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国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国画.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浅谈中国国画随着传统文化复兴大潮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汉服同袍们投入到“四艺”(琴 棋书画)“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学习与研究之中。在以后的时间里,笔者会陆续介绍 一些传统文化艺术,以此抛砖引玉,希望更多朋友们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交流之中。古人云“书能怡情,画能养性”,琴棋书画一直以来被作为文人士大夫修身养性之所好,拥有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其深入了解,其实也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历史,领悟 先人的智慧与美德。今天我们从中国画开始和朋友们分享。在学习了解中国画之前,我们必须想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中国画(国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且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各种各样的解
2、释。这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而我之后所提到的理论以及阐述历史发展的角度皆以 此为起源。首先,这里所谈的中国画(国画)是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他不等 同于,“中国的绘画”,“中国人所画的画”亦或是“宣纸毛笔画”。这里引用西安美院王崇人先生中国人物画技法前言中的一段话:“中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他是由于我国民族传统的艺术欣赏习惯以及作画所 用材料工具而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我们提取一下关键信息,1.传统绘画形式。(定义)2.民族传统艺术欣赏习惯。(艺术组成)3.作画所用材料。(物质组成)这里并非与大家咬文嚼字,而是捋清楚逻辑关系。明白这种定义,对于时候笔者的讲述,和我们以后
3、欣赏鉴别绘画都有莫大帮助。为了告诉大家理解上述概念的意义,这里 就举个例子“如果有人用油画材料画了一副富春山居图,这是中国画吗?显然不是,这不符合中国画的物质组成,这是中国山水画风格的油画”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同样如果有人用毛笔宣纸花了一副莫奈的呐喊,这是中国画吗?显然也不是,不符合中国画的艺术组成。”法国.莫奈呐喊圣母玛利亚像“那么,如果用毛笔宣纸,传统技法风格,画了圣母玛利亚的神像呢?这,就是中国画,有人说这不是传统形式呀!且不说是圣母玛利亚,即使画得是胡歌,这也是中国画“我 们所谓传统,指的是技法的传统而非题材。“古今中外,山川花鸟”皆可入画。这是中国画 的包容性之所在,也是中
4、国文化的一大特色。“琴棋书画”琴为首,画为末。以此很多人认为,琴更重要,画为末结。我认为这有捧一踩一之嫌。如果大家对琴棋书画都稍有了解,我们就知道这是按照进入文人生活的时间 顺序排列的。就传说而言,伏羲氏造琴,唐尧造围棋,蒙恬发明笔,蔡伦造了纸。若以考古 细致些来讲,春秋战国前,琴已是土族文人生活一部分,围棋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成熟与风靡, 李斯作为第一位有正史记录的书法家标志书道的开始,而直到三国魏晋才出现了对画家记录 详实可以信服的史料。之前我们说过,现在讨论的是狭义的中国画而非中国绘画,因此我们 且不谈原始时期兼有文字记录功能的壁画与器物上的纹饰,目光从先秦开始,简要地介绍一 下中国画的发展
5、脉络。在造纸技术成熟之前,绢帛一直被用作中国画的载体之一。1444年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线描染色技巧,此亦是中国出图的最早 的单幅画卷。人物龙凤图这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中国画的萌芽已经开始,且已经具有想当高的艺术值。而汉朝留下的文物就更加丰富,马王堆汉墓中的升天图色彩明艳,线条优美,历经千年 之后依然光彩夺目,该画卷自上而下对神仙与凡人进行了描绘。结合这些画卷和大量汉画像 石来看,这一时期,神灵与英雄故事一直是创作的主要题材。这与同时期西方绘画题材十分 一致。横向比较同时期西方,其亦诞生出了较为完整的绘画体系,而且题材也以神话故事, 英雄事迹为主。但是西方表现方
6、式更注重光阴效果,空间感和色块的结合,而中国画则趋向 于叙事感,平面结构与线条的勾勒,单无一例外目标都是在追求写实。这也是二者诞生之后 就显现出的不同,而非有人所谓的“中国画写意,西方画写实”。马王堆汉墓出于图升天图对线条的运用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而线条也在东晋顾恺之手里玩出了花样。他结合西普画家卫协的“蛛丝描”,创建了 “游丝描”,其线条如春蚕吐丝一般细腻顺滑,勾 勒出的神仙,美女,名士,山河清新淡雅,颇有仙人之姿。与当时谈玄悟道的名士之风颇为 吻合。东晋.顾恺之斫琴图(宋人临摹)到了唐代,随着大一统的到来,人们对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也丰富大胆了起来。阎立 本之步辇图线条粗犷刚劲,用色明丽,画中
