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34110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论“法币”改革与国民政府兴衰之关联自鸦片战争,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价下跌,国内发生严重通货紧缩,直接威胁到了中国银本位制。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着手调整国内金融体系。1933年,国民政府开展“废两改元”,确立了国内新的银本位制度。然而,“废两改元”仅仅解决了银本位制下货币本位的单位问题,并未从国家层面对纸币的发行进行统一,另外,作为一个用银而不产银的国家,中国白银价格必然受国际白银巾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大都放弃银本位制而改用金本位制,造成白银价格剧烈波动,对国内货币币值稳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维护国内稳定的金融环境与货币流通秩序,顺应国际流行趋势和货币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行

2、不兑现纸币并实现通货管理制度成为了必然选择。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下,1935年11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正式发布币制改革的公告与宣言,即后世所谓的“法币改革”。20世纪初西方货币理论认为,调节货币数量可以调节商品价格。法币发行权收归中央政府,根据社会货币需求量自由增减发行量,加强了货币的监管强度,同时,摆脱了银本位制的法币在白银价格不稳定的当时体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时民众的恐慌心理,对经济复兴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以1933年币值计算),改革前1933年为294.6亿元,1934年为269.0亿元。改革后1935年为290.9亿元,1936年309.

3、4亿元,经济体现明显增长。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的实施,体现了我国货币制度的一大进步,同时使中国货币制度初具现代货币雏形。在法币制度确立初期,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首先,法币的发行一举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的状态,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以法币统一的全国的货币,是货币发展历史上的巨大进步。法币的发行整饬了货币流通秩序,对于扫除繁杂货币及其障碍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其次,法币改革的成功推动了经贸和国内生产的发展。从对外经贸方面看,在实行法币改革以前,中国的金融行市总是受到世界银价涨落的拉打而发生不稳。法币发行后,政府将全国约6.62亿元白银全部收归国有,既不准买卖有不

4、准流通,使法币完全与现银脱钩,这就使中国的货币完全摆脱了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如美国1935年12月停止在伦敦购银,世界市场上一周内银价降低了10%,但中国因实行法币与世界银价脱钩,国内金融没有因之引起大波动。同时,法币改革中稳定法币对英镑汇价的作法使中国既可以用法币购买外汇克付所欠各国的外债,避免用白银偿还外债所带来的许多干扰和损失;而且还因为法币与英镑有了固定比价,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这无疑有利于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到抗战前夕,“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此出现外汇率的稳定”,在法币改革后的头几个月内”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贸易顺差,出口超过了进口”,这种外贸形势以及“国外对

5、中国出口货物的要求,特别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购买力。”从国内工农业生产方面看,在改革后最初的一、二年内,法币的发行刺激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法币发行之初,规定银元一元可兑换法币一元,但实际兑换时,却是白银的60%可兑法币的100%。实行法币后,ij面上纸币(法币)的流通量相对于银元增加了。法币的发行数字,1935年11月初为459308123万元,到1937年6月底,增发到1407202334万元。后者比前者增加了2.1倍。货币流通量的有限度增加作为一种合理的金融现象使全国物价开始回升,如上海1936年物价上涨了12.6%,物价的I可升使商业和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有利可图,因而刺激了商业繁荣和工业生产

6、发展,”出现了以购买力迅速增加为标志的内地的复兴”景象。19121949年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每年平均递增5.6%,而1926-1936年间增长率为8.3%,19281936年更高至8.4%。这种比例关系表明法币改革从一个重要方面促使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最高时期。同时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也有所发展,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8.8%,超过了非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使三十年代中期又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范围扩大时期或曰强力资本主义化时期。中国的农业,1936年除川、豫、粤三省受灾外,全国大面积获丰收。据当时的中国银行估计,1936年重要各省农业收成的总价值达法币56亿

7、元,较1933至1935年的平均产值高出17亿元,即几乎增加了45%。由此,可见法币发行之初对促进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法币改革建立起了中央对地方实力派的绝对控制,确立了大资产阶级中小资产阶级的绝对控制,中央政府拥有了统一且稳定的货币储备,使因军费开支而左支右细的财政赤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法币改革的深入,强化了国家对于货币发行和金融管控的垄断,使得中央银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储备银行。对国内经济约束的加强使得政府在抗战时得以集中财力应付巨大的战争开支,对抗口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战期间,为弥补巨大的财政缺口,加上日本在华非法手段打击法币体系,法币被非正常的大量发行,到了战

8、后已发行至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四百倍。当时中国是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之一,国际物资的输入一定程度上压制了通货膨胀所造成的物价上涨,遮蔽了部分法币过度发行所带来的危机。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开始筹划内战事宜,法币战时过度发行形成的泡沫开始出现,恶性通货膨胀已略显端倪。法币的根本是美元信用,而1940年起国民政府已经出现外汇严重不足的问题,法币开始失去美元的信用依托。又由于发行量过大,法币的币值下降成为了必然。1946年内战已经开始,此时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援助力度大幅减少,缺少外援商品支撑的法币出现快速的通胀,商品价格开始快速上升。国民政府为了封堵巨大的财政缺口,在缺少强大国际金融支持的情况下,不

9、得不进一步加印钞票,此举类似如今美国所推行的QE即量化宽松政策。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时的5569亿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兆元,三年间增加超过一千倍,造成了民间的恶性通货膨胀。当时甚至有造纸厂以低面额的法币作为造纸的原料而获利外1945年至1947年,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经济开始崩溃,一文不值的法币在国内引发了民众极大恐慌,国民政府信用度开始下降,二战时国民政府对地方经济的绝对控制开始瓦解。恶性通货膨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生活水平的下降,直接造成了人民对国民政府的失望日益加重。国民党内部腐败与四大家族利用权力之便疯狂敛财的行为更是加快了国民政府控制力的丧失,为南京国民政府的最终覆灭起了

10、推波助澜的作用。总而言之,由国家统一发行,以国家信用作为保证的法币,使货币与价格不稳定的白银脱钩,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进步的金融制度改革,废除了落后的银本位制,亦是现代国家金融体制下应有的特征。法币发行,统一了国内的货币,统一了货币发行权,对于时维持抗战时中国的财政,法币有不可少的功劳。但是客观上,受限于当时法币改革的大环境,官办的银行掠夺了民间的财富,使民众的储蓄化为乌有,为后面民怨积戾埋下了伏笔。不可否认,法币的推行对当时和抗战期间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法币信用与美元挂钩,使得国民政府与英美两大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在政治经济方面达成了一定高度的共识,为数年后抗战中国获取国际援助打下了坚实基础。统一货币对外价值的前提是统一货币的对内价值,而统一发行的法币解决了多年以来中国存在的货币发行混乱定价隆意的局面。综上所述,法币制度属于基本健康的金融制度,至少初步如此。然而之所以会在1945至1947短短两年间爆发出惊人的杀伤力,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法币发行机构即当时国民政府的操作上。在外汇短缺,法币信用缺乏足够可靠依托的情况下仍大规模增发无疑是自掘坟墓。国民政府内部缺乏监管同时导致了国民经济秩序的混乱,给已经十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火上浇油,最后经济崩盘便成为意料之中的结果。数据摘H浅析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廖勇:以上所有数据来自互联网:摘自百度百科“法币”词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