义,二说俱可通。然后来“隗”多用于倾倒义,则校为“嵬”可也。韩说是也,乃涉上加山字头。应指两面有
13、墙或两面有建筑之通道。萎径之曲折也今通作“逶迤”。纤字加山耳。”褥,黄校云:“涉上而衍。”黄校并是也。第四句末“巍”字同“纤”字难以组合,且一、二句之“障障相关,当系“隈”字之误。“隈”指地势弯曲处。此四句校理后为:西山隈隆,迢焉嵬嵬。五、第4节11句42字:纭纭,腾涌云乱。枝叶聋散,摩来幡幡。(黄氏所言“岩”、“归”,指其繁体)。按:看下文“激扬尘埃”,此节第1句非写山,然而也不是写风暴(下面有“游风涌焉,秋风扬焉”等),当是写狩猎车马奔腾之势。“燥”当为“骡”字之误。“骡”本为马疾行之貌,也指马之骁勇、矫健,如“骡骏”、“骡骑”等。“暴”人:以下为两个四言句,就句式而言,可以是无脱文而有错
14、乱。如大体可以说通,又无较直接的证据说明确有脱文,则均可以无脱文视之。“蛇”字下黄校云:“上有脱文。”其说是。因为“蛇龙”二字既不能连上,也不能连下,显然句子不全。黄氏以为脱于此二字之前,实际上也有可能脱于此二字之后。姑依黄氏之说,视其脱于此二字之前,可在“蛇”字前加“口口”,以足字数,便于推测文意。又:全汉赋录黄校日:“黄校谓龙上有脱文此误录。黄在“蛇”字下注“上有缺文”,是言“蛇”字上有缺文,非“龙”字上有缺文。再者,脱在“龙”字之上,作“蛇口口龙”,将“蛇”、“龙”二字分开可能性很小。又:依该赋行文之例,排比的四言句皆押韵。此处“竹”在沃部,与上下皆不谐韵,疑“蛇”字上所脱不止二字。为反
15、映押韵情况,应加口,补出与此二句押韵之二句的位置。黄氏将“竹”字括起,校云:“疑衍。”按:似非。该赋此上均为四言句,此处亦应为四言。盖黄读“奏林薄”之“薄”为名词,以“林薄”为词组,故以“竹”为衍文。实则,此句中“奏”、“薄”皆为动词(章注:“奏,奔走也”)。“薄”为迫近之义。书益稷:“外薄四海。”孔传:“薄,迫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薄而观之。”注同。左传、国语、荀子、汉书等书中此种用例甚多。人们熟知的,如扬雄反离骚“恐日薄于西山”,李密陈情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皆用为此义。则此句当作“奏林薄竹”,为并列结构,同下“游风涌焉”意思相贯。“游风涌焉”以下三句句式相同,句末俱有语助词“焉”,虽不押韵,因为有相同的语助词,读起来仍然音韵和谐。(按:飞扬貌)看,黄说是也。“来”,黄校:“涉上而形误J然未言何字之误。按当为衍文。幡幡,章注:“幡与番同,音波。尔雅:“番番、矫矫,勇也章注误。幡幡,翻动貌。如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纷纭纭纭”以下此四句中“乱“散”、“幡”为韵,至为明显,黄氏在此三字之旁俱标“均”字。黄氏虽未在“焉”字下标“句”,但在“幡”字旁标了“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