7、之威严感更是将其宰相气度显露出来。唐.阎立本步辇图而画圣吴道子线条更是变化多段,如飞龙走凤一般,人称吴带当风。此时题材,也不再是高 大上的神仙,英雄,名士。宫廷侍女,将士征战,宗教故事,山河日月也走入画中。更值得 一提的是,王维所提,诗画结合更是成为日后文人画的萌芽。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局部)而簪花仕女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敦煌的壁画无论题材如何,画法如何, 大唐的强盛与自信皆可跃然其上。即使到了五代十国,韩熙载夜宴图也能保留其气象。韩熙载夜宴图对于客观事物的精致描绘和对主观情感的诗意表达这两种路线已经开始形成。而 此时也迎来了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巅峰宋代。清明上河图在很多人眼里宋代是“无能的
8、小朝廷”,我们且不说这正确与否。但这个所谓的“小朝廷” 创造的文化艺术价值的的确确可以狠狠地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世界的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 一笔。此时的中国画可谓是百花齐放。题材再一步扩大,技法再一步成熟。除了专业的画师 之外,大量的文人士大夫投入其中,以苏轼文与可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更是继承了王维的理论,让文人画“C”位出道。中国画也从“无名”走向“有名”,在此之前画画的群体还是 以画师华工为主,他们没有显赫的身份地位,像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这样又有地位又能 画的人太少了。而宋代之后画家地位不断攀升,以画入仕也成为了可能,而将此推上高潮的 便是那个位,“艺术天才,政治白痴的宋徽宗赵佶”作为君王
9、他是昏君这毋庸置疑,但其艺 术天赋却也是不可磨灭的。上行下效,全名好之。一时之间佳作频出,张择端,王希孟,李 唐等耳熟能详的名字皆出自那个时代。千里江山图可惜,画当不了粮食养不了老百姓,画当不了长城抵御不了胡虏,醉着金人南下的马蹄踏破 了皇帝与士大夫的艺术梦。时代也迎来了南宋,即使逃到南方,人们也没有磨灭对艺术的追 求,坑害死岳爷爷的赵构老贼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好画。北方的文人们来到了温润精致的 南方,画风也开始转变。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硬朗紧密的山水风格难以再见,取而 代之的是李唐清溪渔隐图的淡雅舒朗,中国画留白的特色也已经成熟。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国破家亡之时,平民老
10、百姓的生活喜乐也进入画作之中。世俗的感情,生活的乐趣,让画作 更加有了温度。骷髅婴戏图货郎图耕织图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展现在我们后人 面前。货郎图骷髅婴戏图即使熬过了金人,最终还是没有抵住蒙古帝国的铁蹄 崖山海战之后,文人士大夫死的死,投降的投降,隐居的隐居。即使投降,也难得朝廷的信任和风顺的仕途,当了 “汉 奸”的赵孟也是这样,身为赵氏子孙的他既背负着骂名,又不得蒙古人信任。心中苦闷自 然难说。这是中国文人最憋屈的时代,何以解忧啊!唯有画画。于是以赵孟黄公望等元 四家为首的中国文人画迎来了鼎盛的时期,元.倪赞六君子图元.赵孟鹊华秋色图元.赵孟秋郊饮马图赵孟书画双绝,他认为书画同源,以书意入画,
11、另开一境界。自此之后中国文人画成为中 国画的主流,大行其道。中国话也由百花齐放走向专一道路,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直到西 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列强入侵,山河破碎之时,中国画又迎来了巨大变革(这里可另开一 章来讲)以上只是为大家大致阐述中国画发展的脉络,以至于许多名人名画并没有提及,希望海涵。结合历史与现实再来看,“中国画写意,西方画写实”显然是片面的,我们且不说 西方的印象画派不写实,单就中国画而言,写意画只是其中一个门类。如果中国画不能写实,清明上河图考古价值又从何来。万圣朝元图更是研究中国衣冠制度的宝典,如果不 写实,又怎么去研究。现在汉服复原,很多都要参考古画。而宋徽宗传世的花鸟作品,把鸟
12、 的羽毛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可见其写实能力之强。任何民族画作都有写实和写意之法,若以 偏概全,有管中窥豹之嫌。宋徽宗红蓼白鹅图绘画是造型艺术,中国话亦如是。我们说形神兼备,没有说神形兼备,形是基础,没有了造型作为基础,所谓的意蕴也只是无根之水,空中楼阁罢了。就如同音乐的情感要依 靠音调,节奏,强弱体现。中国画的线条,色彩,笔触都是绘画的语言。没有人不学习就能 会一门语言(潜移默化也是学习)所以不存在那种没有功底就能在画卷上表达情感的说法。中国画既是艺术,又是技术,所谓的灵感是在刻苦练习后的顿悟,所谓浑然天成是在无数次刻意描摹之后的贯通。没有刻苦学习,没有良师指点,没有自我反省,都是难成大 师的,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为了成为大师而学习中国画。但是明白汗水的作用,抱有严谨的 态度,对于国画鉴赏与学习都是有益的。到这里,此次专题就接近尾声。中国画博大精深,非笔者只言片语可以阐述详尽,只希望以此抛彼引玉罢了。当然,文中还是有些干货的,明白其道理,且不说入门,不被忽 悠人的江湖骗子蒙蔽还是可以的。我们下期再见。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克己复礼,推己及人。